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中外来词语的研究

2018-11-29李佑昌

文学教育 2018年33期
关键词:外来词意译音译

李佑昌

一.韩语外来词的背景

韩语外来词的流入和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17世纪-1882年),这是韩国间接接受西方文化的时期。这一阶段,尚未脱离中国文化影响的韩国,通过中国这个唯一的对外交流平台开始接受17世纪的西方文化。

第二阶段(1882年-1910年),开化时代。由于第一阶段的影响,西方文化已经可以直接引入韩国。自1882年以来,韩国与英国和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美国传教士、教育家和医生开始在韩国传播新文化。

第三阶段 (1910年-1945年),从1910年的韩日合并到1945年的解放,即日本占领韩国的时候。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代的韩国人只能通过日本间接地接受外来文化。此时大部分外来词都标有日语发音。由于当时对西方文化简单的模仿,韩国人积极研究和广泛使用英语,迎来了日本式英语学习的鼎盛时期。

第四阶段,(1945年-现在)1945年解放后,美国驻扎在韩国,以西欧语言为中心的外语被大量引入韩国。由于1950年的韩国战争,美军驻扎在韩国。因此,在20世纪,各个领域的外来词和日语外来词在韩国各个领域共存并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二.汉语外来词的背景

汉语中的外来词是在中国与其他民族交流过程中的流入的。因此,在友邻国家互相文化交叉中外来词便开始形成。因此,早在汉代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开始,外来词在中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外来词在发展过程中有三个高潮。

第一次是汉代引入佛教外来词,汉唐时期推崇佛教,当时引进了大量的佛教文字。第二次是从清末鸦片战争至五四文化运动。在此期间,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政治经济学以及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接受启蒙思想的知识分子也积极研究和传播外国文化。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此期间,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通过积极的外交活动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趋势,中国人的思想和文化受到了外界前所未有的影响,如,巴士、迪斯科、卡拉OK、的士等等词语都出现在日常用语中。

三.韩文外来词

1.韩语外来词的产生原因

(1)语言上的入侵与融合,由于战争、迁徙的关系,导致了词汇的融合。在前一种情况下,征服者在文明方面也具有优势,并且还对语言也进行侵犯了。在民族迁徙和种族融合的情况下,其中有一方或者双方的语言多少会有被对方所同化。例如,韩国文字符号大多为中文字符,但是它们采用了传统的书写形式,菩萨、阿弥陀佛、佛體、菩提、涅槃等。

(2)文化交流和语言的借用,落后文化的民族借用先进文化民族的语言。韩国的政治和地理受中国影响很大,因此,今天我们一半以上的韩文词汇大部分都是汉字,还有一些与文化水平无关的语言借用。比如不明动物和植物的名字,‘黑猩猩’、‘茉莉花’就是分别从波斯语和非洲语里边借用的,‘西红柿’是从英语‘tomato’借用。还有就是有一部分长期以来被人们误认为是来自韩国自己民族的新造汉字,其实也是源自中国汉字,比如‘墨’、‘筆’等。

(3)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科技术语中的外来词越来越占重要地位。科学技术领域的文章应该阐明和解释某一领域某些行业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内在本质要求,体现科学认识的结果,就出现了大量相关专业术语。例如,“1910年,通用电气威廉威廉发明了钨丝,延长了灯的使用寿命。”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信息时代的产品有关的一组词汇开始进入韩国的词汇系统,如:camera,taxi,news,E-mail,internet,homepage等。

2.韩国外来词的特点

(1)韩语中通过采用了音译、音译兼意译、意译等多种途径,把本来生硬的外来词巧妙的融合在了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之中,但韩语文字是表音文字文字类型,受到本国自身语言的限制,汉语的外来词在某些词语的更改与加工过程中对词素的要求更为严格,而韩语的外来词的引用则在对词语更改的斟酌之上略逊中国汉字一筹,韩国外来词的引用只是在发音保留的基础上加以更改,意义上并没有过多的转向自己国家。

(2)韩语中外来词的引入并非是一个主动积极地过程。由于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或者是外邦的侵入,大量的外来词被迫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因此韩国的外来词具有很丰富的被殖民的色彩。即外来词在流入韩语的过程中,并不像汉语那样或多或少的有所修改并加入自己的色彩,而是被直接简单地借用过来,而这个外来词流入的特点也与韩语语音为主的语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四.中文外来词

1.汉语外来词的产生原因

中文的外来词的起源非常广泛。他们都是从该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中吸收的,并从外国借来的。汉族在与周边地区多民族交往中吸收了许多外国名词,特别是汉代佛教入华。同时,这些外语成分也不断丰富汉语词汇系统。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深入,外来词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中文外来词的特点

目前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国家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各种语言之间的“入侵”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外国学生在与现代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可以尽量的掌握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外来词汇。这些外来词带有一下几个特点。

(1)时代性: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海外新文化突然进入中国。这些新鲜的外来词就这样随着新产品、新科技进入了词库。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技术刚刚起步,如“汉堡包”(Hamburger)、“保龄球”(Bowling)。日常生活中人们能经常用到的词,并被广泛接受为这个时代的时尚词汇。

(2)广泛性,随着外国文化的进入,外来词的涌入不断增加。据说外国词汇每年以1000字的速度输入汉语词汇。如:“咖啡”Coffee、“咖喱”Curry这样的话成为中国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实用性,中国独立自主的环境使得汉族形成独立的民族心理因素,使得汉族在引进外来词时有成为汉人的感觉。如“雪碧(Sprite)、奔驰(Bans)等,通过国有化积极处理的外来词不仅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而且容易被人们接受。身为留学生,一定时间内我们可以学习的汉语外来词不可能是无限的。我们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如““披萨”(Pizza)、卡通”(Cartoon)等实用词汇。

五.中韩外来词的异同

1.相同点:中国和韩国的外来词大部分是从英语中吸收的;这些外来词因其与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高并且在社会上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和韩国都将这些外来词用母语记录下来;都使用音译兼意译的方式将外来词容纳在自己的词库中。

2.不同点:汉语中的大部分外来词来都自英语,而韩语则是从多数国家的语言中吸纳自己的外来语,包括意大利语、法语和希腊语。中国人在吸收外来词方面更加谨慎;韩语更加公开地吸收外来词,并且由于英语的普及,韩语中的英文外来词的数量正在增加。由于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因此可以使中文音译和外来词的意译与中文类似,发音类似于外语单词。中国人更倾向于采用音译兼意译;由于韩国人使用的是语音文字,不具备音译兼意译的语言基础,所以汉语中的外来词很少采用这种方式。近代以来,韩国与外国的交流逐渐增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也随之而来。中韩外来词的分类,汉语中的外来词主要基于音译、意译、混合、外来缩写等。韩语中的外来词的主要分类是音译、部分音译、混合、外来略语。

猜你喜欢

外来词意译音译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音译研究(2007年~2021年)回顾与反思
从汉语外来词看民族文化心理变化
汉语外来词及其对泰汉语教学
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词语的翻译(三)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浅析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英汉外来借词(loan—words)互译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