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花鸟团扇艺术的审美特征

2018-11-28昌从兰唐晨曦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团扇花鸟审美

昌从兰 唐晨曦

摘 要:工笔花鸟画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科目,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到隋唐时期成为独立的画科,至有宋一代臻于巅峰。其中,宋人的花鸟团扇艺术更是以别具一格而受人喜爱。在简述宋代崇文的时代特征及其对绘画的影响的基础上,以宋代花鸟团扇艺术作为研究个案,管窥博大的传统艺术。首先,回顾花鸟团扇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其次,对花鸟团扇画做了系统分类。再次,从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个方面对宋代花鸟团扇艺术的美学特征做了归纳。最后,对有代表性的宋代花鸟团扇作品进行赏析,从中揣摩作品的绘画语言,领略其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

关键词:花鸟 团扇 审美

记得国学大师陈寅恪有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大师所言不虚,有宋一代虽偏居东亚大陆之一隅,却在多个方面取得了登峰造极的物质与人文成就。在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的同时,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

宋代最是崇文抑武,一方面,除令人唏嘘的狄青、岳飞外几无名将;另一方面,文化领域却名家辈出。宋室与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统治者的优渥相待也使得文人的地位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就文人受尊崇而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黄金时代”。在经济繁荣的大背景下,儒学勃兴,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松弛,市民文化兴起。知识人的自觉意识空前觉醒,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创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成就了一批具有政治、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才能的文化人。

文化的昌盛,可以从宋人对于绘画的热爱和推崇窥得一斑。与其他朝代相比,宋代宫廷对于书画的爱好尤其显著,皇室扮演着艺术的保护人和推动者的角色。北宋建国初期,皇帝就开展了大规模的书画收藏活动。到北宋中期,宫廷收藏已经十分丰富。而到徽宗的时候,书画收藏更是达到了巅峰。一方面,作为统治者,徽宗对画院的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以致宋代画院在他执政期间达到鼎盛。另一方面,作为艺术家,他的审美天赋和创作活动也对宋代小品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他本人通音律,擅诗词,好古玩,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更于书法上开创了自成一家的“瘦金体”。他还是画面追求诗意的开拓者和倡导者,首次在画院里设立画学,并把画学纳入科举。区分优劣的重要标准是看画面是否有诗意,如脍炙人口的“深山藏古寺”、“竹锁桥边卖酒家”等名题,其实都是当时的科举考试题目。所以在他的引导下,宫廷画家自然而然的就把诗情与画意结合起来,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有时寥寥几笔的形象,胜却千言万语。所谓形象大于语言,观者借助画面产生无穷想象,自会去补足画外之意。简洁的画面渐成一种风尚,并影响着后来的画家。

有宋一代,哲学大家辈出,思想领域极其活跃,这也影响到宋人的艺术观念。尤其是陈氏兄弟开创的理学和心学,为画论提供了形上层面的终极解释,影响着宋画的理念和创作实践,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本文止于探讨审美,关于形上哲理,有待另撰。

综上所述,宋代小品画不仅是绘画艺术内部发展的一大成果,而且也得益于当时总体的外部环境,诸如物质基础的充裕,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总体的宋型文化及其美学思潮的影响等等。

一、花鸟团扇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扇子源于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始于殷商时期,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故“扇”字有“羽”。当时,扇子还不像后世用来扇风取凉,而是作为帝王出巡时遮挡之用。西汉以后,人们开始用扇子来取凉。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汉末三国时的名臣诸葛亮就是一个鹅毛扇轻摇,决胜阵前的书生形象。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一轮明月形的扇子称之为“合欢扇”或“团扇”,也叫“纨扇”,因扇面以纨制成而得名。纨,是古代一种很细的绢,又因为团扇的扇面形似满月,因而称为“团扇”。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扁圆之形,又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团扇本身就有一种娇美,轻柔,飘逸的感觉,因而收到很多人的关注。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奇斗艳,闺阁仕女手摇团扇,清风徐来,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娴雅文静的仪态,又能体现女性天真活泼的个性。再到后来加上文人对它钟爱有加,更增加了它的墨雅之气。随着后来文人的不断介入,扇子本身也以高雅的身份出现,画于团的扇画就成为了一种别致的高雅艺术。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始于三国,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了一个“误点成蝇”故事。曹操见杨修画的扇子上有只苍蝇便随手驱之,驱而不去,这才发现苍蝇是画上去的。到唐代,在扇面上题字作画已经盛行,这和当时绢丝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唐代扇面多为团扇,但几乎没有作品流传下来。我们现在可以在文献或者是画作中看到一些,比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我们看到跟随贵妇的仕女手持团扇,团扇上的题材是花卉。而在张萱的《捣练图》里上,小女孩手持的团扇上绘制的是山水画。这一时期团扇画慢慢从日用品逐渐转为装饰品,题材多为花鸟和山水。到宋代,团扇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画家们借助扇面创作了大量作品。自唐代以来团扇艺术就一直作为一种边缘的形式默默地存在着,至宋代逐渐成熟,成为独立的团扇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团扇利用特殊的空间形状,因地制宜的创作出别开生面的画作。

宋代早期的花鸟画受到五代的影响较大,宋前期主要是受黄荃“黄家富贵”之风的影响,到中期以及南宋的时候,花鸟画的风格有了新的转变,这时受徐熙“野逸”之风的影响较多。随着花鸟画的成熟,宋代花鸟团扇艺术也逐渐得到发展,团扇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也因之渐成。

二、宋代花鸟团扇艺术的分类

从《宣和画谱》的记载来看,宋代花鸟团扇艺术的题材相当丰富,有花卉、蔬果、虫鱼、鸟类、动物、家禽等等,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三种:

1、植物类

植物類是中国画中比较常见的题材,也是能很好传达画家思想情感的题材之一。画家与题材间的理解和共鸣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人生阅历,所创作的作品也都是不相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花鸟画开始萌芽,到隋唐时期花鸟画发展为独立画科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到了宋代,花鸟团扇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常见的有梅兰竹菊,以及水仙、牡丹、荷花、芭蕉、松柏、柳树、海棠等。画家们善用这些意象来表达内敛、含蓄的人文品质。在宋代艺术中,你仿佛能欣赏到一切事物的美好,即使是衰亡的事物,如凋零的叶和枯萎的树,都极具美感。从宋代花鸟团扇艺术中我们能看到即使是一个较小的分科,如植物类,也有相当丰富的内容,比如,花卉类的植物可以分为草本、树本、和藤本。在宋代花鸟团扇艺术中,花卉占了很大的比重,果蔬类的题材在当时也很盛行。

2、动物类

动物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宋代的绘画越来越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在宋代花鸟团扇艺术中此类题材是很丰富的,其中又以人们熟悉的马、牛、羊、狗的作品为多。动物类的题材中还包括鸟类、鱼虫、蝶、蜂、蜓等。蝶、蜂、蜓在宋代花鸟团扇中常常以点的形式来表现,多数情况下是为了调节画面的构图和起到了装饰的效果,使画面更加丰富,同时增强画面的生动性。例外的如李安忠的《晴春蝶戏图》描绘了十五只千姿百态雍容华美的蝴蝶,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翩翩而舞,组成了一幅生动、有情趣的戏蝶图。在这幅作品中蝴蝶不再是作为依附性的点缀而出现,而是作为独立的主题。

3、清供类

清供指器物、盆景等供人玩赏之物,本指佛供中的清雅的祭品。史载魏晋时期王羲之邀请了当时的文人名士、军政长官共四十二人,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雅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曲水流觞,临流赋诗,遂成中国古代最风雅、影响力最大的一次文人集会,一直为后世所模仿。“君不见兰亭修禊 事,当时座上皆豪逸”,苏东坡一语道出了历代文人墨客对这次集会的倾慕。兰亭雅集时随处放置的那些花瓶、杯盏等也成了后世清供摆设的雏形。清供的完整体系则产生于汉唐以后,唐宋时期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在室内放置的供观赏的物品摆设,与主人朝夕相对,主要包括各种插花、盆景、时令水果、奇石、古玩、工艺品、精美文具等等,为厅堂、书斋平添了生活的情趣。清供逐渐进入畫家的视野,成为画家笔下的常见题材,清供类的绘画也应运而生。以宋人小品《胆瓶秋卉图》为例,可见典型的清供绘画之一斑。画家将团扇分为两个部分,左边为字,右边为画,画的是一个蓝色的长颈花瓶放在瓶架上,里面插着几支菊花。

三、宋代花鸟团扇艺术的美学特征

1、宋代花鸟画内在精神的审美特征

古人有“人物传神,山水留影,花鸟写生”之说,宋代花鸟画的的重要特色就是崇尚自然,注重写生。写生不是简单的描绘对象,而是于对象形神的一种人文艺术追求。以宋人的花鸟为例,不论是一花一木,还是一鸟一虫,都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正如俄国文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作品中原本属于自然的花鸟草虫,在画家笔下已经成了人化世界的一部分,或多或少、或明或隐的带有人格的特征。宋人在《宣和画谱》中曾论及绘画的主旨:“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擊博,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 这句文论明确表明了宋人的艺术主张,认为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受人激赏之处无非在于作品的人文意境。宋人高见,不减当下,真真英雄所见。那么,只有当画家意识到要用高于现实的意识和手法来审美其对象的时候,作为自然美对象的花鸟草木才能具有人文的艺术价值。何谓艺术?艺术本是人文,原不难理解。但对于艺术的定义,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要澄清这个问题,先要定义“美”。什么是“美”?正如李泽厚也同意的,一言以蔽之:“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那么,创造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便是艺术无疑。

宋代团扇艺术的画面虽小,却丝毫没有减少画家情感的抒发,心境、韵味同样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与表达。画家在有限的空间里,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在有限的景观中表现无限的意境,展现出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仔细品来,这些作品中容易找到一些禅意正浓的画作。道通而为一,仿佛自然万物在画家眼里都是相互融通的。花开花落,一草一木,无不表现出我们这个文明对于万物及其生灭的理解。

追求禅宗的思想和意趣是宋代花鸟画的又一审美特征。禅宗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以后成熟,到两宋时期开始盛行,当时文人士大夫把参禅作为一种时尚。如苏轼,黄庭坚等人都醉心于禅学。在艺术上表现淡泊、幽远、宁静、含蓄的境界,重视自我的表达。宋画中体现禅的意趣随处可见,画家们喜欢在作品中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物象而不是呆板的静态描绘,石头上的一缕清泉,振翅欲飞的麻雀,还有翩翩起舞的蝴蝶等常被纳入到画面当中。这些无常的形态隐喻的正是“虚空永恒,而物质无常”的哲理,体现出外来的佛教关于世界变动不居,因而“色即是空”的观念对中华意识形态的影响。即使是静态描绘,也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采用蝶,蜂,蜓等的点缀,为画面增添一份灵动,从而以动静结合的意境胜。

宋代花鸟画单纯、含蓄、典雅,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简代繁,以空代实,以拙代巧,以刹那代永恒,这些原则体现的意境和哲理,有机的将自然的生命与人文结合在一起。这时候,作品中的一草一木便不再是单纯对于身外之物的描绘,却是画家在表达认识,倾诉情感,抒发意志。

2、宋代花鸟画外在形式的审美特征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大多为方形或者长方形,而宋代花鸟团扇艺术则以特殊的圆形为主要表现形式。这种弧线本身在构成上就给人一种或柔美或动感的审美效果,灵活,巧妙,精致,典雅。所以,宋代花鸟团扇艺术不仅美在内在精神,外在形式上也极具审美性。传统的团扇画是那种接近方形或圆形的形状,随着团扇艺术的不断发展,团扇本身的外在形式上也体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大致而言,可以分为:古镜式、正方圆角式、斗式长方、圆角式、正圆式、苹果式、长枣式、古罐式、圆

角式。

四、宋代主要画家花鸟团扇赏析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在应物象形、意境营造、笔墨技巧等方面臻于完美。随着花鸟画的成熟,宋代花鸟团扇艺术也逐渐得到发展,因此,团扇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渐渐确立。形式多样,有圆角式、斗式、古镜式等等的外在形式。题材丰富,有花卉、蔬果、虫鱼、鸟类、动物、家禽等等。根据上一章中的分类情况,下文将结合作品,对宋代花鸟团扇艺术做个简单的赏析。

林椿的《山茶霁雪图》,植物类。描绘的是白雪纷飞,百花凋零,万物似乎皆已沉沉睡去的时候,一枝山茶却在沉寂的大地中悄悄地绽放。它头戴金黄色的蕊冠,身披红艳的花裳。寒冬里,那般坚强而动人的姿态,更是所有名花佳卉所难以取代的。花朵颜色亮丽鲜艳,用金线勾边突出山茶花的高贵。画中的三朵山茶花代表着人生的三种不同的时段,含苞待放到纷芳斗艳,再到慢慢凋零。

吴炳的《出水芙蓉图》,花卉类。画幅虽小,但画面却十分精致生动。一朵盛开的粉红色荷花占据整个画面,在碧绿的荷叶映衬下抢眼夺目。布局完整,设色端庄大气,表现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独特气质。莲花瓣的描绘技法类似后来的“没骨”法,不见用墨笔勾勒,完美地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是宋人花卉小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佛教所谓“花开现佛性”,此“花”即是指荷花。出自不净的污泥,然而颜色可以如此鲜好的荷花,隐喻的不正是那些身处浊世而终不为染污的高洁生命,甚至证得无上菩提的大

觉者吗?

林椿的《葡萄草虫图》,果蔬类。画面选取了葡萄藤间的一段,藤上垂下青葡萄,葡萄叶和缠绕的藤蔓间,停歇的蜻蜓、警觉观望的螳螂、攀爬觅食的甲虫,这幅动静相宜的画面一角,生生不息,情趣盎然。小小的画面中抒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景致,极富自然主义,我们甚至可以体会到画家那在场的欣喜。色彩上,着色轻淡,造型完美,葡萄藤的藤尖用红色点染来表现初发的嫩叶,叶子的边缘染点点褐色,表明叶片饱经浓霜重露之貌。这种晕染方式与其写实的线条相得益彰,具有宋代院体工笔画的鲜明特色。

朱绍宗的《菊丛飞蝶图》,蜂蝶类。图绘丛菊盛开,黄、白、蓝、紫的花朵,艳丽,富有生气,仿佛在每一朵花中都能感受到繁花似锦的贵气。构图繁复而有序,虽是篱边野景,却富有典雅之气。蜜蜂逐花而至,蛱蝶上下翻飞,与花朵形成动静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灵动感和韵律感。描绘的是一幅春暖花开蝶儿翩跹的美丽画面,表达的却是人心的喜爱。钟嵘《诗品序》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想来必是如此美景也“感”了杜甫的耳目,也“摇荡”了杜甫“性情”,也拨动到诗人的心弦,才会吟唱出“穿花蛱蝶深深现”的吧。

宋人的《白头丛竹图》,鸟类。描绘了雪后竹林一角,竹枝数竿,枝繁叶茂,青翠欲滴,布满画面。两只白头翁栖于枝头,姿态各异。其中一只或低头俯视或整理自己漂亮的羽毛,另一只眺望前方。画中竹叶中锋细笔勾勒,用汁绿分染页面,淡赭点缀叶尖;竹竿用双钩填彩法,笔墨缜密严谨,色调沉着。两只白头翁,淡彩层层晕染,而后用细笔勾出它们身上的绒羽。不仅刻画出丰满可爱的白头翁形象,又与挺劲的竹枝、竹叶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没有对万物的欣喜,哪里能绘画如此呢。

宋人的《秋葵犬蝶图》,动物类。在该图中,抬头摆尾的小狗注视着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一幅恬静安逸画面。此幅图用笔细致,生动自然的小狗和蝴蝶,与静态的山石形成呼应,一动一静,增强了画面的氛围。右侧的秋葵花,花朵洁白,枝叶茂盛,花叶用色层层渲染,风格自然无华。

如诗般的田园生活,不只令现在的人心生向往,也是宋代许多在朝为官的士大夫们向往之地。最幸福的莫过于徜佯在这片青草地上,伴随着自在悠闲的牛儿,作一名安闲平凡的牧人。《柳塘呼犊图》描绘了一幅自然的牧牛生活,清澈的小溪旁,杨柳依依,青草茂密。一阵风吹来,应该会柳絮飞舞,犹如雨雪霏霏吧。树下驼了背脊衣衫褴履的老牧人,正眯着眼掩面伫着木杖打盹。牛喝足了水,迎着风,使尽全力,哞哞地叫着,或是提醒老牧人,或是呼唤顽皮跑远了的小牛。该回

家了!

佛曰,众生平等。但是,也许只有我们才会“应物斯感”,才会不胜撩拨,心旌摇动,才会拿起画笔,“感物吟志”的吧。不过,拿起画笔,是“自然”,还是“不自然”,这是个

问题。

宋代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花鸟团扇艺术更是在宋代跃上了巅峰。纵观中国美术史,宋代花鸟团扇艺术具有承前启后的性质。首先宋人把唐代边鸾的“折枝”构图进行了传承和发展,创作出各种各样的花鸟画构图形式。从折枝花卉到小景构图,再到全景式构图,小小的空间中承载着画家们的全部匠心与情思。所以说宋代花鸟团扇艺术的画面虽小,但丝毫没有减少画家知情意的表达。画家在有限的空间里,以小见大,以少胜多,在有限的景观中表现无限的意境,展现出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宋代花鸟团扇艺术小而精致的特点直接影响了后来元代折枝花卉的发展,从而使元代以四君子为创作题材的折枝花卉发展到顶峰,直接影响明清,一直延续至今。在其影响下,明清花鸟团扇艺术中的折枝花卉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门类,而这种折枝花卉已经作为一种有意味的美学形态贯穿了整个花鸟画史,终成一种美学

典范。

参考文献:

[1] 塔塔尔凯维奇Wladyslaw Tatarkicwic.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08

[2] 李泽厚.美的历程[M].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

[3]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精读[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01

[4] 叶朗.美在意象[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02

[5] 李泽厚.华夏美学 美学四讲[M]. 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06

[6]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11

[7]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05

[8] 王宏建主编. 艺术概论[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01

[9] 上古的一种习俗,于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祭礼,消灾祈福。后来演变成古代文人墨客雅聚的经典范式,其中以晋代会稽郡的兰亭修禊和唐代长安的曲江修禊最负盛名。

[10] 《宣和画谱》,转引自《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俞剑华编,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043页,1957.12。

[11] 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Clifve Bell,1881—1964)于19世纪末提出了“有意味的形式”的理论,对西方现代派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贝儿看来,艺术家的创作目的,在于反映事物的“终极实在”。人们不能靠理智和情感来把握“终极实在”,只能通过纯形式的直觉才能对此有所把握。

猜你喜欢

团扇花鸟审美
写意花鸟
团扇
站在苏州团扇背后的人
扇面作画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想当凤凰的金花鸟
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