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卷命题特色
2018-11-28孟国乔
孟国乔
基于学生未来发展,开发全面体现语文核心素养评价的测评工具,这一直是命题者努力的方向。尤其是作为初中生学业水平测试的中考卷,命题者极为注重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素养理念,努力审视当前的语文教学。虽然一份语文试卷不可能穷尽语文素养,但是必须凸显它的核心元素,比如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语料的选择和试题的命制上,突出这些学科的能力要素,积极落实课标精神。基于部编教材的试用,笔者从学生核心素养与语文学科特质等层面,谈谈2017年绍兴市中考语文卷,该试卷由知识积累、文本阅读、语言运用三大板块构成,共计20题,后面有附加题,总分上限150分。试卷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色。
一.以选材为抓手,关注试卷价值取向
1.共享传统文化。现代文阅读第一篇是大文豪老舍的散文《吃莲花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乃“四君子”之一,它自古就成了文人骚客的情感寄托。从周敦颐的《爱莲说》问世以来,荷花更是以花中君子自居,人见人爱。老舍在济南的日子里,精心养莲,在他看来,莲花是美丽高尚的“花之君子”,只可观赏,对于那些把莲花当菜品的食客们极其不理解。老舍的小品文常常选择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素材,写出生活之趣。文章虽短,却文质兼美,情理交互,内蕴丰富。
本卷古诗文阅读围绕“典故”文化精心选材。选取了“新亭对泣”这一典故,围绕这一典故,摘录了《〈资治通鉴〉两则》,陆游的《追感往事》,引导学生体会典故的表意作用。本卷的附加题有两个小题,一为“诸子百家”流派的名句辨别,一为自然主义经典作品常识积累,以此引领师生重视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学习和传承。
2.融入绍兴元素。让学生感受绍兴特色,是我们绍兴卷的传统和使命。第1题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选用曹正文《说绍兴》的关键段落,选段凸显古城绍兴的风韵,涉及“桥乡”、“酒乡”等元素,让学生倍感亲切与自豪。第2题品味湖光水色,积累诗文名句,体现绍兴“水乡”特色,引导学生品味“水之情、水之智、水之美”。第4题名著阅读,选考绍兴名士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第18题关联古诗阅读,选考绍兴名士陆游的古诗《追感往事》,感受名士的文采和情怀。
3.关注社会问题。现代文阅读第二篇是《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这篇文章摘自近期的《南方周末》,是一篇辩论文。本文是由“2016年7月,美国通过要求强制标识转基因食品法案”新闻事件引出争论,正反双方就“转基因食品该不该强制标识”论题,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标识是否改变转基因食品给人的印象”、“强制标识成本是否太大”等方面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国际话题,事关人类发展的重要议题。各大媒体对转基因食品类的话题有过许多详尽的报道,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生活素材。
本卷任务型写作选入《人民日报》等媒体有关“快递垃圾”最新的图文材料,创设环保志愿小分队组织“快递垃圾何去何从”的实践情境,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议》微报告,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快递垃圾带来的社会问题,树立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等。
二.以设题为抓手,关注学生核心素养
1.指向作品核心价值。本卷的名著题设置两题,选择题和简述题。第一题考查《朝花夕拾》重要章节的思想情感,这是鲁迅先生创作此书的宗旨,也是这部短篇散文集的核心内容。该题既有对作品面上的整体把握,也有对重要章节内涵的深入思考。第二题表述题考查《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多次称为“老人”的创作用意,引导学生对这部小说主人公形象和主题意义的把握,对海明威写法的鉴赏。附加题考查的名著《沙乡年鉴》、《瓦尔登湖》也指向这两部作品的核心价值:自然主义。
本卷中文本阅读题设置也都指向核心内容。《吃白莲的》以作者对自种白莲的喜爱和对“吃莲花的”态度、误会为核心设置题目。《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以正反双方如何展开辩论为核心设置题目。《〈资治通鉴〉两则》以“江左夷吾”、“新亭对泣”两个典故及王导形象为核心设置题目。
2.指向学生思维发展。(1)关注思维的辩证性。名著阅读第2题,《老人与海》主人公名叫“圣地亚哥”,小说以“圣地亚哥”称呼他仅4处,以“老人”称呼他却有214处,要求学生结合人物形象,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这题引导学生在整本小说阅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这两个称呼对于小说人物塑造和小说主题呈现的不同意义,这种思考与阐述的过程就是一个思维的辩证过程。文本阅读第一篇文本中,“我”对友人的言行误读,要求学生探究造成误读的原因。这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篇散文的主题,从“我”和友人看待莲花上呈现的思想追求不同分析原因,这一思考过程也体现思辨性。卷中所采用的作文材料,表面上呈现的就是两种冲突对立的观念,从“更关注开头”或者“更关注结尾”单方立意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能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这两则的关系,立意会更全面合理。(2)关注思维的深广度。名著考查中,第1题要求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关注学生阅读的真实度、深广度,所设选项既有对作品面上的整体把握,也有对作品内涵的深入思考。第二篇阅读理解中第11题,以“在这个意义上,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真的实质等同、一样安全吗”句子为例,分析双方多次使用反问的表达效果。考查学生思考这篇辩论文使用语言技巧的效果,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本卷中的作文材料题如下:生活中,你是更关注事情的开始,还是结果?你可曾思考过两者的关系?阅读下面这组言论,按要求完成作文。出发,才能到达。(朱兆瑞)/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叔本华)/大自然中一切的结束都喻示着新的开始。(QQ经典说说)/我是环绕着一个圆圈而行的。越接近终点也就越接近起点。(狄更斯)本题通过一组问题和一组相关言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开头与结果”,体现了本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三.以关联为抓手,关注学生语用能力
学习中因为“关联”思维,积累得以加速丰厚;因为“关联”思维,疑问得以触类旁通。今年绍兴卷的许多题目便呈现了以下“关联”特点:
1.关联教材。纵观全卷,关联课内知识检测学生语用的题目比比皆是。在“知识积累”部分中,第1题虽然设置的语境是选自课外的文本《说绍兴》,但是考查的“幅、斑、篷、沧”这四个汉字在课内文中多次出现。名著阅读第一小题,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三个选项属于《朝花夕拾》,另外一项是关联课内鲁迅的其他作品。这样设题,一方面考查必读名著的理解,另一方面旨在提醒教师、学生要重视经典课文的文化积累。第一篇阅读理解《吃莲花的》作者是老舍,教材中有老舍的散文和小说,与教材形成关联。这篇阅读理解的第8题,探究造成“我”误读友人的原因,“我”和友人看待莲花的态度不同,与教材九下庄子与惠子看待“鱼儿出游从容”的原因相似。第二篇阅读理解《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是篇辩论文,八上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与之关联。
2.关联生活。学习的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生活能力与生活品质,把学习与生活割裂开来,在认识上是一种无知,在实践上是一种无能。本卷中一些设题,旨在从认识到实践引导教师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关联起来,以期实现“学用结合,提升语文能力”的目标。填古诗名句中第(7)小题,“中国传统文化为何能长久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因为她在不断地从人民生活中汲取营养,诚如朱熹《观书有感》所言……”引导学生积累的古诗文名句在真实生活中加以运用,使积累的名句成为鲜活的语言材料。第19小题任务型写作引入PISA理念,考查学生在真实生活中的语文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都将教学的视野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自觉运用语文能力,学会“活学活用”。
四.以效度为抓手,关注试卷评估功能
1.关注考点的全面性。全卷共分书写———知识积累——文本阅读——语言运用四部分,另设附加题。积累按照“字-词-句-文”的形式排列。阅读选用了文学性和非文学性两篇文章,采用面上略读和点上精读结合的形式,从文本的内容、形式、情理等各方面进行考查。语言表达在以文学性表达和个性化表达为主的基础上,兼顾分层评价方式的议论性表达和任务型写作的说明性表达。附加题关注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流派,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
2.关注能力考查的层次性。在考查汉字、名句、文章等方面,都关注学生能力考查的层次性。如,第1题考查的四个汉字,层次分明,呈现不同难易程度。第2题古诗文名句填空,40%为识记类试题,60%为理解性试题,而且理解性试题又兼顾了名句运用,能较好评价学生积累古诗文不同层度。本卷第8题,考查对作者情感世界的探究能力,属于评价分析题。首先要找到“我”对友人的误读的句子,在第四节中两人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必须细读才能读出误读之意。误读的原因分析,采用分层赋分方式。学生要深入到人物的人生态度,不要仅作表面的原因分析,如我喜爱莲花的外形,友人喜爱莲花可以做吃的,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可以看出“我”喜爱莲花,经常写诗,将莲花当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友人追求的是对莲花的物质享受。第三层次要上升到两人的审美趣味不同,“我”侧重于审美的追求,友人侧重于实用性。在回答时要逐层深入,关注能力考查的层次性。
3.关注能力考查的综合性。本卷中的文本阅读,有文学类文本、非文学类文本、古诗文文本。为此,命题过程中,关注语文的四个层面: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并以阅读的一般规律设置命题的思路与板块,以此考查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走向文本的核心价值。第12题,结合《转基因食品该强制标识吗》中相关言论,分析美国某教授对比试验的结果。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先看出试验一与试验二的结论,再结合材料去寻找原因,最后依次分析阐述。第18题,结合《〈资治通鉴〉两则》的相关内容,阅读陆游的《追赶往事》,联系全诗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考查学生古诗文的综合理解能力,结合背景理解陆游诗的大意,再理解划线句的大意,从“不望”、“亦无人”等词中可以看出陆游对当时政局的无奈、愤慨及陆游的爱国之情。
本卷语言运用部分,能力考查的综合性更为突出。其中任务型写作选入《人民日报》等媒体有关“快递垃圾”最新的图文材料,创设环保志愿小分队组织“快递垃圾何去何从”的实践情境,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快递垃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建议》微报告。本题给予的信息以随意的对话形式呈现,符合生活常态。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型写作任务,需要从零乱的材料中捕捉与提取信息,进行整理与归纳,按照任务要求以合适的语言创作表达。这是一道根据情境,综合运用读、写等语文知识,综合考查信息筛选整合能力、逻辑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并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