浅析中西方现代诗中的土地情结
2018-11-29邵倩茹
邵倩茹
一.引言
1.艾青与《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是一位扎根土地而又向往太阳的诗人。土地和太阳是他生命和精神的支柱,也是贯穿于他所有诗歌的核心意象。如果说“太阳”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对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则寄托了诗人对大地母亲、对人民、对祖国最朴素、最忠贞、最深沉的热爱。
《我爱这片土地》是艾青最具代表性的一首爱国诗,它深沉而鲜明地印刻着诗人的精神个体性及其艺术风格。这首诗作于1938年,正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侵略者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所到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不畏强敌、奋起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作。整首诗虽着墨不多,但意象深重独特,感情真挚强烈,读来感人肺腑,引人共鸣。
2.罗伯特·彭斯与《我的心啊在高原》
罗伯特·彭斯(1759-1796),是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驱,是苏格兰著名的农民诗人,他的诗颂扬光明自由、故土祖国、友谊爱情、颂扬生活中的质朴与善良。他的诗歌大多是在农业劳动和农村生活中产生的,不仅道出了十八世纪末期苏格兰贫苦农民的心声,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体谅和热爱,同时也歌颂了淳朴的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和高贵人格。彭斯从普通农民的纯朴感情出发,对英国压迫和剥削贫苦劳动人民的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抱有极大的反感和强烈的憎恨。作者在美国独立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很早就产生了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同时他还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
《我的心啊在高原》是一首根据苏格兰民歌重新填词的抒情诗,强烈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热爱与深情。他爱好苏格兰的山水、人物、习俗、传说,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创作背景的异同
诗人艾青在写《我爱这土地》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举国上下都在抵御外寇的侵略。作者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了这首饱含爱国热情的诗。
在彭斯生活的年代,苏格兰遭受阶级压迫和贵族压迫的双重灾难。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地主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狼狈为奸,残酷地剥削农民、工人和手工业者。伦敦政府统治苏格兰之后,贪婪地侵占苏格兰的经济利益,干涉苏格兰人民的政治活动。美国的独立战争和随后的法国大革命,都深深地影响了苏格兰人民。苏格兰人民的深重灾难和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激发了彭斯创作了《我的心啊在高原》这首诗。
两位诗人都处于动荡的年代,内心都饱含对家乡故土的热爱与深情。
二.两首诗的对比分析
1.《我爱这土地》(I Love This Land)
假如我是一只鸟,
If I were a bird,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I would sing with my hoarse voice: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Of this land was buffeted by storms,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Of this river turbulent with our grief,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Of these angry winds ceaselessly blowing,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And of the dawn, infinitely gentle over the woods.——然后我死了,
---Then I would die,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And even my feathers would rot in the soil.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Why are my eyes always brimming with tears?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ecause I love this land so deeply...
本诗开篇作者以鸟自比,形象鲜明生动。纵使声音不再优美婉转,即使疲惫不堪、喉咙嘶哑,也要放声歌唱。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即使“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即使“河流”“汹涌着我们的悲愤”,即使“风”是“无止息地激怒的”,诗人依然故我,直到声嘶力竭,至死方休。为了土地——神圣的国土家园,即使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也在所不惜、无怨无悔。
全诗有多个意象,它们都象征着不同的含义。“鸟”儿本应该自由自在地飞翔,可是它的家园被破坏,无处可去。它扯着嘶哑的喉咙哀声啼鸣,所到之处荒凉凄楚。大地被“暴风雨”袭击,暗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杀伤抢掠,致使中国大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河流”汹涌澎湃、奔流不息,狂“风”怒号、永不停歇,象征中华儿女对侵略者深恶痛绝、誓死抗争,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民族气节。“黎明”象征着曙光,为了找寻光明,“鸟”儿不惜生命,即使连羽毛都腐烂在泥土里也甘愿。为了看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为了看到中华民族充满生机的光明未来,有志之士不惜以一己之身投入到战争的滚滚洪流中去。
诗的最后一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作者的自问自答,升华了诗的主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残忍侵略,作者悲愤不已,心痛不已,不禁“常含泪水”。他向同胞们发出呐喊,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顽强抗争,振兴中华。体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2.《我的心啊在高原》(My Heart’s in Highlands)
我的心啊在高原,不在这里,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my heart is not here,
我的心啊在高原,追逐野鹿;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a-chasing the deer;
追逐野鹿啊,追逐野鹿,
A-chasing the wild-deer,and following the roe,
我的心啊在高原,时时处处。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wherever I go.
再见了高原,再见了北方,
Farewell to the Highlands,farewell to the North,
那英雄的家乡,可敬的故里,
The birth-place of Valour,the country of Worth;
无论我流落何方,飘零哪地,
Wherever I wander,wherever I rove,
我的心啊,永在这里。
The hills of the Highlands for ever I love.
再见了群山,山上冰雪覆盖;
Farewell to the mountains,high-cover’d with snow,
再见了河谷,谷边草木葱葱;
Farewell to the straths and green vallies below;
再见了激流,流里飞浪喧腾;
Farewell to the forests and wild-hanging woods,
再见了森林,林中巨树盘纵。
Farewell to the torrents and loudpouring floods.
我的心啊在高原,不在这里,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my heart is not here,
我的心啊在高原,追逐野鹿;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a-chasing the deer;
追逐野鹿啊,追逐野鹿,
A-chasing the wild-deer,and following the roe,
我的心啊在高原,时时处处。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wherever I go.
本诗以苏格兰民歌为基调,情感真挚、音韵和谐,充满着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切的故土之思。作者以“我的心啊在高原”为主调,一咏三叹,流连往复,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祖国——北国高原“英雄家乡,可敬故里”的怀恋与挚爱之情。
诗的开篇就直入主题,用简朴的语言直抒胸臆,严肃庄重、立意高远;同时“追逐野鹿”这一动态物象的出现又给诗文带来了活泼欢快的一面,同庄重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的第二节点明诗人热爱高原的原因:因为那是我的家乡,那是我的故里。那里英雄辈出,那里受人敬仰,表达了诗人“我心永在高原”的坚定决心。诗的第三节,诗人描绘了一幅苏格兰高原的美丽画卷,意象鲜明,栩栩如生:冰雪覆盖的群山、草木葱郁的河谷,飞浪喧腾的激流、巨树盘纵的森林。这四行句式结构相同,且押韵工整、神形兼备。诗的第四节与第一节重复,首尾呼应、回环叠扣,再一次升华了主题。无论作者身在哪里,他的心永在高原。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豪爽的风格,简单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成功地抒发了诗人爱国和恋家的情怀,道出了千千万万人们的普遍感受和共同心声。
3.“土地”情结
在艾青《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土地”就像他的母亲,生育他、养育他,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的强烈。可是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被人侵略,生灵涂炭、哀鸿遍野。面对日本的大肆侵略,作者想要凭借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祖国和人民做点什么,他怀着满腔的热血奔走呼吁,加入反抗侵略的斗争中去。诗人痛恨侵略者的所作所为,甘愿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这片土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最炽热的爱。“土地”是他的根,他的归宿。他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他的爱,他的情都浓缩在“土地”这个意象里。通过这个意象,诗人把这种爱国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在罗伯特·彭斯《我的心啊在高原》一诗中,虽全篇没有“土地”的字眼,但字里行间、无时无刻都体现出他对“土地”的热爱。“高原”就是他的家乡,他的故里,是他永远心神向往的地方。他歌颂这片土地,歌颂生长在这片土地的淳朴的人们,歌颂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这些事物时时刻刻都在他的记忆里,无论他身在何处,这片“土地”永远在他的心中。
三.结论
艾青的诗想象独特,形象鲜明,意境开阔,采用散文格式自由地抒写,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也很少注重诗句的韵脚或字数格式的统一,却具有内在的旋律与整齐和谐的节奏。语言朴素生动。他的诗,深深植根于祖国大地,始终关注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始终关注世界人民的疾苦与幸福,包含着一股真挚赤诚的强烈情感。他是一个有情怀的诗人。
彭斯的诗往往淳朴自然,亲切真诚,热烈奔放,通俗易懂,富含民主思想和平等精神,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小家情怀让人觉得温馨和感动,纯纯的依恋着他的故乡,时时刻刻。
两位诗人对自己的故土都饱含深情,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贡献于斯,都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这片热土。虽然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土地的热爱,但还是略有不同。艾青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处在生死存亡之际,所以他发自肺腑呼吁民众,为了祖国,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而彭斯表达的是离乡情怀,是对故乡的思念,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他的眷恋。
艾青的诗,透过字里行间,更多给读者展现的是他大爱无疆的爱国情怀,虽充满悲愤却不难看出想要冲破桎梏的坚定信念和获得重生的美好愿望。而彭斯的诗,全篇透着一股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对所热爱的那片土地深深的“归属感”。诗人表达了他对家乡的心声,无论他走多远,走去哪里,他都终将会回到那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上。
爱家乡,爱祖国,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歌颂的主题。不论古今中外,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这都将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借此来鼓舞更多的人要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更要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