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因素对降压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
2018-11-28智敏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心理因素 焦虑 心理治疗
目 的:探讨心理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便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愈率。
方 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在社区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药物治疗的136例高血压患者,将治疗有效的患者(83例)纳入研究组,治疗无效的(53例)纳入对照组,进行有关心理方面的调查评估。结果 136例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平均得分为(52.57±11.54)分,与全国常模(33.80±5.90)分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9.25,P<0.01)。而治疗有效组为(36.68±8.76)分,治疗无效组为(55.68±23.36)分,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u=5.60,P<0.01),显示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患者心理测评时焦虑情绪多较高,其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也较高,而相应的社会支持分值较低。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除常规用药外,还应注重患者心理社会方面的有关影响因素的调适。
近年来关于高血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已扩展到包括行为特征、情绪状态、生活事件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多种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确定哪些因素在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WHO(1999年)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017年11月~2018年3月在社区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病程7个月~25年。对患者系统、规范药物治疗3个月,参照全国心血管会议修订的药物疗效判定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20 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 mmHg,但降到正常或下降10~19 mmHg,或收縮压下降超过30 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将治疗显效或有效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治疗有效组),治疗无效的作为对照组(治疗无效组)。研究组为83例,其中男44例,女39例,平均年龄52.2岁。对照组为53例,其中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51.3岁。两组在系统、规范药物治疗前的高血压级别、年龄构成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对这些患者使用盲法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资料采集。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90、SCL-90)、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心理测评。问卷调查与测评实施者为高年资的临床医师且经过心理咨询培训的同组人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数据结果用(±s)表示,用配对u检验来判定组间显著差异性,率的差异性对比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测评结果 136例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得分为(52.57±11.54)分,与全国常模(33.80±5.90)分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u=9.25,P<0.01)。其中<50分者44例,占32.35%,50~70分者53例,占38.97%,>70分者有39例,占28.68%。进一步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得分:治疗有效组为(36.68±8.76)分,治疗无效组为(55.68±23.36)分,两组间差异存在显著性(u=5.60,P<0.01)。其中表现为明显焦虑和紧张情绪的(SAS分>70)治疗无效组有28例,占52.83%;治疗有效组仅11例,占13.25%。
2.2 生活事件刺激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近两年中所遇到的紧张性或愉快性生活事件进行评估,结果见表2。将两组患者生活事件的影响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所遇到的愉快生活事件的量基本相同;但治疗无效组患者遇到的家庭烦恼问题及负性生活事件数明显高于有效组;在对不同生活事件进一步分析时发现:治疗无效组患者在生活与工作中受到的不良刺激也明显多于治疗有效组的患者。其事件主要集中在诸如分居、配偶有外遇、与家人不和、同事关系紧张、社交活动中受人歧视等方面。
2.3 经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发现 负性生活事件的刺激量、与家庭生活有关的问题、社会支持总分、SAS分等四个因子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有鉴别作用,归类正确率为78.69%。
3 讨论
明显的焦虑情绪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的预报因素,并可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通过心理干预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可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本调查表明高血压治疗无效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而且治疗无效组存在中度以上焦虑情绪患者的比例更明显高于治疗有效组。人体在焦虑时若加以抑制,血液内肾上腺素浓度增高,而焦虑或愤怒情绪外露时,血液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高;二者都可引起外周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压升高,继而影响降压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提示,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支持的网络作用及是否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焦虑情绪的重要因素。
从本研究结果看,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正性生活事件数及负性生活事件数与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基本相同,但是他们却表现出受到更大的负性刺激。通过精神分析方法来看,这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认识和内心体验,即同一紧张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应激能力差的人群来说负性刺激量更大,他们感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朋友和单位、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并且他们也具有较大的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的能力。从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我们可以注意到:患者的个人心理活动是影响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而负性生活事件量的多少则是次要的。因此,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将有助于改善病人的整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能够早日康复。
作者简介:智敏,女,1986年6月生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蒙古族,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学历,高校讲师,研究方向:生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