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港科技创新合作:高精尖领域18个项目开展对接
2018-11-28中国科技网
在改革开放40周年来临之际,京港合作面临着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第二十二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以下简称“京港会”)科技创新专题活动“京港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于2018年10月24日下午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来自京港两地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青年创客等200余人创新主体参加了该论坛活动。
论坛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委”)和香港贸易发展局(以下简称“香港贸发局”)共同主办,是京港会重要的组成部分,定位于发挥京港合作优势、提升两地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聚焦科技研发合作、技术成果转移、科技人文交流三大京港合作热点,以“新发展、新机遇”为主题,致力打造科技合作创新平台,推动科技与经贸项目务实合作,构建两地青年双创服务体系,支撑两地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市科委副巡视员刘晖主持,北京市科委许强、香港贸发局中国内地总代表吴子衡分别代表京港主办方致辞。许强在致辞中表示,新阶段的京港科技合作要以密切科技人文交流,推动科技研发合作,培育创新创业环境,促进两地技术转移为主要任务,着力构建京港科技合作新格局。
论坛围绕主题发言及高端论坛、项目对接、展览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组织京港两地创新主体就京港创新合作项目签订了系列合作协议,并举行了“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城市大学智能汽车联合研发中心”的揭牌仪式和京港创客营活动的启动仪式。同时,围绕京港两地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京港两地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交流分享、京港两地科技金融合作研讨三个板块,邀请京港双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企业机构代表进行主旨发言,就京港两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案例分析等方面开展高端座谈。
此外,论坛依托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围绕人工智能、智能装备制造等高精尖领域的18个项目开展了项目对接,并通过展板、展品展览等方式展示“量子保密通信集成化设备”等9个项目,体现了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所取得的新进展,进一步丰富了论坛促成的京港科技创新合作成果。
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打通了京港两地科技合作的渠道,推动了一批务实项目落地,营造了青年创新创业环境,为京港两地科技合作搭建了一个资源互通的平台。
1. 在机制创新方面
北京市科委与香港贸发局经过认真研讨,基于新形势的发展与双方的新需求,在以往合作的基础上,就京港政府间科技与经贸的紧密衔接机制合作签署了“京港科技合作平台谅解备忘录”,希望籍此,充分发挥北京科创资源富集,香港世界窗口作用,将科创与展会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两地中小科技企业发展,进一步巩固两地政府间的合作机制,促进两地科技与经贸共同发展。
2. 在务实合作方面
(1)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城市大学就新能源、智能网联整车及系统相关技术业务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在优化设备的同时,结合电池检测技术的提升,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及增值产品。同时,立足长远发展,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香港城市大学就共建智能汽车联合研发中心达成共识,在论坛上,北汽福田汽车集团副总经理武锡斌与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林群声为双方共建的北汽福田-香港城大智能汽车联合研发中心进行了揭牌。
(2)北京三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香港安乐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保护署厨余、污泥共厌氧消化试验计划预处理联合研发》协议,北京三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提供厨余垃圾预处理设备,帮助解决香港厨余垃圾处理技术,加速京区科技企业和创新成果走出去,发挥香港世界窗口的作用,与港方携手拓展国际业务。
(3)为了落实今年6月份陈吉宁市长会见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的相关京港科技合作指示,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与香港城市大学就双方共同关切的动物医学领域——“斑马鱼、青鳉鱼”胚胎毒理测试技术项目进行精准匹配对接,夯实了该项目进一步合作的基础。
3. 在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方面
(1)北京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与香港科技协会共同启动“京港创客营、青企创新行”活动,旨在通过该活动促进京港科技工作者务实合作,着力构建两地青年创新创业“朋友圈”。
(2)北京双高国际人力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与香港城市大学就京港两地创新政策与实践、产业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推广等方面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旨在支持两地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并结合以北京为核心,联动香港,形成全球优质创新主体的顶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共同体。
(3)论坛通过主旨发言及高端座谈形式,就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情况、香港科技政策及政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概况、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香港应科院科技创新及合作相关情况等进行了交流发言,旨在推进京港创新主体充分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助推两地科技合作。
(4)中科院自动化所组织举办京港青年创客座谈交流及项目路演,帮助港方青年创客及中小企业家、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等进一步了解北京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促进两地高校、院所、社会青年增强互动,营造了北京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软环境建设,为加快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做好铺垫,为京港深层次科技研发合作、技术转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