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家国情怀培养

2018-11-29

中学政史地 2018年33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家国情怀

中国社会是一个家国同体的社会,所以,“国与家”共同构成了一个词——国家。家于国而言,是国之基础;国对家而言,是家的放大。作为学生来说,培养家国情怀,实质上就是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引导自己既要能担当起自身成长的责任,也要不断提升自身对祖国的热爱与信心,进而明确,读书既是为了自己,同时也是为国家和民族。也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标,才会真正提高自己在学习历史时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而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

一、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注重培养家国情怀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学习历史知识,有助于提升自身对家庭、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我国历史上名垂青史的许多名人,如屈原、林则徐等,他们的言行都充分说明一个人加强德育培养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本质相同,同时,也是高度统一的。

2.有助于提升学生自身的德育修养。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培养家国情怀,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家庭、国家和民族萌生更多的归属感、自豪感,进而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从家庭角度而言,学生注重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对于培养更好的家庭道德,提升自身对伦理情感方面的认识,使家庭内部更加和睦稳定,起着积极作用。这方面,也可以说是传统文化一个最明显和最突出的特点。从国家这一层面来说,学生通过培养家国情怀,可以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促进国家和谐与稳定。同时,家国情怀培养同德育教育无论是在本质上还是教育目标上,都是一致的,都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大收益。

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家国情怀,二者是相辅相成和互相促进的。学生接受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也是深入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

二、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效方法

1.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当今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如果不能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势必会被社会所淘汰。特别是高中学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而高中历史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共存的特点,并突出了强烈的民族属性。作为高中学生,应该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使自己的灵魂变得更加崇高,努力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在学习时,学生应该自觉抵制功利性因素方面的影响,注重良好人格的养成。

2.要积极探索教材中家国情怀的素材。

历史教材,是一本最具教育意义的参考书,更是一本难得的教科书。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关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素材不胜枚举。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应该充分认识到历史理论方面的科学性,内容方面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要在教师引导下,将其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既深入了解、掌握和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也要注意去粗取精,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要在教师引导下,把历史知识作为有力武器,沟通过去岁月与未来时光,通过牢记历史,反思现在,着眼于未来,使个人的认知更加理性,情感达到升华,真正做到理性爱国。

3.采取多种学习方法进行理性学习。

家国情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上的良好依托。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需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不断努力做好知识整体化的构建;既要学习和掌握历史课程中的基础知识,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主体意识,变教师的“要我学”为学生自身的“我要学”,努力在学习当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家国情怀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应该在教师引导下,明确这样一个道理,即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应该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考虑,以实现客观评价和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声音和行为,我们应该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反对。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既然其发生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就要客观看待和正确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理性,坚决避免走上民粹主义、极端主义。

总之,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爱,怎会有归属感?作为一名高中生,学习高中历史知识,不能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更应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注重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这样,才会真正成长为一个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可能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家国情怀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高中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培养探究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诗人的家国情怀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