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业文化建设对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的作用
2018-11-28陈向荣马容莉
陈 骊,陈向荣,章 洁,马容莉
科室文化建设被视为现代化科室的灵魂和可持续发展之本[1]。护理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人本管理手段,它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为主线,激发护士自觉行动[2]。笔者所在科室2016年1月~2017年12月对护理职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实践性探索,提出深植“一个”理念,塑造“两种”形象,夯实“三项”建设,提高了护士综合素质,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氛围,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护士职业认同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为推进以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的护理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基本情况
笔者所在科室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老年干部病房科,承担着全院住院老干部患者的治疗护理工作。全科共设6个病区,共有护士69人,平均年龄31岁。职称分布: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3人,护师36人,护士18人;学历分布:硕士1人,本科52人,专科16人。
2 开展护理职业文化建设的做法
2.1 深植“一个”理念 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坚持把“促进护士发展,满足患者需要”作为科室护理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贯穿到文化建设全过程。
2.1.1 以员工为本 大力营造“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氛围,尊重护士、关心护士、提升护士,激发和培养护士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营造非惩罚性护理管理氛围,增强护士的归属感;积极为护士成长成才创造条件,帮助其在学习进修、晋级晋职、岗位锻炼等方面争取机会;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实现个人与科室发展的双赢。
2.1.2 以患者中心 大力弘扬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核心的护理价值准则,坚持以患者满意为目标、患者需求为导向、患者安全为底线,从患者建档登记、入科接待、常识介绍,到日常护理、饮食指导、康复锻炼、心理照护、健康宣教、出院随访,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护理,让护士在患者的康复中感受职业的获得感。
2.2 塑造“两种”形象
2.2.1 “天使”形象 “白衣天使”是社会对护理群体的褒奖赞美,更是是对护理职业形象的崇高期待。科室注重从护士的仪容着装等细节入手,统一配备标准化的护士服、护士鞋、护士帽、头花和胸表,在护士站设置统一的仪容镜,确保工作时间规范着装;利用每日晨会,对护士仪容仪表检查和日常礼仪培训,确保护士仪表整洁端庄、举止得体,给患者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如站立迎接、主动问候、使用尊称、热情接待和介绍,将护理美学以外在的表现形式传达给患者和社会,提高了公众对科室护士的感知印象和社会评价。
2.2.2 “窗口”形象 护士是患者入科的第一接触者,护士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科室的形象和服务品牌[3]。护士的技术水平、个人修养、文化素养、精神风貌和气质直接影响着科室的形象。科室定期组织护理理论考核、操作技能比武、创新技能竞赛等,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自信;创办科室文化沙龙,定期举办读书演讲、诗歌朗诵、礼仪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通过“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来提升整体队伍水平,树立了良好科室窗口形象。
2.3 夯实“三项”建设
2.3.1 物质文化建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护理物质文化是护理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形成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必要条件[4]。 (1)病区以“空气净”、“病区静”、“患者净”为基础的护理目标,病室放置《住院患者服务指南》,方便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了解病区概况、掌握规章制度、知晓注意事项等。将“护理服务流程”、“分级护理服务标准”和“护理服务项目”制成公示牌张贴在护士站醒目位置,同时安装意见建议箱,接受患者监督。(2)针对病房不同区域对物品标识进行重新设计与布置,统一规范安全标识,分类收集并整理物品放置、温馨提示、感染控制要求等标识,既方便患者和护士取用,又美化病区文化环境。(3)建立护理管理网络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于护理管理工作,建立“天使的城”护士微信群及钉钉管理群,通过网络平台签到、发布通知、上传业务学习课件等,便于护士下载学习,共享资源,促进了护士间的沟通交流,推动了科室信息文化的发展。
2.3.2 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是护理文化建设的支撑,它把硬性的规章制度和软性的组织文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调动护士主观能动性,使护士养成自觉遵章守规的行为习惯。(1)针对老年病护理特点,每年重新修订和补充工作标准及流程,完善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每名护士印发《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手册》,将无形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变成有形的、具体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2)严格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制,每季度组织安全教育会,通过观看录像、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讨论典型案例等形式,及时剖析护理不良事件和不安全因素,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氛围;常态坚持护士长夜查房制、医护集体早交班制、主管护师理论授课制、病区周查房制、疑难罕见病例收集制。(3)每季度以病区为小组,组织对护理部制定的患者误吸、摔伤、停水、停电等25项紧急风险预案和科室结合自身专科特点制定的急性左心衰、心跳骤停、低血糖、脑梗塞、呼吸衰竭的抢救预案等,轮流进行突发情况处置培训演练,将方案预案转变成岗位练兵,提高了护士应急处理能力。(4)建立选学送学制度,突出老年专科发展,科室每年派8~10名护理骨干外出学习进修,回科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成果汇报和分课时理论授课,为全科护士掌握专科护理前沿理论和实践技能创造了条件。(5)建立奖励机制,每季度进行“优服之星”和“优秀护士”评选活动,并与个人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先进榜样力量强化自身行为标准,营造积极向上、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2.3.3 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护理文化建设的灵魂,是推动科室发展的原动力;科室倡导什么精神,员工就会在医疗服务中体现什么样的服务行为。(1)强化患者至上服务理念,根据患者病情,在病房悬挂各种温馨提示卡,如 “康复训练计划”、“防滑防摔提醒”、“鼻饲时间提示卡”等;患者跨科做检查时,安排护士提前沟通预约、全程陪同检查;患者过生日时,组织护理小组合唱生日祝福歌,送上自制祝福卡;每周开展一次健康大讲堂;病区走廊开设“护患交流之窗”,为医患沟通架起桥梁。(2)充分尊重护士主体地位,实行连续(APN)排班模式;有特殊要求的人员提前在排班本注明,尽可能满足实际需求。组织护士开展“我为科室献一计”活动,集体讨论分析,积极采纳合理建议,形成人人都是质控员、个个都当管理者的局面。(3)科室定期开展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如厨艺争霸赛、野外拓展训练、球类比赛等活动,激发潜能,突破自我,强化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融洽护士之间的关系。(4)高度关注护士家庭状况和现实困难,定期进行谈心交流,有针对性地为护士排忧解难。当护士遇到家庭变故和重大疾病等困难时,及时组织看望慰问和捐款援助;护士结婚生子、过生过节时,及时送上温馨祝福,尽可能消除护士的负性心理情绪,让其感觉到集体的温暖。(5)积极组织护士参与各类公益事业,如无偿献血、捐款捐物、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激发护士的爱心,加深对社会和人性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让每个人身体和心灵充分敞开,并将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带到工作中去。
3 结果
通过近两年规范化、系统化、人性化地开展护理职业文化建设,护士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显著增强,其中全科护士“三基”考核成绩、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和护士离职人数明显减少(表1),有效地保证和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表1 开展护理职业文化建设前后比较
4 体会
没有满意的护士,就没有安全的护理质量,就没有满意的患者[5],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是影响护理质量和护理队伍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科室通过打造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塑造护士新时代的新形象,做深做细护理文化建设,让护士在文化建设中受到熏陶,在服务病患中体现价值,形成共同的理念、情感和行为规范,展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职业追求,锤炼了精益求精的职业本领和服务品牌,患者对护士职业形象满意度和护士自身职业认同感明显提高,实现了科室和社会双赢。
拥有职业认同感的人更容易去追逐工作奋斗目标,并以积极心态去接近目标[6]。护理管理者及研究者应高度重视护理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功能,不断完善护士职业认同的相关策略,让护士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奋力谱写健康中国护理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