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一次学生评教的若干思考

2018-11-29

教书育人 2018年23期
关键词:家长老师孩子

何 斌

学会及时、巧妙、有效地和学生、家长沟通,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因为这样才能消除误会、化解矛盾,赢得理解、信任与支持,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前不久我校进行了一次学生评教,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但凡学生评教,自然会问到对老师的意见或建议。我用了近一天的时间,翻看全校各年级的调查问卷,随看随感叹,心中真是五味杂陈。

其中,既有孩子的天真、单纯,让人哭笑不得。例如:我喜欢上某某老师的课,因为她长得漂亮,上她的课不困!再如:后操场能不能快点修,马上就毕业了,还让不让人用;又如:能不能不天天穿校服,校服好难看,容易让人产生自卑心理!(实际上学校刚刚更换了校服款式,还是蛮好看的)等。也有老师们日常工作中不经意间的点点滴滴,却让孩子牢牢记在了心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我英语基础很差,但自从某老师教我之后,成绩虽然没明显提高,但我听懂了,开始喜欢学英语了。我知道老师非常重视我,所以我非常感谢她!还有某某和某某两位老师,挺着大肚子还每天坚持给我们上课,我觉得他们很伟大!

在我们眼里再寻常不过的工作,能换来孩子如此诚挚的话语,真是让人倍感欣慰,再多的辛苦与烦恼,瞬间就抛在了脑后。这或许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吧!但是,幸福总是夹杂着烦恼甚至是苦恼一起不期而遇。问卷调查中,自然也有孩子表达的种种不满。例如:某某老师的课容易催眠,这是真的!强烈要求更换某某老师,换回我们原来的老班!否则……

在翻看的过程中,我就思考,该如何看待孩子们的这些心声?怎样恰当地给老师们反馈,而又不伤及自尊、影响积极性?面对学生的呼声学校该如何回应?怎样引导他们正确看待老师,化解矛盾,和谐相处?等,一个又一个问号,不断闪现在我脑中。这恐怕也是很多教育同仁正在思考的问题。

随看问卷,我随着就把有代表性的抽了出来,并按年级进行了分类。第一时间,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有选择地读给大家听。用这种形式,迅速给同事们做了反馈。读的过程中,凡是学生表扬、感激的,就大声读出同事的姓名;相反的,绝不指名道姓,至多具体到年级或学科。目的在于我们身边有榜样,褒扬个体,激励本人,鼓励大家;同时,学生提到的问题,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只点现象,不具体到人,为的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提醒大家。

其实,如何将评教反映出来的问题反馈给大家,真是件非常考验人的事。因为我们老师都比较在乎脸面。实话实说定会刺伤一些同事的自尊。毕竟很多问题是老师们无意为之。或恨铁不成钢,一气之下,教育方法就过于简单,产生了一些误会和矛盾。因此,我觉得上面那种反馈形式,既提醒了全体同事,也侧面提醒了相关个人。当然,对于个别学生意见比较集中,或反映问题比较紧急、严重的,还需做更深入的调查,并尽快同师生进行沟通。这都是对管理智慧与水平的考验。

再回头看孩子们写的东西,和几个同事交流,大家有了以下共同的感受。

一、再也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当小孩看

这是看到或听到他们的话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这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心理的日渐成熟、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已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少了过去对师长的盲从,而多了些主见。他们在一天天长大,不再是过去对我们言听计从、甚至有些盲目崇拜的“小破孩儿”。这从他们提的意见上也略见一斑;第二层意思是大家没想到学生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说得如此“专业”。例如:有同学指出老师上课声音太小,建议上课要注意语音语速,要有语调的变化。虽然他们的原话不见得如此准确,但表达出的意思真的出乎大家意料;再如,有同学建议老师改进教学方式:“课上讲得太多,但一下课,脑子一片混乱。希望老师以后少讲点,多安排些同学间的讨论,讨论完后,再给我们梳理一下”。问题指得准确,建议到位可行,很难想象,这是学生给老师的建议。

这也启发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学生,摆正学生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虚心听取他们的建议。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而教,为谁而教?既然如此,干吗不经常听听“服务对象”的感受。其实,很多问题和学生一交流,我们就会发现原来是这样!另外,交流的途径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除了老师们自己不定期的做点问卷调查之外,平时多找找学生聊聊天(注意,一定要弯下腰来,注意“姿态”),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进行沟通等,只要我们有心、用心,方法会有很多。客观上,这也能增进感情,化解矛盾与冲突。

二、高度重视意见且及时做出回应

这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就像前文所说,无论是对于老师个人,还是学校管理者,学生的意见有时候就是一面镜子,能照见我们自己不曾觉察的“污点”,从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通过几次问卷调查,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用心与付出,他们期待老师的关心与鼓励,他们比我们还希望看到学习上的进步。例如:有同学就说:“我过去数学比较差,老师经常午饭后,把我单独叫到办公室,一点点给我耐心讲解,讲学习方法。我原来认为数学那么无聊,现在渐渐对数学感兴趣。虽然成绩暂时没有特别大的提高,但是,我能感觉到进步。”通过调查,还发现他们讨厌教师老是板着脸,讨厌死气沉沉、枯燥无味的课堂,讨厌老师拖堂,讨厌死记硬背,即便是我们经常把“这是为了你好”挂在嘴上。

二是,对于学生反映的问题,必须由专人以主题校会、网络专项说明、个别沟通等形式,及时给学生以回应。客观存在的,虚心承认,积极整改;存在误会的,耐心解释。越是积极、及时地回应,越能赢得学生的理解与信任,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这样才不至于,日积月累,小问题积攒成了大矛盾,弄到最后不好收拾的地步。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也学习一下舆情应对的相关知识,“宜疏不宜堵,宜解不宜避,宜全不宜偏,宜软不宜硬,宜缓不宜急”,也应成为我们面对这类问题的基本原则。

三、讲好身边榜样故事赢得理解尊重

这实际上是受某重点高中校长的启发。彼时,偶然发现她在家长群中贴出的一张照片:一位老师骨折后,拄着双拐坚持给孩子上课。在家长一片点赞中,一位家长留言:记得孩子高一时,数学老师倩倩,产前一周还坚持在讲台上。孩子每次回来都会提起老师的敬业,说班里同学上她的课,听得都特别认真!孩子们也被老师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动。校长看了后“秒回”:倩情老师已因王老师受伤,提前结束产假,一家老小收奶瓶,收衣服,火速返回济南。

有图有真相,各位可以想见,两件事情会在家长中产生怎样的反响!

天下的老师都是一样的。我身边也有这样的同事:伤筋动骨一百天,我们也有老师骨折术后第五天就重返校园;有的老师身体染病,流着泪对我说,咱也有孩子,撇下两个班请假,想想就心中不忍;有的同事糖尿病,经常需要回办公室注射一针胰岛素,才能继续回去上课……

身边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有的同学、家长知道,有的不知道。所以,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老师们都有必要也有责任,讲好身边的榜样故事。用身边正在发生的故事,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赢得学生、家长对我们的信任、理解与支持。而不是我们工作中稍有差池,就牢骚满腹,打这个打那个电话投诉,这既不利于问题的及时解决,又损害了老师乃至整个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上的形象。

四、绝不能一言不合就换老师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校园。但换了新老师后,一不符合个人胃口,就唱衰老师,要求学校换老师,这恐怕是校园中永恒的话题,是班主任、学校管理者甚至任课教师,要经常重视并加以正确引导的问题。否则,看似平静的班级之下,暗流涌动。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引发尖锐矛盾。因为,年龄越小,感情因素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越大。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他们身上体现得越为明显。他们经常会爱屋及乌,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上某门功课。如果相反,后果之严重,大家都可以想见。毕竟,有些时候,他们确实还是孩子。

这次评教,某班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个老师因深得学生喜爱,学生强烈要求,让他一直送学生到毕业。而他是来我校跨校交流的友校教师,今年就将交流期满,离开学生那是必然的;而另外一位老师,则是新更换的班主任,风格同原班主任差别较大。真是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用学生的话说:我们原来没觉出李老师的好,但换了班主任后才感觉到,我们强烈要求换回李老师,否则……

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只剩下分数。这件事本身承载着太多的教育契机:如何正确看待他人及自己;如何与人交往,巧妙沟通,化解矛盾与冲突等,这都是他们未来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这些能力,远比会多做一道题,考试多得几分重要得多。在主题校会上,我没有给孩子们讲太多大道理,而是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学校教务主任的女儿(不在本校就读),在初二时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当年孩子要求他一起找学校换老师时,他是这样给孩子说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所不接受的,恰恰可能就是别人喜欢的。如果拿一个人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越比心理会越不平衡。给你两周时间,你去找老师的优点。两周后,你如果还坚持己见,我会考虑你的意见。两周后的结果,大家自然可以想见。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教会孩子学会正确看待他人,宽容理解他人身上的缺点和不足;当外部环境无法选择时,学会自己先改变;有问题,不是被动地发牢骚、忍让,寻求别人的帮助,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求改变,我想,这会让他们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家长老师孩子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