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诗词大会”为媒,浸润中国传统文化
2018-11-28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小学顾灵秀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第二小学 顾灵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古诗词学习,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中,有利于感受中华民族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此外,古诗词中丰富的节奏感、韵律美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往往忽视了最本质的语文味,使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缺乏相应的活力。具体来说,小学古诗词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内容理解,轻情境感悟。很多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往往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先把一些重点字词解释出来,然后通过串词成句,一句一句地翻译,最后把所有的句子翻译串联起来,形成了整篇文章的解释。在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后,让学生说一说从诗词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是怎样体会到的。就这样,一篇古诗词被肢解成了“内容理解”和“情感体验”两大部分。像这样的教学实践,忽视了意境的感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古诗词语言的诵读美感,导致古诗词教学课堂千篇一律。
二是教学形式呆板。古诗词的教学往往变成作者介绍、背景分析、文本翻译、内容理解、情感体验几个部分,在情境创设方面,简单地配一首歌曲或者配一幅图片,流于表面,并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入情入境。
三是缺乏自主思考。一些教师只是简单地浏览一下教参就去上课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语言也比较生硬,在朗读示范时,并不能带给学生至情至美的体验。
那么如何改变这个现状,让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堂焕发崭新的生命力呢?前段时间,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推出的文化节目《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火遍中国,而这位气质如兰的美女主持也印证了一句俗语“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观众对她的评价——“董卿的气质里藏着她所读过的书”。看了这些节目,引起了我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巧借形式,播撒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中国古诗词大会》节目中,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意味,舞台背景的设置也富含深意。其中,场上的“曲水流觞”,更是直接体现了该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诉求,而主持人不时脱口而出的名句也为该节目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接下来比赛环节的设置更是妙趣横生,文化味儿十足。每位选手开场及结束时都会引用名句,信手拈来,为这个节目增添了情趣性,而台下评委的点评更是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彰显了文学大家的风范。无独有偶,央视另一位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主持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也是有口皆碑。常言道:“诗以咏志,古人和诗以歌。”诗词本来就是可以传唱的,只不过在几千年岁月的流逝中,传唱的部分失传了,不得不说,这是中国人巨大的遗憾。但在这档节目中,诸多音乐界和文学界专家联手,通过为古诗词谱曲,请经典名家传唱的形式,赋予了诗词崭新的生命力,让千年前的诗乐文化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些经典的古诗词在众多艺术家的激情演绎下,焕发出全新的活力,尤其是其中有很多诗歌都被编入了中小学的语文教材,所以小学生观看节目后,对中国古诗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我想在班里也可以模仿“中国诗词大会”和“经典咏流传”节目组的做法,开展古诗词打擂台竞赛、唱诵古诗词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多方协作,创新形式,激发兴趣
1.家校合作,多方携手举办擂台赛
由于本校成立了家委会,因此我想可以充分借助家委会的力量,家校携手,共同讨论本次比赛的方案、试题、活动规则、评委人选的任命等。有了家长的参与,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促使家长全方面了解学生的古诗词底蕴,从而更积极地帮助学生丰富诗词积累。那么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首先,语文老师可以借助家长会的契机,或者借助微信、QQ等方式向家长们阐明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计划以及需要家委会成员帮忙的事项等,争取得到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然后组织家长们自愿报名参加本次活动,最后统计报名人数,合理分工,开展活动。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除了借力家委会以外,学校的音乐、舞蹈老师都可以成为活动的好帮手。比如在模仿“经典咏流传”节目时,可以在和学生商议的前提下,选定哪些经典古诗词作为此次谱曲的对象。然后请音乐老师和舞蹈老师帮忙,每周一节课教授最基本的谱曲知识和舞蹈动作、队形设计,接着,创作能力强的同学可以组成小组进行发挥性创作,独立设计作品;能力薄弱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流行乐曲,根据曲风,为其选择相应的古诗词。最后,自由组合成小组,选择相应的表演方式完成对作品的诠释。这样,照顾到了各个层面的学生,既能让能力突出的同学各展所长,也不至于使能力薄弱的同学落单,做到了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发光。
2.分工明确,积极准备
那么哪些准备工作需要家长们协同教师参与呢?比如,本次活动的命名、活动现场的布置、活动规则的制定、评委的任命、试题资料的整理、活动时间的分布、主持者的主持稿编写、活动经费的组织、活动现场摄像等。家长和语文教师一起讨论,从各自的专长入手,决定各自的任务分配。
3.活动规则的制定
对于古诗词打擂台比赛,本次活动周期较长,一月一次,共持续一年。分为个人追逐赛和擂主争霸赛。首先是个人追逐赛,由4位班级挑战者和班级剩余的选手团同步答题,共有4组题库,每位挑战者随机抽选一组试题进行答题。若选手团答错,则该题选手团的分数尽归挑战者。每位挑战者最多可答9道题。挑战者中得分最高的和选手团中答题最快最准的选手成为攻擂者,共同进入擂主争霸赛,争夺擂主席位。成功攻擂的进入下期比赛,继续争霸。
4.重点整理试题库
成员明确了各自的任务以后,活动开展起来会顺利很多。而在众多的任务当中,比赛试题库的整理工作很重要。那么出题的范围是什么?题库的形式又是怎样的呢?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从学生的读本《中国经典诗词》《经典诵读》以及一至六年级的语文书中挑选习题,制作成题库较合适。当然,还有一部分的试题是不包括在内的,考查的正是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不过,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价值取向问题,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所以,我认为从学生熟悉的《中国经典诗词》《经典诵读》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中挑选,整理成题库比较合适。
确定了出题的范围后,我们要明确试题的形式。这么多的诗词,以怎样的形式出题,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我们将借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的一些形式,从易到难,逐级递升,同时穿插评委的点评,使活动兼具趣味性和文化性。那么试题主要有哪些形式呢?比如“对句,填字成诗,飞花令,看图限时猜题,单选题,多选题,文字线索题,你做我猜”等。丰富多样的答题形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选择形式,既为本次比赛创造了热烈的活动氛围,又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喜爱更持久。
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让学生在感悟意境的基础上写出相应的诗句,或者将想象到的画面还原成图画,也可以将领悟到的意境和相应的图画匹配起来,这样能加深理解,灵活运用古诗句。同时,教师要将诗的意境与多元评价机制融合在一起,如在《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并描述看到的景象,由此感受诗人的情境。此外,教学评价不囿于授受内容,教师要建立大语文的评价观,将课内与课外、讲授与自主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的深层感悟。如在学完《赠汪伦》一文时,教师让学生在课后收集送别的古诗,通过群文学习,拓展提升。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层层渲染情境,带领学生和诗的意境融为一体,拉近古诗与学生的距离,才能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把握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5.活动的热身
在确定了活动的规则以及实施方案后,组织学生和家长提前熟悉相关的古诗词,包括熟读、背诵、抄写、默写、理解诗意、了解诗词常识、查阅人文历史典故,甚至可以请到社区相关的古诗词专家,为大家普及诗词文化。这样有准备的参与比赛,能使活动更有意义,让家长、学生、老师三方都能受益匪浅。
6.活动的收尾
我想,仅仅开展一次两次这样的活动未必能使中国的古诗词文化浸润人心,因此该活动需要持之以恒,每月一小结,期中一大结,期末大总结。大家融入自己的感受、体会、经验教训,为下次活动的举办提供更多美好的建议,促使活动不断完善,最终,师生和家长们都会受益匪浅。
三、借助更多平台,畅想未来
中国优秀的文化节目有很多,比如《朗读者》《中国成语大会》等。这些节目之前在中国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们老少皆宜,兼具趣味性和文化性。在《朗读者》这档节目里,其实朗读技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各个阶层的人员参与,通过朗读这一媒介,传达自己各种各样的情感诉求。各地朗读亭的设置,在班内可以让学生借助微信、录音笔等各种现代化设备的录音功能,把自己想要朗读的内容读出来并记录下来。每周一次,结合班级图书漂流等活动,推广班级阅读。这样,以文化节目为媒介,创新阅读形式,也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那么如何在班级中进行图书漂流活动呢?首先要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每人至少拿出1~2本图书,进行登记,贴上漂流卡,(有借阅时间、借阅人姓名、借阅人感言等几个栏目)粘贴在书的扉页。放置在各班的图书角内,在班级内进行漂流,老师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言。
其次,要编辑《学生读后感选集》。图书经过漂流后,漂流卡上一定有许多好的读书感言,从中精心挑选,汇编成《学生读后感选集》。
再次,在班级博客上开设图书漂流活动的专题,师生可以把读书过程中摘录的经典段落、读书感言或是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在博客上自由发表,相互交流,分享读书的乐趣。
最后,在比赛表彰阶段,书籍方面,评出十本阅读率最高,最受师生欢迎的图书进行推荐。学生方面,选出图书漂流之星(以学生阅读的图书数量与质量为依据)。
在班级阅读推广的基础上,再引进各类优秀的文化节目,汲取节目智慧。但是仅仅通过一两档节目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吸收更多优秀的节目文化,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使其渗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熏陶渐染中,爱上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
此外,这些节目毕竟远离大家的生活,我们如何让高深的古诗词文化走到学生的身边,让它们变得通俗易懂,乐于接受呢?形式上肯定要创新,目前我们做的只是模仿阶段,在模仿的基础上,我们要总结出规律,根据各个学校、班级、学生的实情,激发教育的智慧,集众人之力,创造更多新颖的形式,争取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总之,古诗词给人带来艺术与情感相融的审美体验,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营造古诗意境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获得立体感知,从而将情景、心物彼此交融,让学生品味词句,感受韵味,体味情感,让学生领略到古诗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