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2018-11-28朱润云平秀敏

农业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对策及建议重要性

朱润云 平秀敏

摘 要:随着国家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云南省马铃薯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形成了云南马铃薯淀粉加工、炸薯片薯条和休闲食品加工体系,马铃薯原料生产因云南周年皆可种植马铃薯并获得较好收成,可以满足加工企业全年开工,加上独特的区位优势,使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马铃薯出口的主要生产基地。2015年,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63.86万hm2,居全国第5位。鲜薯产量1249.4万t,单产1304.1kg,居全国第3位。

关键词:马铃薯产业;重要性;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12

马铃薯主粮化的关键就是马铃薯的产业化,根据云南省的生产条件和产业优势,结合种植时间和空间的整体布局规划,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发挥各优势区资源优势,加快科技创新,全力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全面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生产供给能力、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将马铃薯产业由解决温饱的传统产业跃升为支撑全省经济转型跨越的优势产业。

1 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效

1.1 近年来面积稳定增长,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据统计,2006—2015年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受2015年寒潮的影响,2015年马铃薯总产较2014年总产减少85.9万t,2015年云南省单产水平1304.11kg/667m2,比全国平均水平1139.2kg/667m2略高。“十二五”期间,大春一季作区面积稍有下降,秋冬马铃薯面积大幅上升,全省秋冬马铃薯面積,从2010年的15.3万hm2,增加至20.26万hm2,增幅32.17%。冬马铃薯的667m2产值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1.2 规范化种植水平提高,科技示范力度加大

集成推广脱毒良种、高垄双行或平作起垄栽培、合理轮作、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2015年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13.61万hm2,平均产量(鲜薯)1999.68kg/667m2,较上年平均增产173.32kg/667m2,增9.49%;马铃薯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会泽县强化集成示范“脱毒种薯+整薯深播+高垄双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增产技术模式,完成试验示范10片、0.73万hm2。通过省市专家实测验收,试验示范区平均产量2598.69kg/667m2,较非示范区增598.69kg/667m2,增29.93%,鲜薯按1.5元/kg计,实现增收898元/667m2。

1.3 良种繁育生产能力增强,种薯质量逐步好转

良种繁育是马铃薯提高单产、提升品质进而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前提。云南省总站利用现有原原种扩繁资源平台和农技推广体系,对基层种薯生产企业、单位公益性提供生产上主推品种核心种苗、组培苗共计500多万株,联合企业扩繁合作88、丽薯6号、丽薯7号、宣薯2号等原原种150万粒。2013年向沾益、丽江、宣威、剑川提供合作88、丽薯7号、会-2、靖薯2号等组培苗90万株,2014年为沾益、宣威、南华、陆良等地提供组培苗200多万株;2015年为沾益、宣威、南华、陆良、丽江、倘甸等地提供了150万株。组织开展了全省种薯基地种薯质量检测和冬作区用种质量跟踪,对种薯样品进行云南省主要6种病毒检测和青枯病等病菌检测,2013—2015年累计检测231个种薯样品。为缩短种薯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在沾益、会泽两地开展探索利用小拱棚漂浮育苗法、就地炼苗、直接移栽马铃薯组培苗大田扩繁原原种试验4.6hm2;为引导和推动全省种薯规范化生产,提高滇西地区冬作马铃薯合格种薯供给率,在剑川县和会泽县实施合作88提纯复壮项目示范面积8.67hm2,其中,剑川县一级种扩繁示范6.67hm2,原种扩繁示范1hm2,会泽县原种扩繁示范1hm2。省内现有育种单位14家,种薯企业12家,种薯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模式逐步机械化,产学研结合检测种薯,种薯质量逐渐好转。

1.4 销售以国内市场为主,出口贸易逐渐增加

云南省马铃薯除了加工原料、供应本省市场鲜食、生产者自留自用以外,主要出口到外省以及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外销马铃薯成为拉动云南冬、小春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动力,市场涉及全国22个省份。主要面向北京、成都、重庆、江西、河北、广西、广东、浙江、深圳、西安、乌鲁木齐和湖南等地。云南省马铃薯出口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4年出口量43.4万t,贸易额16.3亿美元。2015年出口量167.4万t,贸易额40.6亿美元,出口量和贸易额分别同比增长25.9%、40.2%。

1.5 冬马铃薯效益高,薯农增收喜人

2016年云南省冬、小春马铃薯价格较高,云南省3—5月份销售价格较去年高出1.0~2.0元/kg,平均3.0元/kg。红河州冬薯收购价5.2~6.0元/kg,创近年收购价新高。高价位收购时间持续1个月左右。薯农收益每667m2产值过万元的情况很普遍。由于马铃薯产业适销对路,农民自建洋房、购买轿车、农用车、摩托车成为普遍现象。

1.6 新型农业经营形式多样,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重视发展多种形式的马铃薯规模经营,进一步开放承包经营权。目前,全省马铃薯种植大户1450户,生产规模0.794万hm2,年产量31.77万t,投资额11863.97万元,年效益55024.36万元;马铃薯原种生产大户87户,生产规模0.445万hm2,年产量316.7万粒,10.82万t,年效益44318.29万元;产销组织(协会)共计111家,发展会员人数1.44万人,带动乡镇79个,带动农户21.30万户,其中从事马铃薯生产、购销的企业90个,纯购销企业14个,年产量达到87.60万t,年销量75.20万t。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薯合格率低

云南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增长较快,用种量增幅较大,与种薯生产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繁殖系数低、价格高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已建成了以宣威、会泽、丽江、寻甸等市县级脱毒种薯基地和昆明云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丽江伯符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2家种薯企业为主体的种薯扩繁体系,初步实现了种薯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年均生产马铃薯原原种6500万粒。但与国内马铃薯主产省区相比,脱毒种薯繁育仍处于落后水平。群众自留种薯或从滇东北、滇西北高海拔山区调种仍是生产上用种的主要来源,种薯质量难以保障。种薯质量和市场监管比较薄弱,种薯质量参差不齐,政府尚未开展种薯生产资质认定。由于种薯合格率低,导致云南省马铃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等病害加重。

2.2 加工专用型品种缺乏

近年来,针对生产和市场的需求,云南省的马铃薯育种单位自主选育了合作88、会-2、丽6、丽7、宣2、靖1、靖2、威芋3号、中甸红、会-8、昆薯2号、云薯系列等品种,近年来面积增幅最大的外来品种是青薯9号。当前云南省马铃薯品种虽多,但大多都是以鲜食为主,缺乏优良加工型品种,特别是适合马铃薯全粉及炸片、炸条的品种缺乏。近几年虽然引进了大西洋、夏坡蒂等国外知名薯片食品加工专用品种,但这些品种在云南省种植适应性差、产量潜力小。

2.3 产业化水平偏低

云南省马铃薯生产区域复杂多样,主要种植地在旱坡地,可选择的机械较少,机械化推进较慢,农机农艺融合度低。马铃薯加工企业少,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较低、产品种类较单一、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健全。云南省马铃薯淀粉含量较高,加工期相对较长,但由于原料收购价格、品种、数量年际间变幅大,加上淀粉企业排污政策限制等因素,淀粉加工企业产能严重不饱和,设备闲置,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普遍较差。在国内油炸食品系统性下滑的大环境下,云南薯片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下降,带动薯农持续增收困难。云南省缺乏标准化的马铃薯贮藏保鲜设施,较大程度地限制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3 对策及建议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马铃薯种薯补贴,重点支持种薯生产、贮藏设施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市场与信息服务等环节,积极探索马铃薯产业信贷保障和保险机制,加快实现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3.2 完善种薯生产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薯基地。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薯合格率。以改造坡耕型、缺水型、渍涝型区域为重点,治水改土并重,完善各级种薯基地配套建设;加大种薯补贴、农机补贴力度。建立种薯生产资格认证、种薯生产者登记和种薯质量检测监控制度。突出全程机械化应用效率,建设地块稳定、产地环境符合标准的原种扩繁基地。结合本区域加工企业特点,开展加工型马铃薯商品薯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薯片及全粉加工型原料基地。

3.3 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

以曲靖、昭通、丽江、迪庆、怒江、大理部分县为重点,发展马铃薯全粉、淀粉等加工型原料薯生产。扩大春播马铃薯面积、发展晚秋和间套种。以昆明市、玉溪市、楚雄州、大理部分县为主,发展以昆明东北部、玉溪西北部、楚雄中部为主的薯片、全粉、马铃薯加工原料生产和菜用型商品薯生產。力争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13.3万hm2,年产鲜薯300万t。引进国内大型的全粉等企业投资扩建,马铃薯加工率达到30%以上。以德宏、保山、临沧、思茅、版纳、红河、文山和金沙江河谷地区为主,充分利用冬闲田开发,扩大冬季、早春马铃薯种植。推广稳产品种、脱毒种薯、机械化作业、膜下滴灌、集雨技术、平播后起垄等节水抗旱增效措施,稳定增加种植面积和提高产量。力争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到16.7万hm2,总产量达到350万t。随着周边省区及云南省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鲜薯市场饱和是必然趋势,为缓冲鲜薯市场销售高峰带来的压力,应引进并扶持流通、保鲜、储藏和深加工企业,提高马铃薯高附加值。

3.4 打造冬马铃薯优势产业带

滇中及以北地热河谷地区和南部坝区,土壤及光热水等条件较好,种植面积发展较快,产量也较高。南部热区的德宏、红河、临沧、普洱,地热河谷区的大理、楚雄、曲靖、昭通等地,已形成冬马铃薯优势区。云南省按照“以市场为导向,打好季节牌”的原则,将不断加快调整马铃薯种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高产创建示范力度。滇东北的宣威、陆良等地,发展烤烟和玉米后期套种秋马铃薯,11月底—12月鲜薯上市,南部地区的德宏、版纳、临沧等地在冬季农业开发发展冬马铃薯,1—3月鲜薯上市;地热河谷区的弥渡、南涧、建水、江川、巧家等地积极扩大冬马铃薯播种面积,4—5月鲜薯上市,形成稳定规模化种植,降低市场风险。

3.5 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

不断筛选或研制适合云南省地形条件的马铃薯田间作业的小型机械,加大马铃薯机械化项目的扶持。研究马铃薯的绿色贮藏技术、低成本的主粮化技术,研究具有高原特色的、产品附加值高达休闲食品和保健食品加工技术等。拓展马铃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马铃薯生产的经济效益,加快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对策及建议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浅谈审计信息化建设
威海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
简论高职院校实施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