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0株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18-11-28罗国兰李梦薇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年22期
关键词:无乳氨苄西林层析

罗国兰,李梦薇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广西柳州 545005)

无乳链球菌是孕产妇生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还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1-5]。为了解本院检出的无乳链球菌对孕产妇、新生儿及其他患者的感染及耐药情况,笔者对2015-2017年分离的320株无乳链球菌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择2015-2017年本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无乳链球菌共320株,剔除同一患者分离的重复菌株。

1.2方法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鉴定细菌,使用VITEK 2 Compact的GP67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7版的药敏标准判断。

2 结 果

2.1无乳链球菌在不同临床科室及临床标本中的分布情况 320株无乳链球菌中,主要来自妇产科及泌尿外科,以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及中段尿标本分离最多,其次是肛拭子及男性尿道拭子,见表1。

表1 320株无乳链球菌标本的科室及标本来源分布

2.2无乳链球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无乳链球菌的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见表2。

表2 320株无乳链球菌的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3 讨 论

无乳链球菌是β-溶血链球菌的一种,通常定植于人体的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中,健康人群的定植率可达20%~40%[6-7]。发达国家孕妇无乳链球菌定植率为20%~30%,我国孕妇无乳链球菌定植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8-9]。各年龄携菌率无明显差异,但种族和地区的差异比较大,无乳链球菌的检出率受较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采集的标本质量、检测时间、检测方法等[10]。2013年崔海燕等[11]统计分析发现,142例的无乳链球菌的最主要标本来源是宫颈分泌物,占69.0%。这与本院统计的结果基本一致,320株无乳链球菌标本来源中,女性生殖道分泌物分离最多,这与无乳链球菌常见定植泌尿生殖道相关。与2013年崔海燕等[11]的研究不同的是,中段尿标本的分离率基本与女性宫颈分泌物持平,这与无乳链球菌在泌尿道的定植相关,也可能与本院是综合性医院,且有3个院区,开放床位数多送检标本数量多相关。朱李登等[12]对妊娠晚期妇女无乳链球菌带菌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无乳链球菌感染可增高孕产妇羊水污染和胎膜早破及新生儿感染、胎儿宫内窘迫和黄疸的发生率。所以对于围生期孕妇进行无乳链球菌筛查是很有必要的,本院对于36~38孕周已常规进行阴道分泌物及肛拭子筛查。

无乳链球菌同样可引起非妊娠妇女的感染,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老年人、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引起的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尿路感染、菌血症、关节炎及心内膜炎等[13]。据统计,除常见的女性生殖道及尿液标本外,肛拭子、男性尿道拭子、血液、非切口分泌物及其他类型标本,高达123例,由此可见,无乳链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道之外的感染也应引起重视,特别是新儿科来源的无乳链球菌感染。新生儿感染无乳链球菌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也有可能引起无乳链球菌败血症及脑膜炎,甚至死亡。

临床上用于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检测方法有细菌培养法、免疫层析法、核酸探针检测、荧光原位杂交、PCR等,其中最常用的是PCR和细菌培养法[14]。细菌培养法需要特殊的培养基,阳性率普遍报道比较低。PCR具有敏感、快速、特异性高的优点,在临床上使用更普遍[15-16]。免疫层析法检测无乳链球菌感染不失为一快速、简便、易在基层医院推广的检测方法。顾向明等[17]对1 725例孕妇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无乳链球菌的感染情况,检出99例无乳链球菌阳性(阳性率为5.74%)。刘晓雷等[18]对103例围生期孕妇进行无乳链球菌的检测,发现采用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出无乳链球菌感染10例(阳性率为9.71%),培养法检测出无乳链球菌感染11例 (阳性率为10.68%),免疫层析法与细菌培养法符合率为95.4%。目前本院检测生殖道无乳链球菌,主要采用无乳链球菌的显色平板进行筛查,阳性分离率较之前有明显提高。

青霉素和氨苄西林是预防和治疗β溶血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黄韵等[19]统计77例来源泌尿生殖道的无乳链球菌分析,尚未发现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的菌株。侯雅萍等[20]对上海长宁地区孕晚期孕妇检出的640株无乳链球菌药敏分析均未发现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及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本研究对320株无乳链球菌的药敏分析结果可见,对青霉素及氨苄西林尚未出现耐药株,这两种药尚可用于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虽然采用的VITEK 2 Compact的GP67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该药敏卡未包含头孢类抗生素,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亦可采用三、四代头孢菌素用于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预防与治疗。2013年崔海燕等[11]分析110株无乳链球菌也未发现对第3、4代头孢耐药的菌株。但2000年张小江等[21]报道的抗生素敏感率不同,青霉素为41.2%,氨苄西林63.4%,头孢噻肟86.1%,头孢曲松84.8%,这可能与地域有关。但对于柳州地区,目前尚可把青霉素和氨苄西林作为预防和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猜你喜欢

无乳氨苄西林层析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地震折射层析法在红壤关键带地层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氨苄西林联合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细节护理探讨
全波形反演与断控层析反演联合速度建模——以南海东部A油田为例
氨基酸纸层析展层溶剂初探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层析复性技术研究进展
母猪产后缺乳的原因及对策
母猪产后无乳综合征的诊治
育龄妇女分离无乳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
上海金山地区孕妇无乳链球菌带菌状况的检测和药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