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麦秆画课程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8-11-28金所银
⦿金所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将目标锁定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来适应教育改革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民间美术资源也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和艺术性被赋予极高的开发和挖掘潜力。其中麦秆画作为民间美术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渊源和审美特性,在一些地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为小学美术课堂资源开发提供了思路。麦秆画顾名思义就是将麦杆这一自然资源制作而成的剪贴艺术。虽然麦秆画有着独特艺术特性,但其在地方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施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教师对于麦秆画的专业技能不足,学生学习麦秆画缺乏理论系统。其次,课程时空无法保障,不同学校重视程度不同等一系列的问题都严重阻碍了麦秆画在小学课堂的发展壮大,学生对于传统美术的认知也无法全面化。本文就是从小学美术课堂麦秆画实施的问题着手,找出可行的资源开发道路,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一、麦秆画在小学美术课堂开发中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国家教育部已经将一部分麦秆画创作列入美术教材。比如王华平麦秆画《富贵吉祥》被录入人美版河南省三年级下册教材22课《麦秆的创意》。但是,多数美术教师没有系统专业的对麦秆画做过学习,对于课程的讲解也就无法深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无法完全从教师的讲解和操作中领会麦秆画的精髓。
(二)麦秆画课程时空保障不定 新课改规定,中小学教育中民间美术要占据一定比例,体现民族特色,发挥民间艺术的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为小学美术麦秆画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政策。但是,每周有限的美术课程是无法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的麦秆画进行完美诠释的,麦秆画教学内容与教学市场的冲突不利于学生更多的与传统艺术沟通交流,艺术的传承也就无从谈起。
(三)学校支持力度不够 以上两种问题的出现都与学校的支持力度息息相关。学校不给与足够的财力物力支撑,美术课堂麦秆画教学就无法顺利进行。麦秆画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对麦秆画进行赏析,学生透过麦秆画对民间传统艺术产生兴趣等都需要学校对教师和学生在美术探索的道路上提供更多的支持,这也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另一种方式,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开拓视野。
二、小学美术课堂麦秆画教学资源的开发具体探索
(一)欣赏评述,整体上了解麦秆画 教师要对麦秆画的历史渊源艺术特征以及人文涵养进行讲述。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注意在讲解中多种形式结合,语言深入浅出。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及实体麦秆画让学生展开赏析。当然,教师可以借助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来对麦秆画追根溯源,麦秆画上的历史典故和经典人物都可以对学生讲解,让学生认识麦秆画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其他知识体系。当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麦秆除了作画还可以制作工艺品、坐垫、茶垫、草帽等,教师可以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麦秆变化的无穷力量,保持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兴趣。
(二)创作实践深入了解 想要真正了解麦秆画,就要亲自制作麦秆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乐于探求的能力。教师现演练麦秆画的制作流程,学生进行观察,在教师示范制作完成之后,教师让学生准备好材料,按照制作麦秆画的流程让学生尝试制作。在师生的活动中将麦秆画的技法,步骤进行实践性学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敢于创新。制作完成后,可以将学生所做的麦秆画成品进行展示,阐述自己学习心得,相互评价,教师鼓励学生用于尝试,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和自信心。
(三)分组合作,自由创作 由于课堂时间教学有限,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也受到限制。所以,除了课堂上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相对自由。小组之间在进行麦秆画交流创作的时候注意明确分工,每个小组成员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及时交流,为教师美术课堂的展开积累素材。
(四)学生与麦秆画工艺制作者的交流 教师想要丰富麦秆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内容,离不开与麦秆画艺术传承人的交流,学生想要更好地发扬麦秆画这一传统艺术,也需要与麦秆画传承者的互动。师生在对麦秆画传承者的创作环境,制作流程进行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到麦秆画的艺术魅力,以及坚持这一工艺的人们的努力,会对麦秆画有一个情感上的升华,更有利于学生创作麦秆画心态的转化,更加认真,热情地投入其中。教师也可以从中找到更多课堂没有的东西,来延伸课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美术教育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教育界对于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趋于丰富全面。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艺术熏陶对于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小学美术对于麦秆画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在不断丰富美术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艺术作为一项宝贵财富,应该被传承延续,麦秆画之于小学美术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它极大丰富了学生学习美术的视野,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新鲜事物的欲望。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在麦秆画课程资源探索的基础上,去开拓更多适用于美术课堂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