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肝叶切除和开腹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30例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8-11-28唐炳林
唐炳林
(岳池县人民医院 四川 广安 638300)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是危重的一种临床肿瘤疾病,在恶性肿瘤中占据比较高比例,且可在肝脏系统任何位置发病[1]。近年来该疾病呈现出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研究显示,原发性肝硬化、慢性炎症等是诱发该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目前外科手术是唯一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经广发开始应用腹腔镜技术[1],且腹腔镜在肝叶切中应用存在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临床特点。本次验证参比研究目标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入的30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评价且分析开腹肝切除和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的应用效果。
1.方法和资料
1.1 一般资料
此次统计涉及的30例样本全部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本院参与收入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此文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验证,一组收入15例患者,实验组,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7例,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30岁,中位年龄数值(56.54±5.54)岁,肝功能分级:11例C级患者、4例D级患者;参照组,女性患者7例,男性患者8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31岁,中位年龄数值(56.94±6.28)岁,肝功能分级:12例C级患者、3例D级患者。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基础数据资料,P>0.05,统计学不展现组间数据研究意义。
1.2 方法
实验组行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处理,选择4至5孔,构建二氧化碳气腹,维持14mmHg的气腹压力,选取患者仰卧位姿势,手术医师立于患者两腿间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将肝脏附近韧带切断,对肝叶进行游离。同时解剖处理患者第二肝门或者第一肝门,切除分离获得的肝叶门静脉、肝动脉以肝静脉主干,之后通过Hamlock夹进行夹闭处理。选择电刀和超声刀对肝实质进行顺行分离,以钛架结扎且切断处理肝脏断面血管以及胆管。对患者肝创面进行冲洗,同时彻底进行电凝止血处理,放置腹腔引流管,采取肝管空肠 Roux-en-Y 吻合术处理肿瘤侵犯肝门部胆管。
参照组行常规肝切除治疗,选择右肋缘下行一切口,将肝脏附近韧带进行开腹切断,游离患者肝叶。将半肝或者全肝的入肝血流进行阻断,采取规开腹断肝技术对肝实质进行离断,冲洗患者肝创面,并且予以彻底止血处理,放置常规腹腔引流管进行引流[2]。
1.3 观察指标
验证计算参照组与实验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涉及临床数据资料输入SPSS19.0统计学计算软件中分析,对实验组和参照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对实验组和参照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计算数据存在分析意义。
2.结果
2.1 并发症
实验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3.33%低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40.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2.2 围术期相关指标
实验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实验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参照组数据,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在建立气腹基础上缩小手术切口[1-4],降低损伤腹壁神经的程度,促进患者早日下床活动,降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肺不张发生的概率。并且腹腔镜下的视野比较良好且具有一定局部放大作用,对于精细操作十分有利,可减少发生并发症概率,促进尽早恢复患者健康。
此文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对比参照组显著降低,P<0.05,此结论与姚晶,李鸿,杨向等研究结果比较一致,证实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是一种并发症少、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的治疗方法,此外,也能够较少程度影响机体肝功能,降低死亡率。
综合以上结论,将腹腔镜肝叶切除治疗应用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患者中与开腹肝切除相对比,腹腔镜肝叶切除作用更具有临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