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学院:当代艺术教育的三种模式

2018-11-29孟尧

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办人飞地研讨班

(孟尧)

本期特稿关注的是目前国内学院体制之外的当代艺术教育。一方面,我们希望呈现这些机构在办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与学院艺术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另一方面,我们在访谈的过程中也观察到,这些教育机构实际上与学院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关联。为了描述这种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我们在标题中使用了“非”学院的提法。它既不强调教学模式之间的对抗,也没有“反”学院的意味。

当下中国学院外的艺术教育发展存在着多种模式,作为学院艺术教育模式的补充,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学院艺术教育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了尽可能客观地呈现这种差异,我们分别访问了“19层空间当代艺术高级研讨班”的创办人朱其、“飞地艺术坊”的创办人王华祥和教学总监罗江、“那特艺术学院”院长兼创办人吕澎和副院长张泓。

在和几家机构创办人的交流中,他们都谈到了对现有学院艺术教育体制的各种不满。比如,朱其认为中国的美术学院的学院训练体系没有健全,存在结构缺陷,这个结构缺陷主要就是文史训练的薄弱。他尤其提到自己办“当代艺术高级研讨班”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弥补国内学院教育的这个结构缺陷。目前这个研讨班已经办了5年半,课程的内容一直在做调整,以适应基于小班教学的跨门类训练,朱其希望以这种方式帮助学员拓展人文学科的思想史视野,推动他们知识结构的转型。

王华祥的观点是,今天的学院教育“在写实的、具象绘画的领域,以油画为代表的这样一个方向衰落到无以言表的程度,非常糟糕”。他和他创办的飞地艺术坊,要对写实绘画做一种“创造性的继承”,并通过素描和写实的技术训练,找到一种“认识和接触事物的方法论”。飞地艺术坊经过18年的发展, “反向教学系统”已经发展为一套非常成熟的教学体系,王华祥自信他的这套系统已经破译了伟大写实绘画的密码,希望带领飞地引领未来绘画的复兴。

与“当代艺术高研班”和“飞地艺术坊”的办学模式相比,“那特艺术学院”更关注 “如何在有效的时间里获得更多、更新、更好的艺术知识”。吕澎希望“以网络的系统艺术教育来弥补目前专业美术学院和社会在课程和师资上的不足”。那特艺术学院目前刚刚创立1年,平台课程内容,专业师资力量仍在不断扩充。学院后续对线上和线下教育融合的平台推进,也值得继续关注。

今天,传统的学院艺术教育虽然也在不断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的文化和技术环境。但单一维度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断增长的艺术教育需求。尤其在知识升级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多维和开放的教育格局。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艺术高研班”“飞地艺术坊”“那特艺术学院”的教学实践和课程设计,既是针对今天学院教育体制和教学不足的解决方案,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院价值的扩展和延伸。

猜你喜欢

创办人飞地研讨班
飞地是怎样形成的?
浅谈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三个维度
层层嵌套的飞地
守望“飞地”
实战切磋应急救援技能——第二届东盟地区论坛城市应急救援研讨班交流侧记
为广大故事作者提供免费进修机会 本刊第十四期故事创作研讨班招生
古希腊学园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研究
苹果改变世界
什么是“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