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之底
2018-11-29熊培云
◎熊培云
第一次去瓦尔登湖的时候,我在谷歌地图上搜索,才注意到瓦尔登湖的英文名不是“Walden Lake”,而是“WaldenPond”。按中文的表述,它似乎更适合译为“瓦尔登塘”。
那一天,我在瓦尔登湖边绕湖走了一圈,湖边成片的松树林让我想起江南老家以及我家旧宅边上的小池塘。我一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逢人只会说“我家屋后的那个塘”。
在城里,如果房子边上有这么一个池塘,你就算是拥有一栋“水岸豪宅”了。至少售楼广告会这样吹嘘。然而在乡下,它却是那样平淡无奇。我也是在离开故乡后才愈发意识到它的宝贵。
我怀念那个时常出现在梦里的池塘。夏天的时候,池塘里长满了荷叶和莲花,也算是阅尽人世繁华。到了冬天,荷尽花枯,荷塘恢复平静,远远望去,它又有了朱熹诗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意境。
离开农村,我已经说不清楚是幸运还是不幸。我们怀念过去,很多时候是因为在现实面前一筹莫展。比如在城里,我再也没有可能拥有那样一个池塘。
春节回家时,我拍了一张荷塘的照片。由于村子搬迁,这里渐渐少了人气。池塘之上,飘着一种清冷的气氛。它让我想起有关池塘的更多文学化的东西。
比如,除了现实,池塘还为我构筑了一个隐喻的世界。我喜欢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面有个少年教养院,它的外号叫“池塘之底”。在那里,池塘之底是一个隐喻,它隐喻那一群被社会遗忘的孩子,没有人会注意他们的存在。很幸运的是,影片中的孩子们后来遇到了一位足以改变他们一生的好老师。
其实,中国农村的底层社会更像是池塘之底。正因为如此,我们村的父母当年才拼命将自己的孩子送出农村。
我当年考上大学,就像是一朵荷花露出了水面。因为离开家乡很多年,我也慢慢意识到,生命并不会因我一时的出逃而定格。当我逃出一个池塘之底后,等待我的将是一个更大的池塘之底。
而我,又因为根在其中,注定会像夏天的那朵荷花,在生命的冬季到来之时,慢慢沉入池塘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