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脑并用,促使孩子创造性学习
2018-11-28⦿高燕
⦿高 燕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作过一首儿歌: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大脑代表人的思维、想法,双手代表人的行动和技能,“手脑并用”不仅揭示了数学本质,能够使学生获得问题的解决,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人在数学课堂中多次尝试“手脑并用”,受益颇多。现在谈谈如何手脑并用,促使孩子创造性地学习数学。
一、用好学具,无可替代
适当的学具操作将会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境界,使他们对枯燥的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用好学具,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比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苹果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用好学具,帮助学生理清算理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就要求在研究数学问题时,把数、形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从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学具的操作,可促进这一过程的完成。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出示例题:25+9后,我让全班学生摆小棒。边操作边思考:5根和9根合起来是14根,14和20合起来是34。(5根和9根合起来是14根,这样又可以捆一捆,一眼就看出3个十和4个一是34。)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捆一捆,清晰观察、理解了为什么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三)用好学具,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 比如教学“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要让学生充分借助“平行四边形底乘高”的面积公式,指导学生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再想一想来认识理解“底乘高除以2或上底加下底的和乘高除以2”的来历。通过操作学具,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外部活动逐步内化为智慧活动,这样的“手脑并用”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用好学具,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恰当用好学具,可以让学生主动学习,从“玩”中学,从“做”中学。例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从学具操作袋取出1个圆柱、3个不同的圆锥,并分别将圆锥标上1、2、3,(圆锥1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2与圆柱等底不等高,圆锥3与圆柱等高不等底)教师出示以下实验要求:①比一比,把每个圆锥的底面、高分别与圆柱比一比,并在下表中填入“=”或“≠”。②猜猜看,分别用圆锥1、圆锥2、圆锥3盛水注入圆柱筒内,几次可以注满。③量一量,分别用3个圆锥作为量具向圆柱内注水。(圆锥筒内水既要盛满,又要一滴不漏地注入圆柱筒内),看看几次注满。(次数填入表中)
设计这样的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推导出了圆锥体积公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二、手势操作,强化感知
手势操作的优势就是通过用手比划、用脑想象、用眼观察、用口表述和用耳倾听等内外部活动的同时进行,使学生在头脑中迅速激活并深刻强化关于外在感知对象的清晰表象,使学生易如反掌地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数学模型等。
比如教学: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开出。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40千米,客车到达甲地后立刻返回,几小时与乙相遇?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即通过探索性的动手操作活动,来模拟问题情境,从而获得问题解决的一种策略。学生用手势进行模拟或动作模拟,从而很快明白做的路程是2个360千米,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指导画图,形成策略
画图应该是孩子们掌握的一种基本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画图学生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把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比如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三年级植树20棵,六年级植树的棵树是三年级的3倍,三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此题的大逻辑是:三年级种的棵树+六年级种的棵树=总数。可以让学生画枝形图:从条件入手画枝形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这就是用综合法来分析题中的信息。
也可以从结论入手画枝形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这就是用分析法来诠释题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的画图分析,问题就简单明了许多。画图,不仅让学生思维外显,而且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画图在具体形象和抽象数量关系之间架起了桥梁,让学生更好地理清了数量关系,降低了解题的难度。
对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实现“手脑并用”这才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从而促使孩子创造性地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