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的土地

2018-11-28作者余良虎

幸福 2018年31期
关键词:苞谷承包地庄稼

作者/余良虎

1984年,我因为学习偏科而高考溃败,连预选都没选上。无奈,只好背着铺盖卷灰溜溜地回家,内心十分沮丧,生怕父母亲怪罪,可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一个农民的孩子,考不上学,就意味着这辈子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修地球。

走进屋,父亲见我背着行囊,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问我:“咋这早就放假了?”我耷拉着头,低声回答:“没预选上。”便一头钻进了屋里。父亲再没说什么,只顾干他的活儿。

那段昏暗的日子好难熬,整天愁眉苦脸,长嘘短叹。

有一天,家里请来几个劳力给我们种麦子。我才知道,我在屋里已经窝了一个夏季,时间已到了秋天了。

父亲让我领着几个劳力下地种麦子。

他是想让我出去散散心,从挫败的阴影里走出来。

我扛上锄头,和父亲一起走到我们家不远的一块山地边停下。父亲说,这是咱们的承包地。看着眼前这块贫瘠的薄地,我问父亲,这么瘦的地能长麦子吗?父亲说,一分种三分收,先种上。

父亲手把手教我撒麦种。这是个技术活,稀密均匀全靠手感把握,弄不好就撒一堆堆,要么就成了“秃子光”。

撒上一地种子又撒上化肥,然后我们就一锄一锄地开挖。一天下来,手磨起了几个血泡,好疼好疼的。

看着我手上的血泡,父亲打趣说:“农民也不好当吧?”我苦笑,默不作声。他接着说:“没做过活的手,等长起茧子就好了,咱考不上学当农民也能吃饱饭,为啥要在一根藤上吊死?当不了官有秀才,讨不到米有口袋,世上种田人一层,只要有一把力气,到处黄土都养人。”

父亲的话,像一阵轻风扫过阴霾,我的心当下敞亮了。我知道,他是在安慰他的儿子。事已至此,还能怎么样。彼时,父亲患食道癌一年多了,动过一次大手术,他需要在家静养,可地里的活也得有人做啊。我接过父亲的锄头,当起了农民,种他承包的三亩四分地。

跟父亲学种田,春播夏管秋收冬藏,啥季节种啥庄稼,全都听从他的安排。三亩多承包地,桃园一块山地,后窑一块坡地,河边一块坪地。包产到户时,队里就是这样分的。每户按照坪地、坡地、山地,“好、中、差”三个等级平均搭配,所以不是一个整块,耕种起来不太方便。

父亲对这些地的属性太熟悉不过了,哪一块地先种,哪一块地后种;哪一块地先收,哪一块地后收;哪一块宜种苞谷,哪一块肯长麦子;哪一块碱性地长红苕,哪一块酸性地长洋芋;哪一块是下湿地,哪一块是漏风土,他了如指掌。

在他身体好的时候,一年365天,除了下雨天,剩下的时间全在地里扒拉。收完庄稼就把所有的空地深翻一遍,好让它冻上一个冬季,来年春天土壤松软,种上一地正茬苞谷和洋芋。土地来回地“倒茬”,合理地利用,就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经管着他的庄稼。

即便是患病以后,他勤劳的双手也从未闲下来。我不在家的时候,他就悄悄下地干一些轻巧活。我嚷他,让他以后不要干了,好好养病。他却说,一辈子做习惯了,见了活就想伸手,不做心里发毛。

父亲敬畏土地。他不信神,却对土地敬若神明。每年春节,他都要让我们给土地老爷写一副对联。他说,只要你敬奉土地,土地老爷才会给你恩赐,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父亲喜欢整地,有事没事就在地里抚弄,不是薅草松土,就是施肥,把地里打理得利利朗朗,井井有条。

古人说,薄地、丑妻,无价之宝。父亲说,人不怕穷,地不怕瘦。我们在桃园的那一块薄地,承包时没人要,他是队长,只好留给自己承包。父亲没有嫌弃这块地,每年都要深翻一道,增加活土层。为了保住土肉,他从上至下倒着挖地,地里的小石头也拣得干干净净。就像抚养一个瘦弱的孩子一样,偏吃偏喝,他狠命地给这块地上农家粪,年复一年地精耕细作,终于把土壤改良过来了。现在这块地种啥成啥。

这一年,我亲手在那块薄地上种的麦子,一天天地长高了,长势喜人。

麦收的季节,布谷声声叫个不停。父亲蹲在地头,一边抽旱烟锅子,一边欣赏金色的麦浪。这是他的儿子的“处女作”,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一个人偷着乐了。天遂人愿,这年麦子获得了大丰收。

两年后,父亲的癌细胞扩散,躺在了病床上。为了照顾他,我什么也不干,守在他的身边,一刻也不离左右。他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惦记着地里庄稼,吩咐我说:“赶紧把后窑地里的黄豆收回来,都啥时候了,再不收就炸一地黄豆籽儿,糟蹋了。”我答应着,心里却很难受:他都病成这样了,还舍不得心爱的庄稼,放不下他敬奉的土地。

猜你喜欢

苞谷承包地庄稼
为什么说海带是海里的“庄稼”?
有户口但无承包地 无权参与收益分配
背苞谷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出台
庄稼色彩录
承包地有偿退出机制出台 看你是否符合领取补偿的条件
父亲的庄稼
我生命中的苞谷元素
千万别学“骂庄稼”的懒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