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引导 整合提升积极构建市域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格局
2018-11-28长治市教育局
长治市教育局
长治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全市总面积13955平方公里,总人口342万人。全市共有:幼儿园850所,在校幼儿104924名;中小学校741所,在校学生378545名;大学院校7所,在校学生38129名;中职学校49所,在校学生31687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特别是2018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把教育放到了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教育信息化建设被确定为全市的重点工程。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长治市教育局积极应对大数据、物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九字方针,鼓励引导多元发展,整合集约信息资源,积极构建市域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格局。
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五点:
一、试点引领,创造校本模式
信息时代的到来,呈现出新技术更新周期短、新观念跟进滞后、重复投入增加等诸多问题,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一化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各校分割的探索机制又增添了难以预测的风险。对此,我们长治市教育局主动介入,聘请专家团队,建立评估甄选机制,全市确立试点学校6所、试点县区2个,形成了试点带动、多元发展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格局。
紫坊小学是长治市2016年确定的智慧课堂试点校之一,紫坊小学试点的核心是运用智能手机原理,着力解决面对传统的桌面电脑平台、庞大的WINDOWS应用系统而造成的教师不愿用、不善用、不能用教育信息化设备进行备课、讲课的问题。学校试点平板电脑教学,追求一键同屏,云资源、校本资源共享和教材、资源、课堂互动一体展现效果,实现了教师由开发者向应用者、由被动使用者向主动探索者的转轨。2017年7月3日,全市智慧校园建设现场会在紫坊小学召开,推广了该试点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教学应用新模式。
平顺作为贫困县是我们长治实施县域内“专递课堂”的试点,2015年平顺完成了网内万兆、互联网统一出口千兆的全光网络建设。2016年,规模化建成了中小学校园网,全县中小学幼儿园“专递课堂”实现了同步传输,远程视频直播输送覆盖全县近100所中小学、教学点和幼儿园,探索出了一条由教育信息化带动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的新路子。
微博教研是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试点的又一项内容,我们在全市范围建立了教育博客群组,开展了“优秀教师博客与博客群”评比活动,博客已经成为教师反思交流的重要平台。试点校东阳关中学的博客群,内容丰富,涵盖了学校、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已成为学校、教师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平台。梅辉坡小学的“教育在线博客群”,已经成为教育在线网站的重要博客群,涌现出一批享誉互联网的长治教育博客群和教师博客名人,目前长治拥有博客人数已经占到了全体教师的90%。
二、竞赛牵动,紧跟创新潮流
国家工信部全国机器人等级考试2017年正式启动,标志着创新教育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这是我们长治推进创新教育的一个新的契点,为此,我们把创新教育列为2017年36项重要活动之一,积极争取,周密筹划,主动对接,4月22日长治巿教育局迈入首批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等级考试服务中心行列,建东小学、惠丰小学、紫坊小学等3所学校成为“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考试考点”。263名教师获得由工信部中国电子学会颁发的证书,具备了全国科普创新教育基地辅导员、指导教师和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等级考试及机器人比赛监考教师、裁判员资格。组织了我市200余名青少年参加了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等级考试。
我们把竞赛作为推动创新教育的一个牵引力,2017年12月15日,举办了我市首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集中组织了物流机器人竞赛、相扑机器人对抗赛、仿生机器人工程赛、机器人创意赛等比赛,来自全市各县区和市直各学校的60多支代表队300余名选手参加了竞赛。通过竞赛,激发了中小学生和家长对创新教育的兴趣,开启了我市创新教育的又一条通道。
我们不断拓展创新教育的新空间,2017年把创客教育进校园作为全市教育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由电教馆、骨干教师、创新型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市级青少年创客教育研究中心,遴选 20 所中小学校作为市级试点校,建立了学生“创客空间”,目前20所试点校全部达到了有固定场所、有指导教师、有课程资源的“三有”标准,创客教育正在长治校园健康滋长。
三、改薄培基,硬件再上台阶
全面改薄工程的实施为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我们长治在推进全面改薄工程中,坚持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一点不能降的原则,督促各级政府足额保障8个县区教育信息化的硬件配套,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完成硬件配套41万件,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再提升。
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实现全覆盖。如长治县87所中小学校全部接入宽带网络,其中21所配置20M光纤专线,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取得明显成效。长子县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教育城域网,覆盖全县所有中小学校。黎城县为所有中小学校、教学点接入宽带网络,使全县中小学校真正实现了“校校通” 、“班班通”。
信息化功能教室实现智能化。如长治县累计建设多媒体教室912个。长子县投资700余万元,为全县各中小学装备录播教室,实现县直中小学、农村中心校全覆盖。黎城县投资2400余万元,按学区划片建设多功能录播室9个,装备48个云计算课堂,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潞城市投资209万元新建11个中学云机房,启动智慧教室试点。
计算机和信息化教学设备大幅增加。如黎城县配备教学服务器48台、学生终端1700余台,多媒体黑板和教学大屏一体机153套,全县专任教师补充计算机931台,使全县义务教育各学校实现了“一师一机”。武乡县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434套,台式电脑546台,笔记本电脑300台,打印机152台,新增160套触屏多媒体,“一师一机”电脑1214台。屯留县投入843万元、平顺县投入1609万元、沁县投入1183万元购置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所属各中小学校信息化硬件水平有了极大提升。
四、平台支撑,集约区域资源
长治市级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各学校、各县区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也造成了教育信息化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2016年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一问题后,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与市财政等兄弟部门沟通,组织信息化团队到先进地区进行借鉴考察,确立了“集约区域资源,建设市级教育信息化平台”的思路。2017年投资500万元启动了市级教育信息化平台一期工程,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二期工程正在论证评估。
在建设市级教育信息化平台中,我们坚持以教育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切点,力求资源集约整合,力求操作简便易用,力求认证登录统一,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构建市域“智慧教育”的框架体系。
一期工程着眼于实现政务管理数据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学校治理智能化、教育资源均等化目标,打破县区分割,整合校际资源,重点建构了统一身份认证平台、教育资源平台、人人通空间、教研协作平台、视频监控中心、数据库、云平台,为“学校管、教师教、学生学”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二期工程重点建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数据集成与共享系统、互动教学平台、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着力解决目前面临的新高考改革、家校共建、培训机构混乱等问题,全力构建“横向覆盖、纵向贯通”的智能化教育管理体系。
五、培训提升,保障持续发展
信息化是手段,高质量的教育才是目标,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为此,我们把教师培训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工程,2018年市财政预算包括信息化建设培训经费1000万元,为教育信息化培训提供了坚强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地开展校长、电教管理员、骨干教师集中培训,编写《长治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材》、《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课件制作与微博应用》等培训教材,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人数达5000余人,每次培训都做到了封闭管理、集中辅导、当堂应用、现场考核,保证了培训学员场场有成果、课课有感悟,有效地提升了广大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我们积极利用网络组织全员培训,2017年组织7197名教师参加了包括50学时网络研修和10学时线下测评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项目。目前,全市已有10470名教师通过了信息教育技术能力考核,今年计划再培训8000名教师,全面提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水平。
我们持续组织全市各学科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学能手赛”和“基础教育信息化能手赛”,各县(市、区)参加评选的教师达到7300名,共评出县级能手2600名,市级能手801名。持续组织全市教师参加中央及省电教馆的教学课件制作比赛,报送作品每年约500多件,获得国家级奖项9个,省级奖项1280个。在这些教师的带动下,全市信息化教育技术的课堂使用率得到大幅提高,多媒体教学实现了常态化,广大教师和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的好处,教育信息化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虽然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地市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和不足,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实现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高效优质、如何建立教育信息化投入的长效机制、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定位教育信息化工作等等,因此我们将把这次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在长治召开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借鉴学习兄弟市区的先进经验,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负重赶超,奋力开创长治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