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与骶髂关节神经阻滞联合蠲痹通瘀汤对AS疗效分析
2018-11-28高东梅
郝 龙,田 雪,高东梅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难以治愈的特点,临床上常表现为炎性腰背痛、伴或不伴外周关节炎,甚至会导致脊柱畸形,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目前临床上尚无治愈AS的方法,仅通过药物治疗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对AS的治疗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但关于蠲痹通瘀汤治疗AS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骶管与骶髂关节神经阻滞联合蠲痹通瘀汤对AS的疗效,以为临床中药治疗AS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9例AS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14年10月~2015年12月为对照组,共54例,其中男29例,女25 例;年龄 20~53(37.58±3.14)岁;病程 6 个月~7年,平均(3.57±1.24)年;骶髂关节 X线分级:Ⅰ级 2例,Ⅱ级26例,Ⅲ级20例,Ⅳ级6例。2016年1月~2017年10月为研究组,共55例,其中男31例,女24 例;年龄 21~54(38.23±3.28)岁;病程 7 个月~6年,平均(3.52±1.14)年;骶髂关节X线分级:Ⅰ级3例,Ⅱ级27例,Ⅲ级21例,Ⅳ级4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治疗指南》中AS的诊断标准[3],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近期接受过药物、针灸、理疗等系统性治疗;合并严重的脊柱关节畸形、感染性疾病;有脊柱手术史、精神认知障碍及手术禁忌证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骶管与骶髂关节神经阻滞治疗,将3 ml 2%的利多卡因注射液+15 ml 0.9%生理盐水+2 ml(75 mg)正清风痛宁注射液+500 μg维生素B12片制成20 ml混悬液,行骶管神经阻滞治疗,缓慢推注,1次/d,连续给药3 d;再间隔3 d后重复给药3次,1次/d。同时行骶髂关节神经阻滞治疗,方法是:以患侧髂后上棘下约1 cm处作为穿刺点,垂直进针3~4 cm,确认回抽无血后,缓慢推注3 ml 2%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37.5mg)正清风痛宁注射液制成的混悬液,1次/d,共10次。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蠲痹通瘀汤治疗,组方:生黄芪30 g,鸡血藤、红景天各15 g,盐杜仲、骨碎补各12 g,穿山龙、狗脊、透骨草、石楠叶、土鳖虫、威灵仙、青风藤各9 g。诸药水煎至400 ml,早晚分服,1剂/d,连续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用功能指数量表(BASFI)、Bath强直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量表(BASDIA)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用VAS评分法评定患者的脊柱疼痛程度,用主要症状量化分级评分标准及中医证候积分评定患者的中医证候分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甲状旁腺激素(PHI)水平,采用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变化,治疗后比较两组僵直性脊柱炎国际评估工作组(ASAS20)疗效达标率。
1.5 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积分:从晨僵、活动受限、腰骶脊背疼痛、外周关节肿大、畏寒肢冷5个方面评价患者的中医证候,每项分值0~6分,无证候:0 分;轻度:2 分;中度:4 分;重度:6 分。 (2)症状量化分级评分标准:根据中医证候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 3级,其评分分别为 2、4、6分,总分30分。(3)ASAS20疗效评价标准:脊柱疼痛(VAS评分)、功能指数(BASFI)、脊柱炎症(BASDI量表中后两项的平均值)3项指标中,与初诊值对比,有2个指标改善幅度≥20%,另一指标与初诊值对比无恶化,即为达标。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分别行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BASFI、BASDIA、主要症状量化分级评分、脊柱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低(P<0.05,表1)。
表1 两组各临床指标比较
2.2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高(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3 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的PHI水平均高于治疗前,CRP、ES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更显著(P<0.05,表3)。
表3 两组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
2.4 ASAS20疗效达标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ASAS20疗效达标50例,达标率为90.91%(50/55),对照组ASAS20疗效达标39例,达标率为72.22%(39/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AS属中医 “腰痹”、“骨痹”、“竹节风”、“肾痹”范畴,其病因为肝肾亏虚,先天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邪内停,气血瘀阻,筋骨经络闭阻而致,因此,应以补肾祛邪为主治[4]。蠲痹通瘀汤是临床治疗AS的经典方剂,方中黄芪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具有抗氧化、调节免疫、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青风藤敛疮生肌、祛风通络、补气固表,镇痛、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显著;石楠叶祛风通络、补肾益肾,镇痛、抗炎作用显著;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引药入经,具有抗炎镇痛、松弛平滑肌的作用[5];土鳖虫破血逐瘀、软坚散结、续筋接骨、消肿止痛;鸡血藤、骨碎补、穿山龙、盐杜仲、狗脊补肝益肾、强筋健骨、活血止痛;红景天补气散瘀、消肿止痛;鸡血藤、透骨草行血养血、舒筋活络。诸药联用,共奏活血祛瘀、补肝益肾、强筋健骨、扶正祛邪之功效[6]。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的BASFI、BASDIA、主要症状量化分级评分、脊柱VA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更低(P<0.05),提示蠲痹通瘀汤有助于改善脊柱功能,提高其活动度,缓解疼痛症状。治疗后两组PHI水平升高,CRP、ESR水平降低,且研究组更显著(P<0.05),表明骶管与骶髂关节神经阻滞联合蠲痹通瘀汤可有效降低患者炎症水平,调节钙离子平衡,可能与蠲痹通瘀汤可有效改善脏腑机能及新陈代谢有关。另外,治疗后研究组ASAS20疗效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蠲痹通瘀汤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骶管与骶髂关节神经阻滞联合蠲痹通瘀汤可有效改善AS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值得在AS治疗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