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文化礼堂+”作用内在机理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2018-11-28杨雪萍郭金喜

广西农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礼堂村民农村

杨雪萍 郭金喜

(1.中共义乌市委党校,浙江 义乌 322000 2.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金华 321000)

0 引言

自2013年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工程以来,浙江省建起了一座座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礼堂,承载村域记忆、记录发展印迹、展呈特色文化、引领精神生活、满足村民需求类型多样,大大改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布局和内容供给方式。笔者通过参与文化礼堂活动和带疑问专题调研,在与村两委干部、村民、农村文艺社团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座谈中,发现文化礼堂不仅传承了乡村社会文化的优秀元素,而且文化礼堂建设工程成了村庄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乃至工作亮点,为乡村建设可持续的新动能,点线结合串成的文化礼堂旅游精品线,更是架起村民通往美生活的致富桥。为此,本文拟以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成效为例,从资源整合平台视角解构文化礼堂的内在要素,以期揭示发挥文化礼堂+作用的机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内在文化动力源。

1 文化的教化纽带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以教育教化、乡风乡愁、礼仪礼节、家德家风和文化文艺“五进”为内容的文化礼堂建设,有效激活文化的教化功能,主导了乡村道德建设、净化世风的作用,改变农村社会精神风貌,取得了不同于以往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建设综合成效。

1.1 礼仪的教化——礼堂

千百年来中国以礼仪作为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礼仪对滋养中华民族精神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关于推进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意见(试行)》精神,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文化礼堂操作手册》[1],2013年版礼仪活动指南中,较为详细地开展了开蒙礼、成人礼、婚礼、敬老礼、祈福迎新礼等五项礼仪活动,2014年版的中增加了“拜师”“耕读”“新兵入伍”“村干部就职”等礼仪,共计10项活动。文化礼堂目前力所能及地恢复一些传统礼仪活动,特有的美食、工具、仪式、服装以及庆典等,唤醒乡愁记忆,使农民心有所寄,情有所依,维系共同的文化心理,摒弃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增强农民对村庄认同感,产生村庄建设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增强对礼仪背后价值观念的认同,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婺城区将文化礼堂建成中小学校德育教育实践基地,实现乡土文化与德育对接,有针对性组织中小学生未成年人参加礼仪活动,自小养成良好的礼仪文明,有效破解学校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提升育人实效,立德树人的“婺城模式”[2]引起央视媒体关注报道。

1.2 宣讲的教化——讲堂

一般建于礼堂之内的“讲堂”是标配,拥有必要的桌椅和电教设备,与基层党校、乡村业余学校、人口计生学校、老年学校、农普科技学校等共建共享,用于中小规模的政策宣讲、主题教育、技能培训、交流恳谈等。最吸引群众听讲的是时事政治、政府的惠农政策和自身社会福利保障相关的全市性民生实事内容;其后是农业生产技术、创业技能培训、养生保健、防范诈骗普法教育等课程内容,及禁毒禁赌、垃圾分类、美丽庭院、文明卫生城市等创建工作任务宣传课。宣讲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传播各类有益知识,让农民接受新知识“长见识,富脑袋”,改善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培育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1.3 榜样的教化——展堂

文化礼堂内展陈有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固定板块要求,以图片、文字以及实物等为主,辅之以多媒体形式。许多文化礼堂选址在古祠堂、古民居、旧电影院等古建筑物基础之上,拥有历史痕迹的古厅堂、古戏台、古厢房、古天井等本身就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历史建筑重新焕发活力,得到更好的保护修复,融入本村的非遗传统技艺项目或传统技艺传承人者,俨然以博物馆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古建筑群的“乡村记忆”。“道德榜”、“能人榜”、“寿星榜”、“乡贤榜”等陈列,更是树立学习的榜样,以榜样的道德行为、道德人格为群众树立可供仿效的行为规范,传播社会正能量[3],弘扬榜样的力量。每年在文化礼堂内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家风等评选活动,更是推举身边“看得见、学得会”的榜样,既是传承传统家规家训,更是养成、教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引,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2 空间的重组纽带

在广大农村,村民与干部以及与村民之间,比较喜欢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为村民提供相互沟通、密切交往的空间和机会,加深敬意和亲切的情感,结成共同家园的生活化基础[4]。鉴于文化资源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共享性即场所的多种用途,使农村文化礼堂具有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性质,实现对人员的重组、活动的重组、产业的重组,升华成农村发展共同体。

2.1 人员的重组—社会组织

英国哲学家里德的至理名言“文化不能从上向下压,因为它应该就是从下面高涨起来的”,故而浙江省宣传部指导各地的文化礼堂建设中,要求注重群众的积极性,深入分析群众特点想方设法调动群众参与,以期达成群众对文化礼堂的黏度[5]。鼓励自带资源的专业型群众,由其策划礼堂文化项目,整合其充足的资源挖掘历史文化、提供文案策划、陈列指导等,缓解补充文化礼堂活动经费局限;鼓励热心文艺的爱好型群众,其成为文化礼堂的管理志愿者,负责日常卫生打扫、设施保管、信息通知等;鼓励普通群众走进礼堂参与活动。通过专业型和爱好型群众组织开展有规律性的文化活动,自然而然地培养起基于骨干力量带领兴趣相投的群众文化队伍,舞蹈队、锣鼓班、太极拳队、合唱团等等,改善人际关系淡漠,削减村民间的“疏离感”,增强乡村集体观念,同时村民呈现组织化趋势。一些以沟通感情、汇聚力量、共推发展为的乡贤协会也应孕而生,共谋发展,共创佳绩、共享成果。

2.2 活动的重组—主题节庆

未建文化礼堂之前,农村文化活动形式主要是部门“送”文化,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医下乡等,内容供给较单一,与群众多样需求增长之间矛盾日益突出,信息不对称。文化礼堂建成后,集节庆典礼、文化仪式、文化活动、村民议事、集会及放映电影等功能于一身,群众来礼堂就能围观各类活动。各村组织者可有意识地匹配职能部门的服务菜单与村民点单需求,以传统节日为交集点来串联不同活动,分门别类突出主题,形成全方位、全覆盖、主题分明的文化礼堂活动计划,契合节假时间聚合亲情乡情友情的交往习惯,实现广大群众全时全员全域热情参与。东阳市文化礼堂已形成“六大主题活动”[6]:“常态化礼仪教育”“乡村文化走亲”“节庆礼仪民俗”“红色主题宣讲”“科普知识讲座”和“暑期春泥计划”,促进村庄共享周边村庄的文化大餐,培育爱国情怀和提升村民素质,为村庄未来发展储备后续人才,进一步形成全域化文化礼堂遍地开花之势,打造“文化礼堂在村中,村在文化礼堂里”品牌。

2.3 产业的重组——文旅融合

经过近五年的实践探索,文化礼堂建设工程的产业效益越来越显现化,社会效益表现为推进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活动的供给;经济效益表现在为村民增加直接或间接经济收入。

2.3.1 村内融合——建设文创园 村民入股经营,文化礼堂向创客开放,邀请民间艺匠入驻,挖掘传统工艺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情感价值,引入现代商业文明,开设咖啡吧、奶茶吧、酒巴、音乐厅等契合年青人的消费习惯。陈青松青创团队入驻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在廿玖间里的青创园获评“两美浙江经典案例”,日均游客量过5000人、周末破10000人、春节期间超20000人,为青创园配送快递的村内申通镖局业务增速迅猛,村内农家餐馆、民宿生意兴隆。

2.3.2 村间融合——农村文化礼堂经济圈 一些知名旅行社或是主动抢占市场或是与镇街政府联合开拓市场,以各村文化礼堂为中心点绘制旅游线路图,宣传农村文化特色活动,指导各村策划大型活动,本土草根文艺团队或村民自编自演民俗曲艺活动、乡土文化教育打卡体验,创意小吃美食节等,有计划地推荐休闲养生游、历史体验游、田野体验游等,增加参与的体验性、趣味性环节,引导制作创意乡村文化旅游纪念品,形成精品特色文化礼堂旅游带,直接拉动村民就近灵活就业与创业,增加村民致富路径。武义县农村文化礼堂依托各乡镇特有的自然人文资源形态精准布局,因地制宜构建了“一带一路一线”格局,即“风文明示范带、奇幻童话云天路、生态廊道风景线”,打造“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特色文化礼堂。

3 治理的制度纽带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讲话中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使之成为加深民族记忆、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彰显文化自信的载体,提供坚定走中国道路的道德滋养和精神纽带。文化礼堂就是激活农村文化遗产的“芯”,延续农村历史宝贵精神根脉同时,渐进改进和内生性演化乡村的制度体系,成为德治、法治与自治融合的纽带——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

3.1 家风家规——德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不和谐是影响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家家户提升成员素质,自觉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各在其位,各尽其责,培养良好家风,则以一家带动一片,易于形成村庄整体强大的凝聚力,为乡村治理提供扎实基础。文化礼堂活动已促成了“德治”三大显著变化:

3.1.1 准则公示 抢救、延续和传承散落的家训、族训、家谱、族谱、非遗等,纳入统一管理展示展览,公示本村传统公共道德伦理观念,要求村民自觉遵循道德底线,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3.1.2 典型示范 组织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评选活动,发现、培育、推介威望高、口碑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尊德守礼的新乡贤,讲述“家风故事”传播真善美、激发内动力,借活动浸润村民精神家园,以点带面,广而告之,达到成风化人的效果。

3.1.3 相互监督 引导党员干部结合个人实际、家庭实情,制定完善有约束力、有自身特点的家规家训,带头亮家规,接受群众监督,以家规为基础调节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

3.2 法律规章——法治

文化礼堂通过呈现法治元素、承接法律服务和寻找法律明白人,帮助实现村民学法、用法、守法三级跳跃,耦合法律规章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必不可少的力量:呈现古今法治名言、法治典故、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法治案例,营造良好法治氛围。配置线下、线上有机融合的法律服务平台,法律服务中心(站、点)、12345热线、法律顾问E服务微信群,有问题可以直接找律师帮忙。法律顾问通过提供定期服务、预约服务和主动服务帮助群众依法化解矛盾、解决纷争。对接国家宪法日系列宣传、法治主题教育、送法下乡等一系列普法教育活动,提高村民法律观念。法律明白人由以村干部为重点,包含住村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和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党员、村民代表组成。他们利用身边的正反典型进行法律评析,宣讲枯燥抽象的法律条文和法律案例;他们引导群众走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带领创建民主法治村,激发村民守法的荣誉感和认同感;他们通过参与基层决策、诉求化解等活动,从源头上推动崇法向善、循法而行成为全体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最终达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治理目标。

3.3 村规民约——自治

3.3.1 文化礼堂管理遵循自主自治 根据各村实际组成工作理事会,配备一名专职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建立完善管理运行、场地使用、安全保障等制度,做到“活动有组织、台账有记录、展陈有更新、场地有管理”,有序参与文化礼堂各项活动。磐安县大盘镇尝试“设奖管”文化礼堂,引导百姓自觉参与到文化挖掘传承和道德传递的“轨道”上来,使最美人物成为文化礼堂的主角,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激励、自我管理,增强村民议事的规则意识和丰富村规民约内容。

3.3.2 文化礼堂中议事履行村规民约 议事规则——村规民约是实现村民自治最重要的是基石,满足村民能懂、家规能立、村风能治的要求。村民自治是一个村规民约制定履行维护的过程。集体经济经营、特色农业发展等议题拿到农村文化礼堂共同商议,让百姓心中有“谱”,搭建起村民参与自治的实践舞台,既可尊重和发挥村民代表会议、户主代表会议、村民议事团和民主监督小组的作用,又用“乡土、乡情、乡愁”整合本地乡贤的资源,迈向“强农、富民、美村”目标。

4 结语

《道德经》第四十三章有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文化拥有博大的容量和超乎物质的力量,催人进取,无所畏惧。文化礼堂是文化的教化纽带、空间的重组纽带、治理的制度纽带,以文化礼堂统筹农村文化的整体供给,教化村民道德文化素养,激发村民向“上”“善”和“美”的力量,形成乡村发展的精神动力支持;以文化礼堂聚合村庄创业的要素配置,满足农村群众致富渴望,释放村民创业热情,构建乡村多形式创业,形成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支持;以文化礼堂完善乡村公共治理体系,满足村民生活生产生态融合,形成自治法治德治共建共享新型支持体系,激发村庄发展内在活 力,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愿景。

猜你喜欢

礼堂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普通礼堂建声环境的技术改造
全国最美的10所高校礼堂
新农村 新一辈
一声雷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