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的旅游标识语日译研究

2018-11-29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适应性卫生间译者

葛 燕

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旅游业发展也迎来了黄金时期而成为现代社会的朝阳产业。作为旅游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入境游市场开拓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旅游环境优化就显得至关重要,旅游翻译的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出来。旅游标识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极具传播文化信息的功能,它显示出一个城市的风貌和接纳游客的态度。日本是中国第二大入境客源国,每年约有两三百万人来华旅游投资。江苏作为经济大省、旅游文化大省也吸引了大量的日本游客,向来华的日本游客准确无误地介绍各种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一.旅游标识语翻译研究背景

标识语又称为公示语、警示语,是指公开针对公众的告示、指示、警示、标示,是与其生活、生产、生命息息相关的文字和图形信息。旅游标识语包括旅游景区宣传资料、景点介绍、景区内的标识用语、导游图及解释性文字、旅游宣传广告等。笔者调研考察了江苏省天目湖景区内的56处日文标识语,以其中的41处有效标识语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以下罗列了景区里错译严重的部分标识语。

1.额定人数380人:

原译文:評価数380;修改后译文:定員380人。

2.开水间:

原译文:湯の間;修改后译文:給湯室。

3.母婴室:

原译文:母子室;修改后译文:授乳室。

4.海事救援电话:

原译文:海事救援電話;修改后译文:水難緊急救援電話。

5.彩虹桥:

原译文:虹の橋;修改后译文:レインボーブリッジ。

6.最佳拍照点:

原译文:最適な撮影ポイント;修改后译文:撮影ベストポイント。

7.非遗展廊:

原译文:無形文化遺産展示回廊;修改后译文:無形文化遺産展示ギャラリー。

8.小心碰头:

原译文:対応に注意してください;修改后译文:頭上注意。

9.水深危险,请勿嬉玩:

原译文:水深危険、湿っぽい嬉遊んでいます;修改后译文:危険!水遊び禁止。

10.小心台阶,注意安全:

原译文:安全に注意してください;修改后译文:足元注意安全第一。

二.旅游标识语翻译现状

(一)错译乱译拼写错误

由于译者粗心大意造成译文的拼写错误,或者不负责任的随意翻译,这样的标识语不仅无法发挥指示、指令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不知所云。例如,景区内的“出口”的翻译有三种标识,分别是“出口”、“でぐち”、“エクスポート”,只有第一种“出口”的译法是正确规范的,第二种只用平假名的标识方法不够醒目明了,而“エクスポート”也只是对英语单词“Exit”的机械式的音译。这种形式不统一、翻译有误的标识语不仅失去了标识语的指示功能,更是严重影响了景区的形象,让外国游客贻笑大方。

(二)翻译繁琐累赘

为达到不遗漏任何信息的目的,很多译者在翻译标识语时,将译文处理得太过冗长,以求和原文表达同样的效果。然而,这样的标识语翻译实不可取。例如,将“游览线路由此向前”译为“遊覧コースはここより前へ”,这种译法表面上看确实将源语中的信息一字不漏地翻译成了日文,但是啰嗦繁复,不符合日语语言习惯,可以译为“順路”或“参観ルート”。

(三)翻译没有互文性

互文性是指一种或几种符号系统在另外一种或几种符号系统中的转换,且原话的风格或意图在译语话语中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标识语翻译文本的构建应符合目标语语言社区的话语规则及文化规约,并保持源语话语的施事语力。景区内“游客止步”的标识语被翻译成了“観光客で立ち止まる”,首先从语言层面来看,助词“で”的用法有误。再次从交际层面来考虑,这种表达以游客为中心,特意把观光游客作为警示的对象,措辞不够委婉,会让看到标识语的游客反感,建议改为“関係者以外立ち入り禁止”。

(四)忽略文化因素

不论何种形式的翻译,都应该考虑跨文化因素。不同语言间的翻译,要在语义正确的基础上尊重民族间的文化和习俗。直译、硬译会忽略文化因素,导致失败的翻译。例如,“看好脚下,注意安全,小心滑倒。”被译成了“足元に気を付け、滑らないように、安全にご注意ください。”这种表达只实现了语言形式上的转换,忽略了日语语言委婉表现的文化因素,特别是“滑らないように”的表达方式太过直接,不符合日本人的心理。

三.生态翻译学的适应性选择“三维”转换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的基础构建理论,其基本要义是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活动始终贯穿着译者的适应与选择;译者的适应与选择在翻译操作上遵循着优胜劣、汰弱留强的基本法则;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对于译品而言,适者生存、适者长存。

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原则。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力求多维度地适应,继而依此作出适应性的选择转换。该翻译原则指导下的翻译方法为“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一) 语言维层面

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日、汉两种语言形式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由于日语和汉语完全属于两个语系,其词汇、语法、句式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翻译时需充分考虑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对词汇和句法进行调整。旅游标识语译者若对语言维的考虑不充分,极易出现错译现象。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准确性两个方面。

首先是词汇误用。天目湖景区内有些地方设置了“第三卫生间”,结果其日文标识语直接被译成了“中性トイレ”。我们知道“第三卫生间”也被称作“中性卫生间”,男女都能使用,主要是为了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和幼儿可以在异性家属的陪同下进入的卫生间。那么,汉语里的“第三卫生间”被译成“中性卫生间”是否合适呢?日语里的“中性”是化学及物理概念上的中性,但从本质上来看“第三卫生间”就是男女都可以使用的卫生间,因此译成“中性卫生间”是不合适的,建议译成“男女共用トイレ”。

其次是语法错误问题。日语助词的误用、句型的误用等是标识语日译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例如“两边通道,同时上船。”译成了“両側の通路で、同時に乗船してください。”,译文里的助词“で”用的不对,应该改为“から”,正确的译文是“両側の通路から同時に乗船してください。”

(二)文化维层面

文化维适应性选择转换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这种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在于关注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在性质和内容上存在的差异,避免从译语的文化观点出发曲解原文。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需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

例如“洗手间”的标识被译成了“バスルーム”、“トイレット”、“お手洗い”三种,这三种译法是否都正确呢?在日语里厕所的说法有“トイレ”、“お手洗い”、“化粧室”“洗面所”等常见表达,其中“トイレ”就是指如厕的地方,而“お手洗い”、“化粧室”“洗面所”都是厕所的文雅说法。景区里将厕所译成了“バスルーム”,这是美语“bath room”的外来语说法,在美国家庭里一般浴室和厕所是一体化的,所以习惯把厕所也叫做“bath room”。但是景区里的厕所具备了如厕和洗浴两种功能吗?而且,一般的日本家庭里,卫生间和浴室是独立隔开的,因此从语言维的适应原则来看,这种译法是很有问题的。第二种“トイレット”的译法是是英语单词“Toilet Room”的外来语说法,虽然无误,但是并非卫生间日译的常见表达。综上,只有“お手洗い”和トイレ的表达最为合适,但是在一个景区内同样食物的标识应该前后统一。看似简单的“卫生间”的译法,其实已经不是单纯的语言维度翻译的问题了,还涉及到该国的文化习惯。

(三)交际维层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是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由标识语定义可知,为达到告知、宣传和呼吁的功能,标识语必定有其特定的交际意图。因此标识语译者必须关注交际层面的选择转换,才可能在译文中取得和原文一样的交际意图。

例如在天目湖景区内乘坐快艇的入口处写着“友情提醒,谨防扒窃。”的标识语,其日文翻译是“すりにご用心ください”。虽然景区是出于好心提醒游客,不要被小偷光顾,但是这种表达似乎在暗示游客这里经常有小偷出没,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钱包,虽然意思传达到了,但是交际效果却打了折扣。因此,建议翻译成“貴重品の盗難にご注意ください。”,这样一来交际的视点从小偷转移到游客携带的贵重物品上,既达到了预期的交际目的和交际效果,也很好地实现了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通过以上几个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拥有辨证理论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语言维的成功转换必将带动文化维的转换,同时达到交际的目的。

标识语翻译并非言语间的简单转换,而是不同文化、不同思维的对话。生态翻译学视阈下,译者在进行标识语翻译时要在不同维度上进行选择、适应、淘汰、保留,直至创造出符合译语特点、文化差异,并能准确传递交际意图的最佳译文,让标识语的社会功能得到更有效、更充分的发挥。

猜你喜欢

适应性卫生间译者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44个矮牵牛品种在北京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一家公司的卫生间能有多惊艳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我帮你上卫生间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