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反馈上栽了跟头
2018-11-28康洪彬
康洪彬
女友与丈夫离婚了,亲友们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对于刚刚退职在家的半老徐娘,该有多么苦大仇深要结束三十年的婚姻。“看似平静的婚姻生活,我的内心却有说不出的痛。”在一家咖啡店,女友敞开心扉,“丈夫曾有过一段婚外情,他也为此行为郑重地道歉过,我也试图谅解他。此后的十多年里,我们始终无法在情感上产生沟通,你跟他说啥都心不在焉,要么敷衍了事,要么默不作声,问急了就硬生生地把你怼回去。” 此地“无声胜有声”,最糟糕的婚姻莫过于此。
女友略显幽怨的话,洞悉婚姻中的“反馈黑洞”,你似乎在向一个黑洞说话,无论你说了什么,都被黑洞所吞噬。“退休后,没有了工作上的调剂, 内心苦楚无人诉说,无法倾诉,彼此冷漠,彼此隔阂。这种深不见底的窒息感,令身心疲惫。”女友啜了一口咖啡平复情绪,脸颊透着无奈。
一个回应,也许是一辈子
有一位丈夫,当注意到一只鸟飞过花园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妻子说:“快看,花园里有只漂亮的小鸟。”他的寓意其实并不是为了夸那只小鸟,而是希望从妻子身上寻求一种回应,表明妻子对他关注的事儿感兴趣。此刻,他的妻子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回应、关心、回应丈夫的这种情感需求(真的是很漂亮,在哪?让我看看);二是冷漠、鄙视、批评丈夫的这种情感需求(一只鸟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你能不能做点正经事)。丈夫想交流的话题似乎微不足道,甚至有点无聊,但实际上却折射出积极婚姻关系中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这是心理学家在“爱情实验室”里观察130位夫妇中的一个剪影。我们从相识到确定戀爱关系,大多源于两个人有话题、有沟通、聊得来,最后步入婚姻。夫妻之间如何沟通互动,对于婚姻关系的存续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研究发现,夫妻之间批评、冷漠沟通方式的占离婚比例的70%,关心、迎合沟通方式的占离婚比例的30%。
女友对丈夫出轨行为有着与其他女人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她没有把这种情绪感受歇斯底里地发泄出来,也没有在退职前提出离婚。她说,“我们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退职前,碍于面子,拘于习俗,我试图通过沟通重新建立互信互爱的情感关系,但都无果。退职后不能再‘将就下去了,我不能在婚姻的断壁残垣下度过余生。”
沟通是一条双向通道,沟通双方期望得到一种信息反馈。反馈是接收者对一个讯息做出的回应,发送者依靠反馈来了解接收者如何理解他的讯息。没有反馈的沟通,就表明沟通没有达成目的。反馈是人的重要心理需求,一方得不到反馈,便会产生被冷漠、被疏离的痛苦感。
反馈的关键在于“我是否能读懂你”。研究发现,在婚姻危机中,丈夫会误解妻子传递出的连陌生人都能清晰解读的信息,更糟糕的是,他们在沟通方面做得很差却不自知。他们大多属于消极作对的一方,即不理睬,拒绝对话,冷漠或沉默。而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配偶在解读伴侣和解读陌生人信息方面的结果发现,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夫妻双方都能更好地理解陌生人,却不能很好地理解彼此。
生活中,有些夫妻常常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吵来吵去,但怎么吵架都不离婚,而且婚姻还能维持长久;有些夫妻从不吵架,却悄无声息地分崩瓦解。研究发现,自称从不吵架的夫妻,通常在短期内对婚姻满意度比一般人高,但三年后,再来研究这些不争执的夫妻时却发现,其婚姻满意度反而比那些把问题吵开来的夫妻还低,原因是,这些夫妻把对彼此的不满一直压抑下去,并不利于婚姻的维系。
我们结婚后不再像恋爱时那样谈感情,很少说一些甜蜜的、支持的、欣赏的话。谈话的内容也从正向转向负面,批评指责的话远远多于欣赏支持的话。研究表明,夫妻能够白头偕老,正面语言与负面语言不能低于5:1,如果低于这个比例,甚或正、负面比例接近1:1,那么这对夫妻就很有可能会离婚。
不管怎样的婚外情都是婚姻破裂的首要原因。从获知一方出轨行为到重新建立互信互爱的关系,一次性的、重大的积极行为,并不能抚平对方的创伤。大脑中的“消极偏好”机制提醒我们,对一个人消极印象远比积极印象难改变,甚至一辈子都印象深刻。这套消极信息敏感机制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当“消极偏好”机制开始运行的时候,想通过一次性的互动进行补救是不现实的。
实现良好的反馈效果,也可以借助一些非言语的方式来进行。大多数女性更希望丈夫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爱意。比如,当妻子埋怨丈夫每天应酬多,疏于对她的关爱,此时,丈夫无需多言,只需上前紧紧一个拥抱,一般情况下,妻子的怨气就会立刻消失。对于危机中的婚姻,更需要借助肢体语言来建立这种亲近感。
你吃的亏,竟是它惹的祸
亲密关系的沟通反馈同样适用于工作关系。家庭和组织很相似,组织有时就像家庭。美国管理专家哈里·莱温逊的说法更直白:“所有组织”,“再现了所处文化之下的家庭结构”。
我们至少有80%的工作时间用在了沟通上面,比如开会、会见、访谈、座谈、面试、打电话、发传真、发邮件、微信、信函、通知、文件、批评、表扬、辅导……沟通是最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而反馈的力量不可低估。
小薇是某企业人力资源专员,一次,上司过来交代她准备下午汇报的材料,而此时她正在与市社保工作人员电话沟通保险基数调整事宜,没有完全听清上司的意图,导致会议上所汇报的内容并不是领导想听取的。事后,上司问小薇,为什么不过来问清楚?“我怕打扰你。”小薇的回应惹得上司更加不悦:“你不仅打扰了,而且打乱了我的工作。”气头上的领导,话语严厉。 此后,小薇每次与上司沟通都打怵。今年的年终奖并没有让小薇兴奋起来。她发现年终奖没有同事小李多,感觉委屈,自己的贡献没有得到承认,经过一夜的思考,终于鼓足勇气找上司谈谈。走进上司办公室,她一股脑地诉说自己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小李如何如何不如她工作勤奋,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你先回去工作,然后再答复你。”上司双手抱胸,眼神游离,一句话将她支走了。最后,奖金问题没解决,还被调离了原岗位。
这个反馈结果,一定有小薇缺失的某种能力或品质。或许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委屈时数怨并述,将焦点问题扯得越来越远。这种描述痛快一时,却把领导逼到消极反馈一端,即不理睬、拒绝对话、冷漠或沉默,处于这样的状态,就切断了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性。一旦出现反馈的不对称性,必然导致员工对组织的疏离感增加,工作效率下降,恶性循环不断升级。
人对未知的东西容易产生怀疑,沟通产生信任。职场中,那些与领导走得近的人往往提拔得较快,也常常被认为是任人唯亲。其实,领导在提拔下属时,也不一定都是任人唯亲,更多的是任人唯“知”。领导对个人的前途起决定性的作用。你工作能力如何,是不是靠谱,好不好管理,这些印象尽在你与领导的反馈中,懂得事必反馈的员工,领导才敢把重任交给你。有的人怕被别人说闲话,不善于和领导沟通,甚至见着领导躲着走;有的人在精准表述上表现得很糟糕,陷入反馈黑洞,这都将影响你的进步和发展。
智慧的反馈,永远大于努力
有效的管理者会主动与下属沟通,给予积极反馈(正面的指导、鼓励和激励),优秀的下属也不是被动的,主动与上级沟通,获取积极反馈,以促进其工作效率和自我成长。有一个著名的反馈效应心理实验表明,无论正向反馈还是反向反馈,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验者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学习后并进行测验。第一组学生每天都能得到自己的成绩反馈;第二组学生每周得到一次成绩反馈;而第三组学生没有任何成绩反馈。八周后,改变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八周教学。结果是,除第二组成绩稳定外,第一组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成绩则明显上升。这说明反馈结果對学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一项心理实验也说明了反馈的重要性。心理学家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组,在四个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激励组,每次工作后予以鼓励和表扬;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对存在的问题都要严加批评;第三组为被忽视组,每次工作后不给予任何评价,只让其静静地听其它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且每次工作后也不给予任何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成绩最差者为第四组(控制组),激励组和受训组成绩则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而激励组成绩不断上升,积极性高于受训组。
可以说,我们的很多成绩都是从“在意”他人的正面或负面反馈中取得的,我们走过的弯道、吃过的亏、受过的委屈或者可以避免的过失,往往都是被反馈黑洞成倍地拉长和放大。奉劝职场中的你我、婚姻中的你我,有情绪不要压在心底,更不要冲动发泄,要知道,学会智慧的反馈,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责编/齐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