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汉学界楚辞研究述评

2018-11-28史小华郑新超

文学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江户楚辞时代

史小华 郑新超

一.引言

《楚辞》是战国时代末期伟大诗人屈原首创的一种诗体,素有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之美誉。关于楚辞这一独特的诗体,黄伯思曾经指出“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1]当前国内外楚辞研究成果斐然,领域不断拓宽。国外对楚辞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的国家首推日本,日本汉学界在楚辞研究方面出现较多有代表性的学者及其代表论著。可以肯定的是楚辞研究属于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研究者精通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本文着眼于楚辞传入日本的背景,历史发展的轨迹,深入考察日本汉学界不同时期楚辞研究的脉络,分析总结日本汉学界楚辞研究的特征,从中挖掘日本汉学界楚辞研究的新思路,以期为国内学者在楚辞研究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有力地拓宽楚辞研究的新空间。

二.楚辞东传日本的背景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交往频繁,文化交流同样源远流长,据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而在中国的唐朝时期,即日本奈良时期,两国的文化交流达到鼎盛期。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日本文化属于内驱力强劲,善于学习吸收的文化类型。[2]这一时期,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遣唐使以及留学人员学习中国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一度出现“唐风化”的现象。很多遣唐使以及留学人员归国后官居要职,利用种种机会,大力推广中国文化。也正是这一时期大量的汉籍流入日本社会,加之归国人员的大力宣讲和传播,致使日本社会出现了空前的汉学研究高潮。据《倭名类聚钞》记载,传入日本的汉籍有250个类别,囊括经、史、子、集以及天文、地理等各个方面。[3]至此,日本开创了让国民引以为豪的具有灿烂文化的奈良时代。楚辞于奈良时代(710-784)随《文选》传入日本。[4]楚辞传入日本后受到相当的重视,广为流传,对当时的日本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藤野岩友(2005)在《巫系文学论》中通过对《日本书纪》、《怀风藻》、《万叶集》三部著作的考察,指出楚辞对近奈良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自奈良时代起,日本汉学不断蓬勃发展,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日本汉学界不同时期的楚辞研究

(一)奈良时代―日本楚辞研究的孕育期

据传圣德太子的《十七条宪法》是日本最早受楚辞影响的文献。该宪法第十四条中著有“群臣百僚,无有嫉妒。我既嫉人,人亦嫉我。嫉妒之患,不知其极。”[5]圣德太子针对朝臣不断重复阐述嫉妒之害。而“嫉妒”一词,在古代汉籍中较为多见,楚辞中的用例不胜枚举。

然而学术界普遍支持楚辞传入日本的最早时期是奈良时代,当时也仅仅停留在阅读或是以楚辞为出典阶段,从楚辞对日本最早的汉诗集《怀风藻》的影响便可窥一斑。下毛野虫麻吕《五言秋日长王宅宴新罗客序》中写有“秋气可悲。宋大夫于焉伤志。”[6]“而楚辞《九辩》首句著有“悲哉,秋之为气也”,通篇文章论述秋天的悲哀。从上述引例中可以看出奈良时期主要以楚辞为出典阶段。此外,从奈良时期的诸多著作中出现的有关楚辞的出典等可以看出奈良时代是日本楚辞研究的孕育阶段,这一时期尚未形成对楚辞的专门评价和研究。但不得不承认,奈良时代的仿唐文化风尚成为日本汉学界研究中国楚辞的温床,为日本汉学界的楚辞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江户时代―日本楚辞研究的肇端、发展期

自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以及中世纪的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室町时代、战国时代日本汉学界对楚辞的研究依旧停留在以楚辞为出典的阶段,直至江户时代的到来。学术界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日本楚辞研究源于江户时代。江户时代因是德川幕府统治的时代,故而又称之为德川时代。德川幕府大力推崇儒学,尤其是朱子学,视之为“官学”。尔后,这一“官方哲学”成为江户幕府统治的意识形态之一。这一时期,汉学有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大量汉学家,开始潜心研究汉籍。

江户时代起日本开始出现楚辞的和刻本,和刻本不仅对楚辞本身进行翻刻,有些在文本的汉字旁加上了日文训读。藤原惺窝是江户时代朱子学的首倡者,堪称日本儒学与汉学研究的开拓者,是对楚辞全集标注训读的开山鼻祖。楚辞和刻本的大量刊行以及楚辞训读的标注为日本汉学界日后的的楚辞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推动了日本汉学界的楚辞研究迈向新高。大凡提及针对楚辞具有研究性质的成果当属秦鼎的《楚辞灯校读》。秦鼎在该论著的卷首加上了两篇序,标注了训读,对卷首附录的《屈原列传》进行少量评注,并载屈复《新注》,采用此种方法以供读者参照并读。[7]秦鼎的《楚辞灯校读》写有详细的假名,大大降低了日本人阅读的难度,而书中的评注也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其后,龟井昭阳著有《楚辞玦》,这是日本汉学家独立地针对楚辞所作的第一部注解书,论著中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注解详细合理。竹治贞夫指出“本书注解的特色,是它具有透彻的合理性,和根据古代文献的恰当而一针见血的提示”。[8]可以说,《楚辞玦》的问世标志着日本汉学界楚辞研究进入了发展时期。此外,浅见纲斋的《楚辞师说》,卢东山的《楚辞评园》都是江户时期楚辞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楚辞和朱注大有裨益。

(三)近现代―日本楚辞研究的盛行期

日本史上最具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莫过于明治维,通过变革日本实现了从封建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开启了日本近代史。明治时代初期,汉学十分辉煌,曾经一度出现“和歌下落,汉诗腾贵”的现象。其中有关楚辞的研究成果斐然,据不完全统计,专著有二十种以上,论文在二百篇以上。[9]明治时期出现了汉文进行的楚辞研究,其中冈松甕谷《楚辞考》以及西村天囚的《屈原赋说》较之以往汉籍研究相比,无论从考证的精密度抑或规模而言,皆可堪称极富卓见的佳作。尤其《屈原赋说》在楚辞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成为日本楚辞研究的最权威论著。此外大正年间富山房刊行的《汉文大系》以及手稿本《楚辞王注考异》均极富文献价值,其中有些资料记载为中国楚辞研究者所罕见。

(四)当代―日本楚辞研究的鼎盛期

通过对楚辞相关文献的综合梳理不难发现,日本楚辞研究的多数成果基本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楚辞研究的范围以及成果形式和数量堪称中国除外的全世界范围楚辞研究中的翘楚。从研究范围来看,当代日本汉学家将目光从楚辞作品本身转向楚辞作者的身世,人生的丰富经历以及楚地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研究视角方面同样发生了转变,汉学家采取全新的研究视角对楚辞展开全新的诠释。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诸如青木正儿和赤冢忠等人。

对于楚辞而言,青木正儿从学生时代的阅读到晚年阶段的讲解和教授历经漫长的时期。他认为读楚辞当从《集注》本入手,兼及其他,可谓经验之谈。[10]并且著有《新释楚辞》,该论著在楚辞注释版中,有诸多独到的见解,代表了当时日本楚辞研究的新水平。赤冢忠是日本著名的楚辞研究专家,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哲学以及楚辞学研究。他著有《楚辞研究》一书,善于打通哲学与文学的关系以及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注重点面和纵横结合的论述,以此促进楚辞学的深入研究。此外,论文方面的成果更为突出,诸如:崔富章,石川三佐男的《西村時彦対楚辞学的貢献:兼述中国人心目中的屈原形象》,鳥羽田重直的《楚辞九辩小考:名称与分章》,阿部正和的《关于楚辞中的自然之音》,藤原尚的《关于楚辞集注的忠君爱国》,大野圭介的《楚辞中的南国意识》等从不同视角对楚辞展开了全方位的研究。

四.结束语

以上从四个特定时期对楚辞在日本的传播与接受的发展历程展开考察,通过研究发现日本汉学界在楚辞研究方面涵盖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其一,研究选题广而切实 日本汉学家的楚辞研究注重研究视角的独特新颖,具体表现在选题涉及面广泛,既有针对作品本身的研究,也有针对作者生平、世系、忧愁以及楚地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并且摒弃高谈阔论的倾向,多数针对为具体性较强的研究。其二,侧重细微考证,善于把握细节日本汉学家针对论证的问题,大都侧重掌握详实的资料,力求保证考据的充分。

综上所述,中国学者在对楚辞进行考察研究之际,既要从本土文学的发生发展这一实际出发,同时也需要具备以异国视角拓展研究的思想,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发现更多问题,引发更多思考,为丰富楚辞研究的宝库提供有益的智慧启迪。

猜你喜欢

江户楚辞时代
《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楚辞英译研究》评介
居酒屋的诞生
关于海外《楚辞》译介与传播的思考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楚辞》中“饮食”类动词语义场分布浅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日本江户时代史学发展受中国史学影响探析
以《诗》释《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