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
2018-11-28江苏省响水县响水中心小学潘红艳
江苏省响水县响水中心小学 潘红艳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有感情共鸣,情感教学应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是一门情感内容丰富的学科,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果能够有感情的参与,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
一、以情感渲染课堂气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敢想敢问,说明他已经完全参与到课堂之中了,教师应该为之感到高兴。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努力营造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细心地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书、说话,不断地质疑、解疑,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生动起来。
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入选的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浓浓的情,要想让学生体会这深厚的感情,光靠教会学生生字新词,游离于感情之外,则把本来生动感人的文本讲得支零破碎,味同嚼蜡。这样的教学不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不能体会文章的内涵,久而久之,教师失去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乐趣,学生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挖掘每一篇课文的情感因素,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课文讲得情景交融,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感染力。在语文教材中,编者所精选的一篇篇课文无不反映了作者或作品中人物内心丰富的、深厚的、高尚的情感。实践告诉我们,作者流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同样,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染。教学中,我用自身的满腔热情和语文教材丰富的情感内涵来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我、作者的心灵相通,产生情感共鸣。学生要想体会文本的内涵,最直接的方式是朗读,他们只有投入了感情,才能和课文中的主人公同悲共喜,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范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了感染学生,我自己在课堂上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神态自若,富有感染力,尤其是需要我通过范读课文传达感情的时候,我把自己融入了文本之中,感情自然就会得到表达,有时候甚至潸然泪下,这样的感情自然流露,又传导给学生。一篇课文少则几句话,多则上百句,文质兼美。引导朗读的方法有很多:重点语句的指名朗读,读后再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设计深浅适度、能荡起学生思维浪花的问题,让学生找到一条走向情感家园的捷径;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小组交流朗读心得等等。在这其中,我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化作一股股甘泉流入孩子们的心田,在心与心的碰撞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与此同时,我还运用引导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真情告白”,这样的情感才是真情实感,绝无造作的成分在其中。
二、用心去悟理,深化情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对语言文字和语言情境的理解,借助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语文阅读教学要化理为情,融理入情,学生情感的培养应基于对“义理”的理解,情理是一体的,我在教学时紧紧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文理合一”这一特点。
1.再现景物风采,引导概括
如《槐乡五月》《神奇的九寨沟》《黄果树瀑布》这样的描写祖国山河的课文,语句优美,教学时,我利用插图、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景物的美再次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之中学习课文。我还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自然风光的美,拨动小学生情感的琴弦,引发他们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刻画人物形象,用情导理
有些课文是表现人物的伟大形象,激发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教学这一类课文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学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几方面,把人物的具体形象更加丰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个人物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这种步步入深,有“情”导“理”的概括,能深化学生的情感,逐步促进学生在行为上的效仿。
3.层层剖析,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学习一篇课文,要先让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层层剖析,体会作者思路感情的变化。如在教学课文《珍珠鸟》第14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配乐朗读。在“爱之罗曼斯”袅袅的乐声里,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爱”,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教师于是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总而言之,忽视文本中的情感体验的教育不是一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重视培养健康完善的情感,并切实落实到教育工作中,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发展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堂之中,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是出彩的语文课堂,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