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
2018-11-28严宝林王立国贾春亮
严宝林 王立国 贾春亮
摘 要:超高产水稻主要是指产量远高于普通高产水稻的全新水稻品种,这种类型的水稻栽培可以有效促进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分析,栽培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注重水稻生长全过程的田间管理,从整体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实现超高产水稻的栽培。
关键词:水稻;分蘖能力;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833111
水稻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与我国饮食文化、农业发展关系密切。在袁隆平院士提出超高产水稻这一概念之后,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学术界,大部分研究学者都开始进行超高产水稻的研究。但是就目前的技术发展状况看来,如何改良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选择最佳的途径实现水稻的超高产栽培仍旧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文也对水稻超高产栽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1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
水稻超高产栽培需要最佳的水稻品种作为保障,实现水稻产量的提升。在具体的水稻品种选择过程中,栽培人员需要重点观察水稻的分蘖能力,水稻具备的分蘖能力与水稻根系的生长状况息息相关,能够为水稻的后期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某一品种的水稻具备较强的分蘖能力,则表明该品种的水稻在生长发育时,可以长出更为发达的根系,为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确保水稻穗量和水稻穗粒保持平衡关系,实现水稻超高产栽培。但是对于水稻而言,超高产栽培要求的根系发达不仅是指水稻根系的数量,还包括水稻根系扎根的深度及能力。具体而言,当水稻根系具备较强的扎根深层土壤的能力时,根系会产生更大的生物量,从而为水稻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2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技术
在选择合适的水稻品种之后,栽培人员需要通过有效的田间管理,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从而实现水稻的超高产栽培。对于水稻而言,田间工程管理需要满足一定的标准要求,这样才能够保障栽培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的基础上,提升土壤的肥力,保障水稻种植区域附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水稻的超高產栽培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与此同时,合理的水稻田间管理可以避免土壤的理性形状出现变化,提高土壤的排碱能力,使水稻长久保持超高产状态。具体而言,水稻田间管理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1 插秧之后的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查苗补苗可以确保水稻具备应有的密度;看苗灌水,栽培人员需要对大苗进行灌深水操作,对小苗灌浅水操作,浅水为3.3cm左右;追返青肥,当水稻秧苗的新根长出6.6~9.9cm的时候,栽培人员需要施加青肥,提高水稻的生长速度;病虫害防治,这一阶段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是指潜叶蝇,栽培人员可以通过喷施“乐果”的方式防治潜叶蝇。
2.2 分蘖期间的田间管理
施加分蘖肥,在水稻的分蘖初期,栽培人员需要施加氮肥,促进水稻的分蘖,避免水稻出现徒长倒伏;浇水晒田,在水稻有效分蘖阶段,栽培人员需要浇灌3.3cm左右的水,并保障水稻田的光照,加强土壤养分的分解,为水稻提供充足的养分,避免水稻存在无效蘖;防治病虫害及除杂草,这一阶段主要防治恶苗病、白叶枯病、二化螟等病虫害,并及时清理水稻田间的杂草,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长,实现超高产栽培。
2.3 长穗期间的田间管理
施加穗肥,栽培人员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施加穗肥,保障水稻的穗粒,为超高产栽培提供保障;灌水晒田,水稻长穗期间正值夏季,光照相对强烈,栽培人员需要加深水层,保持在6.6~9.9cm,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防治病虫害,这一阶段主要防治叶稻瘟、纹枯病和稻苞虫等病虫害。
2.4 结实期间的田间管理
灌水排水,在水稻出穗扬花阶段,水稻田间不仅要保持一定的水层,还需要保障空气湿度,栽培人员需要合理利用干干湿湿的灌水方式,实现水稻超高产栽培的目标,并在水稻收割的前7~10d内将水排干;选取合适的收割时间,栽培人员需要在水稻蜡熟后期到完熟初期期间内,及时收割水稻,保障水稻的超高产[1]。
3 结论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栽培人员在应用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时,需要选择最佳的水稻品种,注重水稻插秧之后、分蘖期、长穗期以及结实期的田间管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仍旧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学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罗红.水稻超高产栽培研究与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5(7):37.
作者简介:严宝林(1963-),男,吉林省榆树市人,研究方向:大田作物栽培(玉米、水稻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