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家声音

2018-11-29

文学教育 2018年28期
关键词:毕飞宇王蒙余华

●王蒙自称对网络文学没有生疏感

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传统作家与网络作家对话”活动日前在佑圣寺十月文学院举行。由于83岁的著名作家王蒙到场,这场关于网络文学的对谈显得格外有趣味。“我对网络文学没有生疏感。”作为文化部原部长、著名的当代作家,王蒙一开嗓就亮明了态度。他透露,虽然网络文学的兴起是近些年的事,但网络文学经常涉及的题材,如武侠、玄幻等,他在年轻时就十分喜欢阅读此类小说,包括郑证因的《鹰爪王》、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白羽的《十二金钱镖》等。他坦言自己对当代的网络文学了解不多,但是相信现在的网络小说也一定很好看。网络文学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被贴上了“快餐文化”的标签。王蒙对此说不太赞成,他认为,网络文学相比较传统文学有很大的优势。“传统文学有一套很复杂的审稿制度,有了错字还罚钱,网络文学贴上去就行,很宽泛。可是所有的作者,都是希望写得越来越好。”王蒙还提到,网络小说也让作家们认识到,拘泥传统的写作方式是行不通的。“一上来就两页心理描写、风景描写肯定是不行的。”他认为目前好的作品还是不够多,特别是科幻、侦探等类型,还应有更多好作品涌现。

●毕飞宇称《小说课》是作家的作品,不是教授的作品

毕飞宇日前接受采访时说:《小说课》是作家的作品,不是教授的作品。毕飞宇说:我的身份是作家,不存在第二个身份。所谓的教授,是南京大学让我在南京大学拿工资有了一个理由,否则我就领不到工资了。我不是教育与科研意义上的教授,我这个教授是美学性质的。我在南大给学生们开小说课,去年出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就叫《小说课》,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和丁帆、王尧是分不开的。可我还是要说,《小说课》是作家的作品,不是教授的作品,思维方式不一样,重点也不一样。毕飞宇表示,改革开放初期,许多作家几乎没有受过什么真正的文学教育,完全靠生活积累,就开始写作了。现在开始,学院出身的作家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趋势。当我们说文学是“可教的”时候,它表明了一件事实:一个人接受教育一定比不接受教育更好,这是一个前提。当然了,也不是你随便拉5万个人来“教育”一下,最后就成了5万个作家,不是这个意思。音乐家需要教育,画家需要教育,导演需要教育,开出租车都需要教育,文学凭什么会例外?说不通的。我们都知道余华,他不是中文系的毕业生,他的存在仿佛给文学不需要教育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证据。但我很负责任地告诉你,我跟余华的交流非常多,他有极好的阅读习惯,他有巨大的阅读量,他有犀利的感受能力,真不是一般中文系毕业生可以比拟的,你不能说余华没有接受良好的文学教育,接受教育的地点不同而已。

●余华认为潜意识里的东西会影响作品语言

余华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觉得还是发自潜意识里面的东西,就是写的时候自然就这么出来了。有一个困难就是假如我用上海话写小说——部分使用上海话还行——还有人看得懂,但假如我用海盐话写小说,基本上只能是错别字,因为你要拼那个音的话,几乎都是错别字,这是一个问题;另外呢,去了北京生活以后,确实对北方语言的了解会比在家乡多一点。其实是这样的,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中国,有很多地方,可能你的日常生活语言和你的书面语言本来就不一样。书面语言是标准汉语,然后你平时说话可能就是那种地方腔。其实我以前在海盐的时候,从小开始写作文,包括其他所有写作就是一种标准汉语的写作。在北京生活的时间长了以后,会有一些北方的东西进入的,比如像 《许三观卖血记》就是这样,其实那个时候我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并不长,1995年的时候也就生活了7年而已,不像现在,我已经生活30年了。其实刚住在北京才两年就已经受影响了,只不过那时候你们没有看出来。当时已经有电话了,我的责任编辑是肖元敏,她给我打电话说:“你这个小说在我看来应该是南方的。”我说:“对,就是海盐。”“海盐,可是,”她说,“你小说里面小巷都变成胡同了。”(笑)我说:“那对不起,你帮我改一下。”就这一改以后,我知道巷子就是巷子,胡同就是胡同,这个词我又全部改过来了。其实一样的东西,只是北方这样叫,北京人叫胡同,南方叫小巷,但是因为她是个很好的编辑,她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曹寇认为写作就是过日子

70后作家曹寇是一个风格化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构思奇特,辨识度高,语言也独树一帜,简洁直接。日前,曹寇带着他的中篇小说集《在县城》与文学评论家朱白一起现身南国书香节,与读者进行主题为“写作就是过日子”的读书交流会。“写作就是过日子”,曹寇说,他写作只写日常经验,拒绝非常经验。他认为小说的框架可以是荒诞的,但是小说里描写的生活细节一定是可感的,作家和读者的维系就靠这些细节。曹寇喜欢鲁迅,他认为鲁迅是一个很生活化的人,“他的书信、绘画、别人为他写的回忆录、包括他的情史我都喜欢。”但在他看来,一个作家喜欢另一个作家,并不意味着要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榜样,因为在写作中,模仿是无效的。“每个人都有他苦不堪言的地方,可是在表面上你什么也看不出来,就算大家都劳累不堪,可是又还是喜欢风风火火、吃吃喝喝。”曹寇认为这种反差恰恰给小说家的创作提供了养料,曹寇说,“这是一个适合写作的伟大时代。”他认为,文学的评价系统和作家自身是没有关系的,他自己的写作是个人化的,无心取悦读者。

猜你喜欢

毕飞宇王蒙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一颗假糖的温暖
感动王蒙的一句话
用洒脱之笔诠释简静生命哲学——读王蒙随笔《不烦恼:我的人生哲学》
读与写(节选)
扩展阅读
谁是谁的眼
谁是谁的眼
毕飞宇《推拿》中的盲人形象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