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乡村旅游+传统文化”的现代旅游新模式

2018-11-29马聪丹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诗篇诗经旅游

马聪丹

繁杂的社会生活,紧张的生活节奏,都给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无限的压力,人们将目光投向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开始成为了人们眼中的“香饽饽”。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要求,所以用文化来包裹乡村旅游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里,通过挖掘《诗经》中的文化内涵,把《诗经》的内容在洽川地区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使游客们走进旅游与文化的交集中,去领略《诗经》中别有一番趣味的内容,寻找人性的存在,拉近人们与历史文化的距离。

一.从自然文化中探寻乡村旅游

古《洽阳记略》称洽川:“山有飞浮之异,水有神瀵之奇,大河浩荡,又自龙门环绕之,人烟輳辐,庐舍云集,花鸟舟航之胜,不殊楚越。[1]177更有今人对洽川评价:“早知有洽川,何须下江南。”从自然环境来看,洽川地区相对于其他乡村旅游而言有着很大的优势。除此以外,我们在《诗经》中不难发现有许多诗篇的发生条件都与洽川有着极高的契合度。

(一)《诗经》中的自然景观与乡村旅游

1.梁山熏陶下的“精神升华”

梁山位于洽川旅游风景区的北边,风景优美。作为乡村旅游中的自然景观,我们不仅要通过梁山感受风景带给我们的视觉宴飨,还要通过梁山得到精神升华。在这里,我们需要在《诗经》中寻找有关“梁山”的诗篇,即《诗经·大雅·韩奕》。其中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中的“梁山”指的就是合阳的梁山。[2]903我们可以选择在爬梁山的途中将相关文化内容雕刻在石头上,供人们学习。当游客爬上梁山的时候,既可以体会梁山带给游客的壮阔之感,也可以体味传统文化带来的满足感。这是一种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乡村旅游方式,也是一次精神升华的非凡体验。

2.温泉浸泡下的“精神洗礼”

夏阳瀵是温泉,是自然给予洽川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当我们将传统文化加入景点当中,夏阳瀵就会变成雕琢过的珠玉,更加熠熠生辉。夏阳瀵上雾气缭绕,景色如同仙境一般。我们用传说给夏阳瀵戴上华丽的“帽子”。即有莘国的公主太姒出嫁之前曾在此沐浴,最后嫁给了周文王,成就了一段佳话。从此以后洽川地区每逢有女子出嫁,必来此沐浴,以象征美好的寓意。当人们浸泡在温泉中的时候,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妙,体验到不一样的新鲜感。

(二)《诗经》中的植物与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就是号召人们去乡下呼吸新鲜空气,品尝乡下野生食物,观赏乡村美景的。一味的观赏视觉上的美是没有任何价值与意义的,但是当给这些美戴上文化的帽子时,这些美就具有了生动、丰富的内涵,并给予人们一场文化上的宴飨。在《诗经》中有许多由古至今还依然存在的植物。我们对《诗经》中的植物进行分类汇总。一方面进行科学解释,另一方面进行文化意象解释。如:《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参差荇菜”,[2]2说明的就是女子在水边采荇菜,引起男子的思慕,采摘的荇菜也可以食用。古代采摘荇菜还有阶级之分,有所谓的“后妃采荇,诸侯夫人采蘩,大夫妻采蘋藻”之语。[3]21

(三)《诗经》中的动物与乡村旅游

人们在社会中总怀有防备之心,对于动物却可以放下戒备之心,把动物作为精神的寄托。接近动物,会让人们释放天性,得到心灵的安慰。《诗经》给洽川地区的发展做出了最好的安排。如:《诗经·周南·关雎》中的雎鸠,《诗经·小雅·鸳鸯》中的鸳鸯,《诗经·陈风·衡门》中的鲤等等。[4]151洽川优越的环境给了这些动物生存的自然条件,《诗经》则赋予了它们文化条件。可以将动物散养起来,并把有关动物的诗篇找出来,供人们欣赏学习。让人们获得知识,回归自然,寻找精神解脱。

二.从历史文化中寻觅乡村旅游

洽川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洽川是古有莘国的现址,古有莘国位于如今的洽川莘里村。如今的人们,都喜欢在旅游中探寻历史,寻找归宿感。

(一)历史与现实交织下的历史人物

1.女德代表—太姒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道德却在滑坡,我们需要寻找可以与之抗衡的代表。我们选择了《诗经》中曾经出现的洽川代表—太姒。从历史来看,太姒是有莘国国君的女儿,是周文王的正妃。《辞海》:“莘国之女,姒姓,西伯治外,太姒治内,德政流布,风化大兴。”[5]25太姒是男性目光中的贤妻良母代表,也是女性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代表。太姒这个代表可以潜移默化地使人们审视自我,追寻前人,促使社会道德风尚普遍提高。

2.全能之才—伊尹

现如今,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人们都在努力的发展自我,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总会不堪重负,患上各种心理疾病。为疏散人们的压力,我们选择了全能之才—伊尹。伊尹与洽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明嘉靖《合阳县全志》云:“殷初,伊尹耕于其野,后为周太姒所生国。”[1]96伊尹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代表,还被尊称为“中华厨神”“商元圣”。他辅佐商汤灭夏,用烹饪理论治理天下,并成为政厨医领域的鼻祖,他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但他也并不是直登青云,而是经历艰难困苦才实现远大抱负的。孟子:“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不难看出伊尹是可以吃苦耐劳的人。在《诗经·商颂·长发》中有:“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2]1033当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压力的时候,可以在伊尹身上寻找到寄托,会努力排除万难,实现抱负。

(二)《诗经》中的历史古迹与乡村旅游

久远的年代促使历史古迹遗失在时间的缝隙中。对于洽川地区而言,洽川地区的历史遗迹仍旧保留着历史厚重感。我们可以通过历史遗迹寻祖归宗,传播文化。

1.寻祖归宗—帝喾陵

在帝喾陵,一方面,歌颂祖先,另一方面寻求心灵安慰。洽川才子许秉简在《合阳记略》中对“帝喾陵墓”也有记载:“古帝高辛氏陵《广舆记》:帝喾墓在合阳。”我们在《诗经》中找到德歌功颂德、祭祀诗篇,用它们来缅怀始祖功德。寻找一些古乐师,对诗篇进行演绎。以这种方式将传统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让人们在祭祀活动中寻找到归宿感,给历史遗迹披上传统文化的外衣,会使人们对旅游多了一份理解。[6]

2.追寻古迹—夏阳古渡

看多了沉寂的历史遗迹,振奋人心的古战场会让游客眼前一亮。从历史来看,楚汉相争,汉淮阴侯韩信从夏阳用木罂渡军,攻取魏都,所以又称“木罂渡”或“淮阴渡”。在夏阳村有木罂诗碑,清初雕刻而成,上面刻有:“淮阴往事执平云,高帝何尝尽负臣。功就从龙嫌震主,势成履虎欠抽身。松间落叶推同辈,湖上烟波让古人。瞬息弓藏惊幻梦,木罂渡口迄难湮。”[1]270在《诗经》中有一诗篇《诗经·大雅·韩奕》,根据《诗经注析》可知道,这是一篇歌颂韩侯的诗。[2]903而夏阳古渡古战场的遗留正是韩信聪明才智的体现。我们可以通过吟唱诗篇来宣扬韩侯,介绍古迹,宣扬《诗经》,并在夏阳古渡演绎古战场里那种震撼人心的场景。

3.传播文化—子夏庙

在乡村旅游中传播传统文化是极具前沿性的。子夏是传播《诗经》的一位杰出的代表,子夏庙就是他传播《诗经》的重要地点。徐广《史记音义》曰:“郃阳,国名也。高祖八年,侯刘仲是也。其水东南迳子夏陵北,东入河。河水又南,迳子夏石室东。南北有二石室,临侧河崖,即子夏庙室也。河水又迳郃阳城东。周威烈王之十七年,魏文侯伐秦,至郑还,筑汾阴、郃阳,即此城也。故有莘邑矣,为太姒之国。”[1]99由此可知,子夏庙位于洽川。现如今,社会提倡国学热,《诗经》十分符合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这样的乡村旅游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寻找到了便捷的途径,这样的文化传播则给乡村旅游增添了文化内涵。

三.在人文中建构乡村旅游

文化内涵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乡村旅游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文化内涵的立体展现促使人们找到精神寄托的平台,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卖点,我们主要从《诗经》中的文化内涵、生活习俗以及民俗等方面来为乡村旅游增添趣味。[8]

(一)文化内涵与乡村旅游

1.人伦关系的立体化展现

现如今的社会中,人伦关系越来越重要。宋﹒周密在《齐东野语·巴陵本末》中记载:“人伦睦,则天道顺”。不难看出,人伦是最基本的人际要求。乡村是一个质朴的、有着纯真情感的地方,作为情感社会中的一份子,每个人都把情感看得非常重要。如:《诗经·小雅·伐木》中“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表现人与人相爱的重要性。我们将诗篇中的情景通过雕塑或者真人表演将人伦内容演绎出来,以此打破如今社会的金钱至上理念,唤回人们之间真挚的情感,促使人们寻找本真,不再迷失。

2.爱恋以及情歌诗篇的立体化展现

从古至今,一直有一个话题围绕在我们的周边,即“爱恋”话题。洽川选择用《诗经》中的爱恋、情歌诗篇激起游客对古人爱恋的向往,让游客回归自然,回归传统,体验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乡村爱恋。

洽川的景色格外诱人,荷花十里飘香,芦苇郁郁葱葱,整体上充满了浪漫气息。[9]我们可以根据《诗经》中男女情窦初开、情义相通的诗篇进行情景展现,如:《诗经·郑风·溱洧》是男女在春天的水岸边游玩,借此表达爱意。我们可以在芦苇荡的深处建造爱情长廊,也可以在荷花池边建立树屋,给情侣们提供一处静谧的幽会场所。让游人感受古代君子是如何追求美女的,使用哪种方式追求美女,使用什么定情信物。让爱情回归本质,充满真挚。说起情歌来,位于《诗经》之首的《诗经·周南·关雎》就是一首男女恋歌,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2]2《诗经·周南·樛木》是祝福新郎的诗;《诗经·周南·桃夭》是祝福新娘的诗。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古乐师对其进行演奏,让青年男女体味其中的美妙,以此达到催化爱情的作用。

3.玉文化与十二生肖的展现

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是提升乡村的经济效益的一种形式,在景区进行纪念品的兜售是很有必要。所以我们需要利用《诗经》对物件进行文化内涵的包装。

《诗经》中多次提到了“玉”,选择“玉”作为切入点。把玉文化加入到玉石中,游客们才会对物件产生猎奇心理,才会有消费欲望。如:《诗经·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是关于“比德如玉”的第一次描写。[2]339人们以佩玉来证明自己是一位能够受到信任和尊重的人,“玉”石之美者。也可以把《诗经》中描写十二生肖的诗篇与玉文化结合起来,让人们寻找自己的生肖玉或者在景区制作生肖画、生肖刺绣。用《诗经》中的诗句说明玉,不仅可以给景区带来文化氛围,还能够带动景区的经济效益。

(二)《诗经》中的民俗以及生活习俗在乡村旅游中的展现

1.民俗与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探寻乡村民俗,它最能代表一个乡村的特色,也是一个地区特色的剪影。

合阳有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东雷上锣鼓。它是我国古代民间舞蹈的缩影,由古老的祭祀驱邪的民间舞蹈衍变而来。在表演时,表演者会戴着用半葫芦做的面具,染涂成各种奇形怪状的鬼脸,发出嗷嗷叫的声音,意为驱鬼,这与周朝祭祀中的表演有着颇深的渊源。《诗经·大雅·凫鹥》中有对在祭祖活动中辛苦扮演“公尸”的祭司们的描写。这里的“公尸”与东雷的上锣鼓中的人们的装扮有关系,可以说这是表演者装束的前身,让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追溯历史。

黄河流域一直都有河神祭祀,《诗经》中也有它的记载。《诗经·周颂·般》反映了帝王巡狩祭祀河岳之神的情况。每逢正月,人们会在靠近黄河边的地方进行祭祀。洽川位于黄河流域,我们可以在此修建庙宇,进行黄河祭祀。民俗的立体化展现既联系了乡村旅游的土味化,又增添了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2.生活习俗与乡村旅游

生活习俗是一个地区的特色,在乡村旅游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饮食是生活习俗的重要展现。洽川地区也有着它自己的饮食特色。我们不光要借助《诗经》中曾经提到的全能之才—伊尹,还要借助《诗经》中提到的动植物。依据伊尹时代的菜谱以及《诗经》中可以利用的食材制作饭菜。如:《诗经》中的荇菜、鲤鱼等制作饭菜。纵观《诗经》,有许多的饮酒诗。如:《诗经·小雅·鱼丽》,这说明在《诗经》时代早已有酒,在乡村宴飨中,可以把这些“酒”诗篇摆放出来。

《诗经》中有很多的的宴饮诗,一般是指那些专写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诗歌。如:《诗经·小雅·鹿鸣》《诗经·小雅·宾之初筵》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商朝的宴饮形式进行摆放饮食,让游客们穿上商朝特有的服饰,完全的融入在景区中。让人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欣赏由这些诗篇谱成的曲,给人们在饮食中带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美酒佳肴,觥筹交错,听歌赏文,岂不别有一番滋味。

乡村的民俗、生活习俗既使游客感受到乡村的质朴,得到身心愉悦,又促进了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得到了传播,乡村旅游在传统文化中得到了经济效益,这种新模式是非常值得学习的,既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又一次飞跃。

结语:本文通过以合阳县洽川旅游风景区的“《诗经》主题”为例,对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进行探析,给人们展示出了现代旅游新模式。从自然、历史、文化三方面着手,把洽川的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洽川充分利用了自己自身的优势,把景区文化发展了起来,促进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带动了经济效益的增长,给乡村旅游注入生气,让传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大放异彩,也给其他的乡村旅游带去了希望。

猜你喜欢

诗篇诗经旅游
中华诗篇
静待绽放
诗经
雪峰山诗篇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律诗篇法体式
旅游
那些年,我们读错的诗经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