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2018-11-28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3期
关键词:留白园子萧红

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 徐 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留白”艺术的教学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恰当地实施“留白”,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一、导入“留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一堂课而言,课堂伊始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迅速地进入课堂角色,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并在学生进入意境后运用好“留白”艺术,将“意境”久久留住。课前,老师可以用美丽的图片、生动的小故事、优美的诗歌、有趣的谜语、精彩的课本剧片段等导入,这样在学生心里设置了悬念,留下了空白,那么在教师讲授新课时,学生就会聚精会神地听讲,使学生整堂课都沉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

例如,我在教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的《姥姥的剪纸》这一课时,在上新课之前,我先在PPT上出示了几幅剪纸的作品,让学生观察剪纸作品,并说一说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可以编一个小故事。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课堂发言十分热烈。接着,我趁势说道:“同学们,接下来想不想看一看作者的姥姥的剪纸作品呢?”同学们纷纷表示想看,于是开始了新课的教授。通过“留白”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设疑“留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一定要参考学情而设计。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拥有好奇心的孩子,他们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心,我们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设置问题,进行提问,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积极思考。

比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时,当学到“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这句话时,我便提问:“既然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心中有祖国’,那么如此爱国的肖邦为何在国家被列强瓜分时选择离开自己的祖国呢?”学生听后,同桌之间进行了交流,各抒己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想法,也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因为根据课文背景我们可以知道,肖邦其实是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波兰的,他是想在异国他乡,通过自己的音乐来激励波兰人民抗争,正如我国著名作家鲁迅一样,通过笔尖唤起人们的觉醒。又如在教授《爱之链》一课时,在学到课文最后“她轻轻地亲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脸颊,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亲爱的,乔伊……’”,我便让学生想象:“乔伊醒来之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各种各样的场景一一出现了,达到了课堂预设的效果。

三、插图“留白”,引发学生的自由想象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设计得特别贴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7到12岁的小学生对五颜六色的图画非常感兴趣,因此,小学语文课本到处都可以看到生动形象的插图,比如乌鸦喝水的插图,狐假虎威的插图,虎门销烟的插图等等,它们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我们要做的是在引导他们了解课文的过程中,智慧地借鉴课文边上的插图。除此之外,这些形象的插图也是教师实施留白教学的有力工具,教师在具体讲解课文内容之前,让学生先了解插图内容,进而轻松自然地将学生引入文章中。

比如,在教授五年级下学期《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一首诗时,诗边就有莲叶、荷花的插图,教师在讲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思时,就可以利用插图,让学生感受当时的美景。又如在教授《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右边的插图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词的意思,教师不用过多的语言,可以采用留白艺术,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来了解整首词所描绘的意境,这样既避免学习的枯燥,又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一举两得。留白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实施符合我国的教育改革要求,真正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感悟“留白”,放飞学生的无限思绪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利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过程。我认为应该是学生和文本作者的对话过程。唯其如此,文字才有生命力,教学才真正灵动起来,学生才真正走向了语文实践,获得了审美体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结尾处写道:“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在读完这句话之后,我意识到这里可以给学生设计一处“留白”,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萧红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多彩的园子、快乐的园子、自由的园子。玩累了的小萧红在阴凉处睡着了。如果她此刻做了一个梦,会是怎样的一种梦境呢?”学生们便开始编写萧红的梦境,基本上都是与在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有关。其实,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录,我们读一篇文章时,要联系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处境,从整本书去理解。作者萧红生长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军阀混战的年代。萧红三十一岁的短暂一生却命运多舛,历经种种磨难。此处越是把回忆写得美轮美奂,越彰显出长大后萧红命运的悲苦。课后还推荐学生找萧红的《呼兰河传》这本书仔细读一读,看看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间的关系,看看萧红的挣扎和反抗。这个环节的设计,巧用留白,关注了“学习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这一理念,树立了大阅读观,使阅读真正走向生活,走向深入,走向对比,真正让学生走近了萧红,走进了她那浓浓的童年眷恋和对现实的厌倦。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文本留白的利用。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留下教学空白,又要利用好“留白”,做到实处含虚,虚处探实,激活课堂,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创新思维,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留白园子萧红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园子匠
与萧红分手后
守在自己的园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