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早产儿静脉营养外渗的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8-11-28魏林洁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早产儿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措施

魏林洁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静脉营养外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静脉营养治疗过程中发生静脉外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疼痛,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关键词】早产儿;静脉营养外渗;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09--01

早产儿是指胎龄满28周,但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1]。早产儿免疫力低下,且吸吮能力和胃肠道蠕动均较差,临床多采取静脉营养支持以补充热量,满足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需要[2]。但静脉营养液渗透压较高,早产儿的血管发育尚不承受,血管通透性高,且血管较小,给穿刺带来较大难度,且小儿年龄小,缺乏配合性,静脉输注营养液时可出现外渗,主要表现为输液部位红肿、少数可出现水疱、渗液、溃疡等,容易引起感染,增加患儿的疼痛,增加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本院对于早产儿静脉营养外渗,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18例,出生孕周26~31岁,平均(28.11±1.30)周。出生重量1000g~1500g,平均(1200.30±13.99)g。穿刺部位:手背12例,头皮25例,腋静脉8例,腕关节5例。渗透面积(4.22±0.90)cm2。对照组:男性患儿30例,女性患儿20例,出生孕周26~32岁,平均(28.16±1.24)周。出生重量1000g~1480g,平均(1200.42±13.86)g。穿刺部位:手背10例,头皮25例,腋静脉8例,腕关节7例。渗透面积(4.16±0.85)cm2。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已代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早产儿的诊断标准:体重<2500g,胎龄<37周的活产婴儿;②所有早产儿在住院期间采取静脉营养且发生静脉营养外渗。

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的早产儿;②足月儿。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当发现早产儿静脉营养外渗时,立刻暂停输液,揭开无菌敷贴,采用碘伏消毒处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紧急处理 护士一旦发现早产儿静脉穿刺处皮肤发红、肿胀,应该立刻暂停输液。拔针时动作缓慢、轻柔,对于无菌敷贴紧密粘结皮肤的情况,可采取石蜡油润滑后轻轻揭开,避免在拔针过程中造成早产儿肿胀部位表层皮肤被撕破延缓愈合。

1.2.2 渗出处理 待拔针之后发现渗出部位皮肤无破损,可采取0.5%的安多福或75%的乙醇消毒,并采用棉签将渗出液挤出,若肿胀范围较大,可采取33%硫酸镁纱布湿敷。对于渗出液较少者,可采取喜辽妥软膏外涂,并按摩患处,促进吸收,缓解疼痛。

1.2.3 水疱和溃烂处理 对于拔针之后出现大水疱的早产儿,可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1ml)轻轻插入到水疱的周边,护士一个手固定针梗,一个手抽拉针栓,抽尽水疱当中的液体,注意无菌操作,外涂百多邦,可加速疱液的吸收,并在上方覆盖无菌纱布,1d后局部采取红外线理疗,一天两次。

1.2.4 抗生素预防感染 对于严重渗出的早产儿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在患侧肢体静脉穿刺、或是进行有创操作等,护士协助醫生换药,一天一次,直至创面吸收、愈合。

1.3 观察指标[3] (1)显效:肿胀在4小时内消失,局部皮肤正常;有效:肿胀在8小时内消退,局部皮肤色泽发紫,尚未恢复正常;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差异性。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内容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器官发育不全,且病情较重,多需要静脉补充营养,但这也使得静脉营养外渗的发生机率增加。发生营养液外渗主要和以下因素相关:(1)穿刺因素:早产儿血管较细且不明显,穿刺难度较大,护士多次进行穿刺可造成血管损伤,引起外渗。且可能出现穿刺后针尖部分位于血管外,护士回抽见到回血,误以为是针头在血管内,输注营养液,可发生外渗。(2)输液时间过长:早产儿多需要24小时输注营养液,输液时间和外渗风险呈正比。同一静脉不能长时间接受高渗、高浓度液体的刺激,且当留置针留置在静脉内的时间过久,可能造成血管内皮的机械性损伤,引起外渗。(3)留置针固定问题:若留置针固定过松,小儿年龄小,乱动可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外渗。(4)液体因素:静脉营养液属于高渗溶液,静脉输入可导致血管收缩痉挛,静脉通透性增强,发生液体外渗。(5)输注液体过快:短时间内过快的输注高渗营养液,容易引起外渗。针对营养液的外渗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护士的培训[4]:护士长应定期组织科室培训,使护士深刻的意识到营养液外渗的危害,并对营养液外渗后的处理流程进行详细考核,也应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2)合理选择静脉:早产儿需要长时间输注营养液,护士应选择弹性好、血流快的血管,避开破损处和静脉窦。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时,应选择易于固定的地方,并妥善固定,可采取软质弹性网状绷带进行固定,可有效防止针头滑脱。对于病情危重的早产儿应采取PICC置管输注液体,减少外渗。(3)合理使用静脉:通常输注营养液的静脉不应同时输注其他刺激性药物,若必须选用同一条静脉,也应该先采取0.9%氯化钠冲管,然后再输注,当输液完毕之后,再次使用氯化钠冲洗管道。(4)加强观察:护士应该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早产儿的输液情况,输液部位有无红肿、渗液,或是有无并发症等。(5)选择合适的留置针:护士在给早产儿穿刺时,因小儿的血管小且细,护士应该选择细、短的留置针,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机械性损伤。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对于早产儿静脉营养治疗过程中发生静脉外渗,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减轻患儿的疼痛,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参考文献

马轶美.一例早产儿Ⅳ级静脉外渗创面的治疗与效果观察[J].上海护理,2013,13(7):77-78

史晨静.静脉滴脂肪乳外渗致组织坏死1例[J].中医学报,2013,7(B08):250-250.

沈玉会.留置针在早产儿外周静脉营养中的临床应用及体会[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3,8(4):501-503.

陈玉盘,李娟,朱小妹.早产儿静脉输注钙剂导致外渗沉积的局部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6):553-554.

猜你喜欢

早产儿综合护理干预预防措施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