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与高校创新

2018-11-29丁忠明张庆亮夏万军

大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时代思维学生

丁忠明 张庆亮 夏万军

互联网是在ARPANE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69年美军在ARPA(阿帕网,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下,12月ARPANET开始联机。互联网从出现至今还不到50年,然而,互联网却对整个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我国在1994年接入互联网,仅仅20多年的时间,互联网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和实现工具的经济新形态。互联网+时代的三次产业发展是高校面临的新形势。

一、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

互联网+农业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性地整合农产品生产的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全面地提升农产品价值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众所周知,传统农产品的生产难以实现标准化,更多靠农民的实践经验来操作,对于农产品生长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灌溉等信息难以把握,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而运用物联网可以实现农产品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进而实现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运用物联网技术就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光照、温度、湿度及农产品生长状况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够精确地开启或关闭农业设备或装备,真正实现“智能农业”“智慧农业”“精准农业”。

互联网+制造业是运用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制造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为了更好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又可以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其核心是借助互联网实现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构建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CPS)。该系统通过人机交互接口实现和物理系统的交互,使物理系统具有计算、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功能,由此实现对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使人类步入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1]比如智能工厂接到客户订单后的一瞬间,其原材料供应商几乎同步接到采购原材料指令。这批原材料就被赋予一定的信息数据,在其被加工制造成产品的过程中信息数据就会转移到产品上,以至于在产品销售、消费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追踪溯源。显然,这一制造过程一直伴随着信息的转移、处理、汇总等。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对制造过程进行远程监控、操作以及管理,优化资源配置。

互联网+服务业是运用互联网技术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产业,不仅较为彻底地改造了传统服务业,而且产生了一些新型服务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日益丰富起来,较为深刻地变革着传统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就生产性服务业而言,研发设计、大数据处理、第三方物流、网络广告、商业咨询等获得快速发展。就生活性服务业而言,催生出大批新兴行业,如网络购物、网络游戏、在线租车、在线教育等。人们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电子商务、在线旅游、在线影视、掌上家政、在线房产等。随着人人贷、众筹、拍拍贷、红岭创投、汇付天下、好贷网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出现,互联网金融发展持续升温,传统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赖以生存的“存、贷、汇”等核心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也促使商业银行不断创新推出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银行、融资产品创新、流程创新等,加强与电子商务平台、第三方支付平台、担保公司等的合作,做好理财规划咨询、理财方案定制等在线增值服务。[2]

以上我们以农业、制造业、服务业为代表分析了互联网+对三次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和提升。显然,互联网+时代的三次产业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直接体现了产业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巨大调整和变革,由此对人力资源,特别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对高校而言,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成为一项极为重要和迫切的工作。

二、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新要求

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的变革和创新,引发了高校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新变化。与传统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相比,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所需人才要具备一些新的能力和素质,主要体现在:

(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着不断的改变,由此导致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产业发展要求高校所培养的学生要有互联网思维。

一般来说,互联网思维可以说是相对于工业化思维而言的。互联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和创新,以至于对整个企业价值链和产业价值产生了系统性的变革。企业的组织架构逐渐变得扁平化、柔性化,员工更多听命于客户,自主权越来越大,企业越来越民主。传统产业的“工业人”“工厂人”要逐渐变成“数字人”“虚拟人”,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必然的。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正在向定制化生产、小众化销售和精准化传播转变,消费者主权时代正在形成,用户至上、价值为王正在成为现实。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同时,互联网思维是一种系统性的商业思维。用价格、式样等属性信息来描述客户需求,将这些信息进行汇总处理,企业据此研发(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制造产品,交付给客户(传播产品信息)。即实现C2B(消费者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特别是免费的商业模式更好地体现了互联网精神,企业通过提供免费服务汇聚海量的用户数量,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其可持续发展主要依赖于:一是广告,在获得免费服务的同时被推送第三方广告;二是增值服务,在海量用户群的基础上,为少部分用户提供多样化的、个性化的收费服务。

(二)要掌握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技术是指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建立的一种信息技术。它包括硬件(主要指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和软件。后者主要是可用来搜集、存储、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信息的软件以及对上述信息的应用。互联网+时代的产业发展要求高校学生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

对硬件而言,普通大学生只需要对主机和设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可。而对于软件而言,普通大学生要相对较为熟悉。具体来说:一是必须熟练掌握Windows、WPS office、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Microsoft Excel、Microsoft PowerPoint、Photoshop、PDF等常用软件。这些是进行文字处理与编辑、制作表格、演示文稿、图片处理、文献资料使用的必备技能。如简单的图片处理可以用美图秀秀或者光影魔术手,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经常是必须的;用功能强大的福昕PDF阅读器(Foxit Reader)可以方便的使用PDF格式的资料,能随时进行批注。二是必须掌握企业运营中的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以及数据库和数据挖掘等软件,并运用上述软件加强企业管理、辅助企业决策。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将改变企业运营机制。三是必须掌握QQ、e-mail、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和OA软件平台(Office Automation,办公室自动化或自动化办公,即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办公的效率,进而实现办公的自动化处理)。这些平台已经逐步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四是掌握学习和生活中的便利软件。校园网下载高清视频资源用uTorrent软件,通过校园网中的FPT服务器或PT资源下载站点下载;下载普通资源用必备的迅雷;利用有道购物助手,在京东、淘宝、天猫等网站浏览某一商品时,可以自动提示该商品在易趣、卓越、1号店等价格更低,找到该商品的最低价。

(三)要承担网络社会责任感

网络社会责任感是指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社会公民所应该承担的对他人、对社会的职责和任务。它体现了公民个人对自身社会权利与社会义务的自觉认识,由此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对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理应承担相应的网络社会责任,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互联网既是一个虚拟无形的交流空间,又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公共平台,这就注定了互联网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便于成为公民表达话语的平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表达在互联网中将是一种常态,另一方面也便于成为网络谣言、虚假网购、造谣惑众、商业欺诈、暴力语言横行的场所,不顾社会公德公然践踏他人权益谋取个人私利的现象和行为较为常见。每一个公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要在网络文明建设中主动加强自律、他律以及提升自身网络素养。一是加强自律。在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话语表达的时候,要有底线思维和边界意识。自己的表达自由既不能侵犯他人自由和权利,也不能危害公共秩序、挑战社会价值和损害国家利益。作为网络社会公民要有更多“担当精神”,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努力营造安全、文明、阳光、理性的网络社会。二是遵守他律。严格遵守已有的关于互联网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对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有清醒的认识。互联网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非常迅速,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可能保持同步、明显滞后。在旧制度已无法适应新形势,新制度又远未建立的情况下,更应该坚守法治思维,遵从现代文明社会的规则,构建充满正能量的、生机勃勃的“网络共同体”。三是提升网络素养。培养网络社会责任感离不开网民网络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全面增强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网络安全素养及网络道德素养,提高信息识别能力和网络工具运用能力。一个有责任、有素养的网络公民要敢于和善于同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网络行为和现象做斗争,主动弘扬社会正义,净化网络空间,让互联网充满正能量。

三、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创新

对高校来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考虑如何确保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这就需要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目标和定位。互联网+时代高校必须适应这一全新的变化,持续关注和追踪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数量、趋势,及时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教学、管理和服务。

(一)理念创新

互联网+时代高校创新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传统的培养模式无法实现的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以学生为本等问题,在互联网+时代可以更好地解决和实现。众所周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大规模、标准化、同质化等工业化时代的标准来培养学生的,几乎无法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难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显然,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是与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发展起来紧密相关的,是工业化思维所决定的。而互联网+时代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可以体现为:一是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有助于实现人才个性化培养。学生成长的需求是分散的、个性化的,互联网+时代有足够的资源和条件来对学生因材施教,能够真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培养。二是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有助于实现以学生为本。互联网+时代是学生(消费者)主权的时代,能够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能够实现按需学习、自主学习,学生(用户)至上成为高校奉行的理念。

(二)教学创新

通常认为,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主要体现为运用互联网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容、手段、方法等等复制一遍,即“从线下搬到线上”,事实上,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并且没有抓住核心和本质。互联网+时代教学创新更主要体现在运用互联网的思维重塑教学模式、内容、手段、方法等等。利用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以及丰富的慕课(MOOC)教学资源平台,“翻转课堂”才真正成为现实,特别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授课、在线答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国内外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以及科研、图书资源共享等。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领学生的思维创新。由此,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技能、学习态度和方法都将发生改变,师生关系并将转变为学习的合作伙伴。同时,学生的学习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将发生变化,移动学习、即时随地学习成为一种方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加强,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才能真正转化为实际行动。研究性、探索性学习会突破传统条件制约而得以实现,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三)管理创新

互联网+时代高校管理创新不仅体现在对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层面,更主要体现在组织变革和精细管理方面。就组织变革而言,高校将越来越成为一个扁平化的平台型组织,因此,高校必须打破组织刚性,探索组织结构的柔性化,通过减少层级、增加管理幅度,尽可能将岗位设置贴近一线,快速响应师生对高校日常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需要强调的是组织变革要以师生员工的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精细管理而言,要求高校管理者精密细致地设计和制定管理方案,通过细密思考、细心运作和细节控制,对学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实现既定的目标。这就要求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实现管理行为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通过组织变革和精细管理,可以根据每一个人的专业和兴趣特长确定合适的岗位,优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实现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允许和鼓励师生员工围绕教学、科研、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组织形成虚拟团队,通过设计运行机制实现团队相互竞争、动态调整。

(四)服务创新

互联网+时代高校可以通过服务创新来满足教师和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多维度的需求。目前在校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几乎须臾离不开互联网。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入学—培养—毕业就业等全过程中更多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进行服务创新。在新生入学前,可以进行远程缴费、注册、校友联系、选择宿舍、室友互动等。在毕业就业阶段,加强就业形势分析、开拓就业市场、联系就业单位、保持就业信息畅通、科学指导就业、准确帮扶就业等。在校学习期间,高校可以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能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将学生管理与服务、资助、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后勤服务、就业创业等有机整合起来,给予学生一体化的优质服务体验。要将团队化、专业化的服务惠及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过程的服务保障。高校要善于运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对学生问题和求助等日常服务的快速响应,并能够做到精准地为学生排忧解难。一是要运用QQ、微博、微信、论坛等平台交流、互动和反馈,收集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真正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由此才能拉近服务者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体验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二是在平台发布与学生学习、生活等密切相关的各种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特别是有些活动可以直接在虚拟网络空间进行,大大消除了时空限制。

注释:

[1]刘春长.借鉴德国“工业4.0” 推进我国工业转型升级[N].中国证券报,2014-08-11.

[2]曹磊,陈灿,等.互联网+:跨界与融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时代思维学生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