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广东红色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可行性

2018-11-29郑智华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广东红色民族

郑智华

一.教育内容的契合

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陈金龙将其分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历史教育与文化传统教育以及国情与形势教育”。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归纳为民族认同意识教育、民族进取意识教育以及民族责任意识教育。通过这三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信念、民族自信,从而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最终获得人格的全面发展。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包含乐观的革命精神、优良的革命传统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折射出革命先辈们深厚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肩负整个民族振兴的责任意识,使大学生能够增强他们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提升爱国兴邦的真挚情怀,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此,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民族精神教育在内容上是本源相通,相互协调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增强民族身份的认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全球化时代以及多重的社会转型中,这使得传统民族价值观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容易造成大学生群体“对于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感情依赖于历史象征物的认同也将趋于淡化”,凸显出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紧迫性和民族精神创新的必要性。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是党在领导广东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再现、塑造出中华民族精神的新意蕴。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历史教育,能够唤醒学生追寻民族的集体记忆,促使民族共同情感的培养,塑造大学生内聚型和理性型的认同逻辑,最终达到增强其民族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

其次,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升华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对祖国一种最深厚的情感,是民族凝聚力的力量源泉。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全球场域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出现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受到西方文化价值的冲击而缺失,造成民族虚无主义;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多元文化冲突时表现出来的爱国理性淡薄,容易产生狭隘民族主义倾向,并造成了负面的社会影响。归根结底,这在于他们没有深刻地思考和理解爱国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没有从整体上对国家民族利益进行自觉认同和维护。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运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共产党人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甘于牺牲、敢于牺牲的革命信念与爱国情怀,并据此来彰显背后所隐埋的对国家民族利益自觉维护的强烈责任感。让他们真正地明白到爱国精神的“应有之义”。从而破除大学生民族虚无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状态,达到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

再次,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激发为国家而奋斗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形势最为艰苦之际形成了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虽然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历史条件和经济面貌已经大为不同,我们再也不需要过“打倒资本家,天天吃南瓜”的艰苦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当今社会就不需要这种精神。恰恰相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遇到的困难比革命时期还要突出、棘手。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大学生往往会出现贪图安逸、畏难徘徊的不良情绪。因此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更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自强不息精神,以此来培育和塑造其“压倒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困难”的理想信念。这是推动大学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提供巨大能动作用的精神保障。

二.教育形式契合

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形式多样、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优点,不仅能够在民族精神教育的课堂教学中使用,还可以在学生的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发、运用,从而有益于从多种教育形式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一方面,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充实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主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民族精神教育的具体内容分布在诸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历史教育等内容当中,由于这些课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丰富繁多,均容易使学生“走神分心”。广东红色资源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把握的特点,能够通过照片、影像、实物展示等方式立体地“镶嵌”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将略显枯燥的文字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它可以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由于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内容丰富、形式表现多样的特点。对于学校而言,可以广泛组织学生可以围绕着广东红色文化资源的某个历史事件、人物以及革命精神为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展览、辩论赛、征文活动等,让大学生在活动中讨论鉴别、厘清观念,理解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社团的特点,围绕民族精神的主题来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比如,旅游协会可以组织成员设计广东红色旅游路线,深挖广州起义、东江纵队等一系列红色革命旅游资源。又如电影协会可以播映纪念广州解放六十周年的红色电影《秋喜》并进行相关情节的探讨和观后感等。

三.教育方法契合

民族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民族精神教育的任务最终要落实到方法的实施上。在笔者进行的“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运用调查”中,有高达94.7%的大学生喜欢“集体辩论”、“实地体验”等的方式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这些方式实质上就是榜样示范、情境感悟、实践体验等非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大学生更自觉地接受红色文化所输导的民族精神。而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传承性、渗透性以及可开发性的特点,正契合了榜样示范、情境感悟、实践体验等教育方法运用的内在要求。

第一,广东红色资源为榜样示范教育提供翔实内容。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一定社会名人为原型,向教育对象讲授其高尚品德、模范行为和不凡成就,以激励他们形成一定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方法。大学生具有学习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民族精神教育过程中有生动具体的红色英雄人物作为模范,那么就能够促使他们更容易地领会其中的民族精神意蕴,产生其对民族身份的认同。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是党和广东人民在革命斗争时期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历时性产物,是革命先辈们在广东创造的永恒积淀和历史财富。正因如此,广东红色文化资源为教育者实行榜样示范教育方式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学生能够从周文雍、陈铁军、萧楚女等优秀共产党人事迹中深刻认识到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和坚定革命信念,感悟到他们为国家解放和独立而不畏艰难、甘于牺牲的民族精神。最终让他们一次次接受心灵的洗礼,使其在情感上接受教育内容,对教育内容形成内在认同。

第二,广东红色资源为情境感悟教育营造浓厚氛围。教育资源的渗透性是指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受教育者起到积极的作用,还能够在课堂以外令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认同教育内容的特性。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备这种教育的渗透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课堂上,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直观生动、感染力强特点。广东革命先辈们的传奇般的战斗经历、真实感人的英雄事迹等极具吸引力的历史素材再配合图片、音频、影像等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无疑能够创设出具有红色色彩、形象生动的情境氛围,进而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内容。二是课堂外,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广东红色资源广泛地分布在广东的各个不同区域。如广州的农讲所、深圳的东江纵队纪念馆、汕头的大南山革命遗址等。这些著名的红色景点均坐落于广东各大城市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意味着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够创设出一定的课堂情境,而且能够在与大学生生活的“亲密接触”中塑造出红色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接受红色教育。如在繁华热闹的海珠广场上,广东的解放纪念碑就伫立在广场的中间。高大雄伟的解放战士像在热闹场景中越发地显得静穆庄严,在这种厚重的红色文化氛围下,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心灵中得到一次又一次的红色洗礼。

第三,广东红色资源为实践体验教育提供活动场所。高校民族精神教育要真正取得成效,实践教育法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实践体验,才能在这个过程中确认、强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最终实现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涵化。实践教育实际上是对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因而这种教育方式能否取得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教育资源可开发利用效率高低。具体而言,即教育主体对潜在的教育资源、潜在功能能否进行拓阔、深挖,从而更好地对教育对象施加积极影响。广东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种开发利用效率很高的教育资源。这是由于在开发利用潜力上,它具有潜隐丰富的物质、制度以及精神表现形态,能够为教育对象所进一步开发利用。如除一些著名红色景点之外,还有一些名气略逊的红色景点,如卫国尧、陈复烈士的故居、周恩来夫妇在文德路居住的小红楼等等。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用一种“寻宝式”的目光去关注和游览这些地方,进而更全面地从中了解和感悟烈士名人身上宝贵的民族气魄和精神。

猜你喜欢

广东红色民族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红色是什么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红色在哪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追忆红色浪漫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广东舆情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