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18-11-28陈雅雯
陈雅雯
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载体、平台和巨大信息资源。将微信平台应用到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以及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强化高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以及党建工作,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序运行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微信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现状
(一)辅导员队伍对微信的重视程度不足
微信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新媒体的及时性、交互性、可重复性以及可拓展性的优势,对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认知模式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大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对微信平台缺乏客观全面的了解,对其定位也比较单一。一方面,很多教师的工作重心放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忽略了微信对学生的渗透性影响,仅仅将微信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不能将微信平台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对微信的重视程度不足,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错位,难以发挥微信的真实效用。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与学生的朋友圈之间缺乏交集,导致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而学生也无法及时的向辅导员老师寻求帮助,削弱了微信在师生之间的纽带作用。
(二)微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盲目性
从目前的高校微信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其工作的开展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难以依据微信平台的特征和性质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较为繁杂琐碎,大量的日常工作占据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因而很多教师难以给予开展微信思想政治充分的时间,其内容设置缺乏设计规划。其次,难以把握微信平台信息传递的机制和原理,仅仅将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挪用到微信上,,甚至将其他高校和院系的活动信息进行复制转发,难以适应本地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认知特点。最后,高校辅导员对微信平台的应用具有机械性,仅仅将微信作为信息发布的平台,却忽视了其交互与育人功能,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理念,难以保障其工作的开展的实效性。
(三)缺乏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规划。
虽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教师对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缺乏积极性和科学规划的现象,但也有部分的高校辅导员具备对微信平台的客观全面认知,充分意识到开展微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能够深入的把握社会热点话题和舆论方向,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管理和党员建设工作,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指导等服务。与此同时,令人遗憾的,很多高校相应的基础配置和顶层设计并不尽如人意。高校缺乏对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监管,没有建立权责一致的责任机制,更无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和教育培训计划,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多依赖于个别年级、个别辅导员的孤军奋战。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缺失,使得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举步维艰。
二.微信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树立网络教学的战略意识
发挥微信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真实作用,需要辅导员正确的认识到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作用,并建立其科学的战略意识和主体意识。一方面,各高校要强化高校辅导员对网络教学的全面客观理解,动员高校辅导员深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切身体会微信这一新媒体平台对学生影响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意识到网络环境对高校学生思维方式和机制观念的引导作用,明确利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沙泥俱下的网络环境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冲击,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意识。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高校辅导员的九大职能之中,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责任意识,以有效缓解当代高校学生对网络的过渡沉溺和依赖。例如,近日,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联合举办了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安全”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会议上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的深度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焕发新活力的重要增长点。高校要充分意识到网络媒体平台在课堂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数据在网络话语分析的应用以及高校微信平台的建设,以提高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1]。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和交流
发挥微信在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作用,能够有效增强师生之间的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要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创设创设良好的环境。高校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生活动态和现实追求,提高微信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服务性和渗透性,深入挖掘微信互动的平等性、开放性和去中心性,促进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和互帮互助,为营造健康和谐的互动交流空间,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认同感。其次,要完善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利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意味着要忽视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两者之间的应是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关系,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的宣传配合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线下的“落地”有了更好的教育成效,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是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造成其工作方式的僵化。例如,华南师范大学打造的微信公众号“紫荆青年”,正是该校“践行中国梦”思想教育的一部分。该公众号覆盖了3.5万名在校学生,其自主开发的吉祥物、表情包、主题漫画、微视频等产品,迅速占据了同学们的“朋友圈”,并且以短、新、快为特色的网上“青课”“微课”,将人生体验、家国情怀悄悄地融入了青年学子的心灵。“紫荆青年”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其开放、交互的教育特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强化了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知国情、明是非、经风雨、长才干[2]。最后,高校辅导员要提升其研判网络舆情和危机预警的能力,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密切关注网络言行和心理波动,以提高其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变能力,为学生面临的困难和冲突提供具有针对的建议和指导,以维护高校学生的身心安全。
(三)全面发挥微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职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辅导员在运用微信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我国网络领域意识形态斗志中的突出问题,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一方面,在多元思潮的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目标和行为导向的根本性职能,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时效性和交互性,帮助学生认清事实,明辨是非,以抵御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消解,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促进理想信念的树立。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将微信平台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的平台,以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道德责任意识,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守卫队伍。例如,近日,河南大学各支部以“迎接十九大召开、学习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在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搭建和优化了党员的学习教育平台,通过设计微信系统,实现了入党积极分子在线学习测试,并将“微党课”教育模式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和普及。这样创新的活动形式能够帮助学员在线进行自主学习和测试,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3]。
结论: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要发挥微信的即时性、移动性、互动性等网络特点,可以紧密契合当代高校学生思维模式和行为状态,打造线上线下班级同构、学习生活资源同步、教师学生交流同行的网络思想教育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促进高校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