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团属新媒体传播融合新途径

2018-11-29刘旭洋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矩阵微信内容

刘旭洋

微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不断促进传统媒体拓宽新边界。新媒体的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手段和受众对象都在深刻的变化着,新媒体的快速演化正在高校思政工作领域催发一场没有硝烟的变革。腾讯网企鹅智库与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中提出我们进入到“众媒时代”,媒体共生,媒体共融,在每个人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存在1。融媒体时代下,媒体形式和舆论生态呈现出全新的特征,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新媒体共融的时代

互联网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将移动传媒推向时代舞台,微媒体(微博、微信)正在深刻的改变现代人的生活,多样化的新媒体形式(短视频平台、知乎)正在病毒式在年轻人的世界传播。新媒体迅速兴盛,“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来临,人人都可以通过移动手机端发布信息。由于工作节奏变快,生活压力变大,人们在接受信息上倾向于“快速浏览”的方式,这种客观形势下导致信息受众乐于接受“内容浅显”且“吸引眼球”的媒体内容。这符合快速发展的社会节奏,但是也冲击了广播、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呈现出一个百花齐放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存的融媒体格局。融媒体格局下,既要兼顾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又要发挥新媒体的灵活性,形成宣传的强大合力;这也是新形势下媒体转型和改革的方向。

(一)融媒体时代传播权力被分散消解

融媒体时代来临,传统的传播方式和媒体生态被颠覆,深刻的改变了传统的媒体行业。原本信息的生产和发布源于新闻的权利中心,讯息由上及下,一级一级传达。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通网民可以自如的运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发布讯息。很多信息来源就是网友的爆料,然后迅速在各大平台上被转发,最后升温成为热门话题。新的信息生产模式下,增强了网友尤其是年轻一代参与感,却使“传播权力”由集中到分散逐渐消解。

(二)融媒体时代唱响主旋律需要集中团队协作

新媒体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智慧的结晶。在新媒体转型的道路上,越来越多媒体衍生出媒体生态群。新媒体矩阵就是在融媒体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媒体群,从形式上来解释,就是指“一个核心、两个侧翼、多平台开发”。一个核心是指以新闻手机端为核心,两个侧翼是指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2;多平台开放指多应用新兴的媒体渠道开设账号抢占新的战场。从内容上看,一般指针对不同人群形成风格不同的新媒体形式,从而构成“分渠道新媒体集群”,在内容上聚焦目标用户,每个新媒体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是又相互呼应2。

(三)融媒体时代高校媒体平台探索之路

在网络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高校利用好“新媒体矩阵”平台,开展好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中建立新媒体矩阵有助于适应新媒体格局下的媒体转型,实现信息共享与增值。传统的高校媒体的构建方式通常采用垂直化的媒体模式,即一个主媒体,外加细分化的多个分媒体。新媒体矩阵是以期建设一个扁平化的生态圈,由权威的官方网站依托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网络媒体打造而成的复合型、多平台的媒体生态圈。

二.高校媒体矩阵建设中的瓶颈

传统的高校媒体,牢牢的把“话语权”掌握在手里,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去掉都非常有限。自媒体的强势发展将同学们“平权化”、“自由化”和“个性化”的态度摆到台面,高校媒体转型、新媒体矩阵的建设迫在眉睫。目前很多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都应用了新媒体矩阵,高校新媒体建设以初见成效,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的问题主要由以下三方面。

(一)矩阵媒体之间缺乏良性互动

融媒体矩阵中,参与的媒体众多,各自定位不一。呈现出各自为政的状态,微博和微信更新的内容尚不能同步。校内新媒体平台繁多,多为校、院、班多级的垂直账号。相互之间缺乏统筹安排,推送内容层次不齐,信息发布的速度也各不相同。弱化了团学媒体矩阵的传播力,主流媒体的声音在一级级传导中没有很好的延伸,有待进一步改进。

(二)矩阵多样化平台尚显不够多

高校团属新媒体的微信平台建设如日中天,初有成效。但是其他多样化的平台仍然不足。根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7年12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4.22亿,占网民总体的54.7%,其中,以年龄段在14-28岁的青年人为主力军。大学生喜爱新鲜事物,新兴的新媒体社交平台如抖音、快手、知乎都深受大学生喜爱。目前高校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还有待完善,如若在微信的基础上,利用微博、快手、抖音和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开,配合官网打造一个全方位、多平台联动的格局和生态,能强化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效力。

(三)整体规划布局不够,传播效应不足

当前的高校新媒体矩阵缺乏统一统筹规划,彼此之间联动效应不够,联动幅度也不大。未能在矩阵内部形成合力,传播效应和辐射人群都不够。这样长此以往,不利于矩阵的长期发展,也弱化了高校团学媒体品牌的影响力。高效的融媒体矩阵应该是打通纸媒、PC端、移动客户端以及多样化平台,进行全方面、多渠道的传播。并且融媒体矩阵中相互间要相互协作与共融,实现抓住传统媒体(纸媒、PC端)的同时,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东风,将传播辐射到更多的受众。

三.团属新媒体矩阵建设的对策

诚然,当下团属新媒体矩阵建设中碰到层层关卡,但也要看到,建设新媒体矩阵是高校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传播优势,打造更多元、更高效的校内传播体系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高校团属新媒体矩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从内容建设、渠道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来解决,强化主流媒体的地位,打造专业媒体运营团队,优化媒体平台的渠道,从而才能提高高校团属媒体矩阵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一)内容建设

在内容为王的新媒体时代,生产出质量过关,思想导向正确的内容仍然是重中之重。好的内容能紧扣热点、贴近学生、求真务实,在选题和策划的时候,就应该加强同学们对重大事件和节日的思想认识,并发挥在形式上面的多样性积极探索新鲜的模式。譬如,二次元动画、微视频、图解和直播等大学生喜闻热见的方式,增强同学们的接受性和积极性。另外,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还要结合大数据反馈的信息,如:推送信息的浏览量、后台的评论和粉丝的男女比例等整理出同学们个性化的需求,根据后台大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习惯和特点,从而可以通过定制化的内容供给满足学生群体,增强粉丝对平台的粘度。

(二)渠道建设

目前高校团学新媒体平台的建设还主要局限于微信和微博两个平台,想要建立扁平化、聚合性的综合媒体矩阵,还需要开拓多方面的平台,以点带面,多平台合力完善矩阵的传播效力。微博重速度,微信重深度。微博上每天可以推送不受限的次数,而且内容短小精悍,可以帮助快速推广,让媒体的讯息有更多同学能看到。微信一般每天一篇,经过精心编辑,图文并茂的贴文,可以更权威和深度的解读微博上的事件。其他新媒体社交平台上聚集众多大学生群体,如若在知乎等多样化媒体平台上,有传播正能量,引领思想舆论的意见领袖存在,有助于推荐网络监督和弘扬主流价值观,促进网络媒体的良性发展。

(三)队伍建设

建设高校团属新媒体平台,好的媒体运营团队必不可少。依托广大的团员青年的力量,形成专业团队管理好微信和微博的平台;拓展一批优秀积极的学生,发展成为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在多样化的平台中斩落头角,为主流价值观发声。另一方面,加强对高校新媒体工作同学的专业培训;可以安排统一的课程,聘请专业老师授课,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中。提高团队小编对热点的把控,网络舆论的引导和内容编辑能力。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该如何提升高校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力。建设新媒体矩阵平台为融媒体环境下团媒的转型之路提供了一个方案。建设新媒体矩阵平台对于团媒建设怎么走、主流媒体如何融合和转型、都具有现实意义。未来如何更好的发挥媒体矩阵的优势,结合当今时代众多新媒体的特点,取长补短。还需要更多的思政工作者不断的探索,研究高校团学媒体转型发展之路,更好的与时俱进地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矩阵微信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微信
主要内容
矩阵
矩阵
矩阵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