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语法运用能力的关系研究
2018-11-28牟小梅仇多红
牟小梅,仇多红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宿州,234000
国内外关于外语学习关键期假说的争议一直不断。国内研究并没有证明英语学习越早越好,然而在实践中,英语学习的年龄却在不断提前。很多地区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英语课,有些民办幼儿园甚至从三岁就开始上英语课。还有一部分培训机构受利益的驱使,宣传英语学习越早越好,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受到了极大的干扰。学习英语是否越早越好是一个亟待澄清的问题。要科学地回答英语学习关键期问题,必须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实证调查研究。
1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英语学习最佳起始年龄长期以来是个热点话题,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关于外语学习的最佳起始年龄问题,Lenneberg提出了关键期假说。他认为学习二语或外语的最佳年龄是2岁到青春期(12-14岁)左右,一旦过了青春期,学习者很难达到接近本族语者的水平[1]。在关键期假说提出来以后,国外有大量的实证研究来检验它,但结果不一致。Patkowski的研究表明:语音习得存在关键期,大约在15岁左右[2]; Thompson的研究也证实了语音关键期的存在,不过应该是10岁左右[3];Flege 等的研究则证实语音习得的关键期是6岁[4]。而Oyama 的研究表明听力习得的关键期是16岁[5]。 Johnson和Newport的研究表明句法习得关键期第一阶段是7岁,第二阶段是15岁[6]。Long的研究表明句法敏感期是15岁,语音敏感期在12岁[7]。Hyltenstam的研究[8]及Mcdonald的研究[9]都否认句法习得存在关键期。而Abrahamson 和Hyltenstam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听力还是句法方面都不存在明显的关键期[10]。
国内近年来也有不少关于起始年龄和英语学习效果关系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但研究的结果也不尽一致,有人支持关键期假说,也有人反对。就支持者而言,关于关键期临界点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在理论探讨方面,陈宝国、彭蚺龄[11]、赵世开[12]、戴炜栋、周大军[13]、桂诗春[14]等都不赞成关键期假说,也不赞成过早的开设英语课。在实证研究方面,赵飞和邹为诚[15] 325、郑禹[16] 56、阴小蓓[17]61的研究证明:起始年龄对外语习得效果没有影响,早学者与晚学者相比,在外语学习成绩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因此否认了关键期假设。也有部分研究证实了外语学习关键期是存在的,但对关键期临界点时间仍有争议。陆效用的研究表明:从小学四、五年级开设英语课学习效果最佳[18]。曹鸿娟的研究表明:从9-10岁(三、四年级)开始学英语效果较好[19]。辛柯和周淑丽的研究也证明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应该是9-10岁;而且起始年龄与口语和总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20]。林庆英的研究表明:11-12岁(五、六年级)是学习外语的最佳起始年龄;起始年龄对听力有一定影响,而与阅读、翻译、写作及词汇、语法能力不相关[21]。总之,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在外语学习关键期这一问题上仍有很多分歧,因此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检验。
此外,在影响二语或外语习得的所有因素中,语言学能个体差异因素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能够相对较好地预测语言学习效果;而且它与年龄因素相交互,共同影响和调节学习效果(Carrol,1981[22]89; Doughty,2007[23])。尽管国外有大量的研究探讨了英语学习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交叉对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但研究的结果不相一致,而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国外二语语境下,在国内外语语境下的类似研究较少。
Harley 和Hart研究了二语语境下,语言学能对早学者和晚学者词汇、语法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语言学能与两组学习者的语法、词汇学习效果都显著相关[24]。而Dekeyser在2000年[25]528和2010年[26]435的研究都证明语言学能与成人二语学习者的语法、词汇习得显著相关,而与早学组的语法、词汇学习效果没有相关性。Abrahamsson 和 Hyltenstam (2008)的研究表明:早学者语言学能和语法、词汇能力有显著和较强的相关性[27]。Bylund发现12岁之前开始学习的早学者语法能力和语言学能最相关[28]。 而Granena 和Long的研究发现无论是早学者还是晚学者,句法、词汇能力和语言学能都没有任何关系[29]。
国外二语语境下关于英语学习起始年龄、语言学能和形态、句法能力的相关研究较多,但研究结果不一致。外语语境下很少有此类研究。国内关于语言学能的实证研究大都集中在语言学能与英语阅读及总体学习效果的关系(尚建国,2012[30];李玉新,邱天河,2009[31])。这些研究也证实语言学能与阅读和英语总成绩存在相关关系。
但国内很少有研究探讨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两个因素交叉对语法能力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在外语语境下,英语学习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对外语学习者语法能力的影响,为此提出以下四个研究问题:(1)12岁之前开始学英语的早学者和12岁之后学英语的晚学者语言学能存在显著差异吗?(2)早学者和晚学者语法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吗?(3)早学者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存在相关关系吗?(4)晚学者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存在相关关系吗?
2 研究对象、方法
2.1 研究对象
安徽省北部某省属本科院校2013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随机抽取10个班级,专业分别是食品科学工程、软件工程、会计学、应用统计学、应用化学、汉语言文学、酒店管理、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和财务管理。共发放问卷535份,收回有效问卷421份。其中226人在12岁以前开始学英语,设定为早学组;195人在12岁以后学英语,设定为晚学组。受试对象绝大部分为安徽籍,参加测试时年龄在19岁至22岁之间。
2.2 测试工具
本研究包括两个测试。为测试学生的语言学能采用Carroll 和Sapon编制的《现代语言学能倾向测试》(MLAT)[32]。该测试包含五部分,分别测试学生的数字学习能力、辨音能力、拼写能力、句法能力和词语联想能力。为测试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采用了《语法判断测试》(Grammaticality Judgment Test,GJT ),该测试由Ellis (2005)制定,包含60道判断题[33]。
2.3 研究过程
2015年6月初在随机抽取的班级中运用《现代语言学能倾向测试》和《语法判断测试》进行测试,并要求受试填写个人基本信息。测试结束后的一周内,随机抽取40名早学者和40名晚学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深入了解受试在英语学习起始阶段的师资、课堂活动、英语测试、课外接触外语机会、受试者对早期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等。访谈可以弥补客观测试的不足,可以从质上深入讨论受试者的学习经历和真实想法,进而探讨影响其外语习得的可能因素。测试卷回收后,进行数值统计,并把相关数值输入spss15.0 进行分析。在得到量化研究的初步结果后,将访谈录音进行转录,把量化和质化研究的结果结合起来做深入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比较了早学组和晚学组在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了两组学习者的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是否存在相关关系。
3.1 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组间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外语学习者在语言学能方面没有显著差异(t=0.185,p=0.855>0.05)。该结果与戴运财的研究结果一致[34]。这个结果进一步验证了Carroll的观点:语言学能是与生俱来的认知能力,在早期已经形成,有很强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环境影响,也不会轻易改变[22]116。
表1 语言学能组间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早学者和晚学者语法能力没有显著差异(t=1.785,p=0.087>0.05)。也就是说早学不一定能学好英语语法。本研究与赵飞和邹为诚[15]319、郑禹[16]55、阴小蓓[17]60的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也再次否定了外语学习关键期的存在。
表2 语法能力组间差异
在本研究中,12岁之前学习的早学组(大约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学生)与初中才开始学的晚学组相比较,在语法习得方面没有任何优势,起始年龄对这些受试的语法学习没有影响。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早学组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对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早学组的被访谈者提到: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不重视小学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单词和课文,并要求背诵,但学习效果不好。有的学校没有英语考试,有的学校有英语考试,但对考试结果不重视;课后几乎没有接触外语的机会;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也没有需求。总之,早学组对小学英语学习效果不太满意,他们认为小学英语是副科,真正的英语学习是从初中开始。从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早学组在小学的英语学习是极其低效。首先,教师的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影响了其英语学习效果。此外,外语环境不好,课外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外语。另外,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和需求。因为不重视考试,所以缺乏学习动机;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没有学习英语的需求,感觉学了也没用,所以不想学。
从对量化研究结果和访谈的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学得早,不一定学得好;外语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习环境、师资力量、学习动机、学习需求等。如果仅把学习年龄提前,而其他因素没有改善的话,早期的学习是低效的,甚至有可能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3.2 两组学习者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的相关性
表3 早学组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的相关系数
从表3可以看出早学组的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没有相关性(r=0.024,p=0.934>0.05)。本研究结果表明:早学者不是靠语言学能和逻辑推理能力来习得语法。这也印证了Dekeyser的论断:在青春期之前开始学习的早学者可以通过内隐学习,通过多接触目的语而自动习得语法,而不是靠逻辑推理来学习[25]530。
从表4可以看出:晚学者语法能力与语言学能显著相关(r=0.653,p=0.021<0.05)。这一结果和Dekeyser(2000[25]521,,2010[26]436)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晚学者可以依靠语言学能和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来学习语法。
表4 晚学组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的相关性
注:p<0.05(双尾)。
由于晚学组是在12岁以后学习英语的,基本上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因此认知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已经更加成熟和完善了,这有利于他们通过逻辑推理来掌握英语的语法规则。而访谈的结果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结果。晚学组的被采访者认为:中学教师一般会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讲解,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会大量操练句型和语法。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早学者和晚学者在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早学组的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不存在相关关系;而晚学组的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显著正相关。
4 结论及启示
运用《现代语言学能倾向测试》(MLAT)和《语法判断测试》(GJT)两种测试手段及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了英语学习起始年龄和语言学能两个因素对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语法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早学组和晚学组在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早学组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不相关;晚学组语言学能和语法能力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外语学习关键期假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学习者主要依靠语言学能和逻辑推理来学习外语语法;而年龄较小的学习者则通过内隐学习来习得语法。
本研究是在中国外语语境下进行的,且受试者主要生源地为安徽省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师资力量和接触外语的机会与沿海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但研究结果对生源背景类似的地区和学校的外语规划和外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首先,关于外语学习关键期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很大争议。要回答外语学习最佳起始年龄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认知水平、学习动机、学习需求、教育水平、外语接触环境、母语习得等因素(Birdsong,2006[35],; Singleton,2011[36],)。而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很多农村,自然语境缺乏、外语接触频次较低,而且缺乏学习动机、学习需求。此外,年龄越小的学习者,课堂明示教学效果越差,因此较高素质的英语教师,能够有效地采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母语习得是否完善,过早开设外语课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母语习得。 总之,要确定何时开设英语课,必须因人而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果条件不成熟就盲目且过早地开设外语课,教学效果不佳,可能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甚至挫伤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还有可能干扰母语学习。
此外,如果在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也应尽量安排合适的英语测试,并且要重视考试结果,至少激发其成绩型动机。因为其他动机类型,如个人发展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信息媒介动机等对小学生而言更难以激发。
另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外语学习主要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内隐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不能以明示教学手段为主,而应科学地设计和安排游戏、对话、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交际的真实语境中习得第二种语言。还可以借助总之,通过测试和半开放式访谈进行研究,探讨起始年龄、语言学能与语法能力的关系。结果证明:12岁之前和之后学习外语对语法习得没有显著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关键期假说。研究还表明:早学者通过内隐学习来习得外语语法,晚学者则通过逻辑推理习得。要回答外语学习是否越早越好的问题,需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综合考虑师资配备、学生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外语接触频率、母语水平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