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落实“情·知”目标的探索
2018-11-29牛华东王守伟
牛华东 王守伟
(辽宁省瓦房店市文兰小学)
冷老指出:从学生的心理过程分析,学习的一个方面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另一个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的过程。可是传统的教学理论只看重第一种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了第二种过程,即情绪、性格过程。
冷老将具有情·知教学特点的一些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亲密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同学关系。(2)适宜的学习环境。(3)课堂的情调,有疑问,有惊讶,有迷茫,有争议,有笑声,以愉快为基调。(4)学习的情·性过程与认知过程时而平行发展,时而合而为一,不存在厌倦和思想溜号。(5)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只在必需的时候,教师才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6)教师能够充分发掘利用教材的思考性与情绪性因素,指点给学生,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7)在教会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情·知教学,在情·知教学的环境中进一步教会学习。
以上冷老所谈的是“情·知”的特点。不仅强调了认知因素,观察、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等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且重视情意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意义,并要求二者必须统一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达到和谐、共进、同步发展的目的。
认知因素和情意因素蕴含于一个载体——课文之中,而且两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不能截然分开。为了获取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教材,合理开发课文中的认知资源和情意资源,克服只重视认知因素而忽视情意因素的弊端,把二者统一于教学的全过程。
冷冉先生情·知教学理论使我们清楚了,情感与性格和知识与智力一样,都应成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情绪、情感、性格与知识一样,都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落实,有时表现为有先有后,但互相促进,有时表现为互为条件,但和谐共进。现在我们正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这与冷冉先生情·知教学理论实践研究又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课程改革是国家行为,情·知教学是冷冉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论。国家规定了课程目标,我们于实践中完全可以在冷冉先生情知教育理论指导下有效地达成课程目标。这两者间不矛盾,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情知教学理论提出,学校教育任务是协同家庭和社会,从个性的这种全面发展目标上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的内容去塑造新一代。
课程改革中,我们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用情·知教学理论来武装,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有许多的教育理论可以作为行动指导,比如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陶行知先生的有关理论等。但我们更倾情于情知教学理论,它符合我们学校教学实际,实践中也尝到了甜头。
但是,冷冉教育思想与新课标中是否有矛盾呢?当然没有矛盾,在我们研究过程中得出冷冉教育思想能更好地指导课改实践,而我们研究冷冉教育思想能使课程改革更加深入,能更好地完成课改的具体目标。
一、以情激情,以境动情
冷老指出:“应当着眼于教会学生以最好的情绪和态度,运用最好的方法去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教会学生学习。”
冷冉先生说,所谓教会学习,包含着:(1)培养学习兴趣、自觉性和信心,使学生养成对学科的持久兴趣和有目的、有耐力的学习态度;(2)要使学生学会系统的、有条不紊的、踏踏实实的学习习惯;(3)要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记忆方法、思考方法和操作方法,使之能较快地形成思路,灵活地选择对策;(4)要使学生学会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试试看;(5)要使学生会运用字典、图表、仪器、资料等学习工具,具备与年纪相应的自学能力;最后,要使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做出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
什么是以情激情、以境动情?就是以教师的情绪和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坚持长期这样下去,就容易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持久兴趣。还可以利用课文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乐于阅读。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个重要目标。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在班集体中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用情和境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的时候两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反映的实质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行为和角色问题。教师把知识怎样呈现给学生呢?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怎样呢?促进学生学习,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依据阅读材料的特点,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动作及面部表情,把情感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其情感,促进师生情感共鸣,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气氛。还要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录音、录像等创设出适宜的教学情境,做到声情并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活动,使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起伏。在实施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巧妙地寓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将学生置于与教学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其在情趣中学习,爱学习。我们运用冷老这一思想采用激趣导入新课,比如设置悬念、引用故事、形象表演、猜谜语等。只要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深究教材,巧用教材,就可以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激趣方法,就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直观中发展能力,陶冶性情。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呈现方式不是把知识装进木桶里,而是骑在马背上,学生有了学习欲望,积极地投入,这实际上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这样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兴奋、愉快,学习了“骑术”还不甚疲劳。
二、因文循义,披文入情
冷冉先生认为启发式这个概念不是单纯的“式”,而是一种教学的思想观点,并在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上加以探讨。(1)教学的“对象观”。教学第一要义,是为了学生;儿童是愿意学习的,青少年有着很好的主动精神,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学生的“学习观”。学生的学习,总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突破某些旧观念,建立新的概念体系的活动过程。(3)冷冉在谈到情知教学要领时说,最大限度地给每个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使那些在学习中偶然发生的闪光的智慧、美丽的情愫、坚强的毅力等都有机会脱颖而出,及时得到强化。
因文循义,为了学生,我们应该启发学生阅读,一方面需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另一方面,还要依据课文前后联系,弄懂字、词、句、篇等意思。这样有利于落实三维目标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冷冉先生所谈的学习观给我们的启发很大,他说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思考,怎样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呈现的方式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体现学习观就要通过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披文入情”中,既表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情感和价值追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因文循义、披文入情”,有了正确的“对象观”“学习观”,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就容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
什么是“因文循义,披文入情”?就是依据语言文字材料理解文章思想内涵,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抓住语言文字,扣词扣句,切实理解词、句、段、篇章的意思,体会作者遣词造句之精妙,才能使学生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各种各样的读书形式就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实践机会,只有多读才能理解真正含义,明白深刻道理。在这个前提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情感共鸣,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内容,创造情趣氛围,师生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乐学、好学的积极性,使其在情趣中体会文中人物感情,领悟文章思想内涵。
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课标上说得很清楚,“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在语文课上,重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知”统一这一教学目标。
三、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冷冉先生在谈到启发式教学思想时说,教与学是互相矛盾的统一体,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即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教师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开动脑筋,多给学生机会,去自行判断和推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具体方式如下:(1)教师不论对全体或个别学生提问或谈话,每个学生都在进行思考。课堂上的问题,不管是谁提的,或对谁提的,总是大家的问题;不仅教师提问题,学生也提问题,凡有问题总有许多学生举手争取作答。(2)一个学生在发言,全班学生在思考,发言一结束,纷纷进行补充、纠正,或做出简要的评语。(3)教师有时做些解释和评语,以他的知识、智慧和威信引导着、干预着学生的发言,使之深化,并趋向正确。(4)一个正确的结论得出后,引出全班的反思,各自核对自己原来的答案和演算过程,并能自报谬误,节省大量的批改时间。(5)一般在课前有预习,预习是有指导的。(6)争论当中,学生进行研究,有时教师也参与进来,反复辩难。(7)常常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和评价。
教师主导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一度有人误认为就是学生自己学习,教师就不用管了,主导作用也就没有了。自主学习,不等于自由学习,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在师生和生生互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很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还要正确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知识和思想状况,作为“预设”教学的依据,根据学生“生成”的实际进行教学。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不是盛装知识的器皿。课堂就应该成为学生活动的有益场所。学生主体,还表现在要有主体意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技能。要形成学生的阅读感受,赞赏学生发现的新知,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点拨学生学习的困惑。总之,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特别是阅读教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实现“情·知”统一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情知教学手段,既可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体现在科学安排课堂教学结构上,还应该体现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及精心设计思考问题上,促进学生达到积极的思维状态,而且要适时调控,激发学生的情意因素的健康发展,接受应有的教育启迪。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在主导作用下,思维活跃而紧张,情绪高涨而投入,使知识、能力、智力得到训练和培养,同时受到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熏陶和激励,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要充分发挥这两个作用,实现“情·知”统一,就必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向交流,形成民主平等的立体教学结构。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种“立体教学结构”是贯彻“情·知”教学的思想,是实现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教学组织,需要教师做好观念的转变和角色的全新定位,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激励者和参与者。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提高。
以情激情、以境动情,因文循义、披文入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实际上也是符合“情·知”教学的特点,知中有情,情中有知,知情并列,知情统一。这一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认知与情感的辩证统一过程。
[1]冷冉.冷冉教育文集[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
[2]吴恒山.情知教学的特征与推进[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3).
[3]宋慧敏.知情统一,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情知教学下的一年级识字教学探究[J]. 基础教育论坛,2017(23).
[4]王丹.情知教学实践中的“学会、会学、爱学”[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