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8-11-28李荣蜀

儿童大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小学生语文

李荣蜀

(重庆市北碚区文星小学,重庆400700)

一、巧设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现在的小学生对于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体会和理解,更不容易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强烈的情感,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感共鸣,紧紧抓住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然后我用低沉的语调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教师满怀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气氛,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神情就很专注,很有兴趣与老师交流,感受到老师情感脉搏。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也带着崇敬、爱戴之情。这就准确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基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了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是很呆板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教师还可以采用绘画这一手段激发兴趣。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得让学生喜欢老师,因此,老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之一,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老师要用真情教学,全身心的投入,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信赖老师、喜欢老师,师生关系变得和谐,会推动教学更好的一面发展。老师在上课时,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应用和蔼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回答错误的话,不能批评或者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应该要耐心的诱导这位学生,使学生正确的回答完问题。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以学生为主体,营造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其探索活动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如一位教师分享了她在公开课上的美好经历:“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

四、关心、关爱和理解学生

新课改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允许同一个班级内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学也应当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设置和考虑问题,去了解他们的言行,多换位思考。这样的教学,学生们会感觉比较亲近,学习就是为了他们设置的,他们也才会发挥出更大的学习主体的作用。当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时,他们也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授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对于学习成绩稍差和性格比较内秀的学生,语文教师更要谨慎教导,抓住机会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赞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更多更出色的表现。切不可轻易否定一个学生,因为塑造一个学生很难,但要毁掉一个学生的自信心非常容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了差生的表现,哪怕是多说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还是很在乎他的。这样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融洽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提高。教师理解学生,学生也会理解教师,在这种相互理解中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兴趣是知识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即使参与了也是被动的。虽然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我们能够正视小学生的实际,从小学生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教学的捷径和不断创新自我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就能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语文课教学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小学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我是小学生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