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语言哲学教程》简介

2018-11-28成晓光

外语学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程读本英语专业

成晓光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24)

《西方语言哲学教程》出版于2006年。编者的初衷是为了给英语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编写一本适合他们使用的西方语言哲学教材。由于当时国内没有现成可以利用的读本,国外的读本又不太适合我们学生的需求,便萌生自己动手编写的想法。

自1996年以来,编者为多所大学的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和博士开设西方语言哲学课程。给外语专业的研究生开设语言哲学课程出于两个考虑:一是,诚如刘润清先生所言,现在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论文中似乎有种倾向,那就是对自己那个小小的研究领域懂得很多,很有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却暴露出功底不够宽厚的弱点,尤其是缺乏人文性的、哲学性的解释,缺乏哲学上的理论深度;二是,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在研究语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对哲学解释的需求,语言研究过渡到哲学研究是一种必然。除了这两个考虑外,还要照顾到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特点,他们最好是读英文原文,而且他们毕竟不是哲学专业学生,给他们设计的课程内容应该是以介绍为主,而不是以专题研究为主。

国外的读本一般都是按照分析哲学的传统来选题,重点放在对语言意义的探讨上,选题分类一般围绕着逻辑与实证、意义与涵义、内涵与外延、真值、指称、存在、意向、语言的结构、类型、要素和功能等话题来展开。但对我们的学生来说,除了了解这些传统的选题之外,还要根据后语言哲学发展的趋势,结合我们的需要,更宏观地去研究语言与人的关系,因为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研究语言来更好地认识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行为。另外,作为语言教师,我们还要关心语言哲学研究对教育的启示。因此,我们没有把教程限制在分析哲学传统上,而是采用后语言哲学的视角,确定8 个题目,分别是:语言的本质、语言与意义、语言与实在、语言与思维、语言与心灵、语言与进化、语言与人类行为和语言与教育。希望通过这些题目能折射出我们的定位,即语言哲学着重研究语言与人的关系。

关于选材,由于篇幅所限,本教程只能选收30 篇选读。这对浩瀚如海的语言哲学文献来说,仅仅是沧海一粟,很难表现语言哲学研究的全貌。从时间上来讲,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近代到现代再到当代;从阶段上讲,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语言哲学论;从流派上讲,从形式分析学派到日常语言学派,从英美学派到欧洲大陆学派;从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经典论著上讲,从柏拉图到培根、洛克、康德、弗雷格、密尔、罗素、维特根斯坦、索绪尔、洪堡、萨皮尔、沃尔夫、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蒯因、卡尔纳普、塞拉斯、奥斯丁、塞尔、格赖斯、戴维森、克里普克、乔姆斯基,以及许多当代的语言哲学家。选哪位不选哪位?选哪篇不选哪篇?是不是经典的都要选?这的确是一个难题。最终决定还是从选题的角度出发,选取与以上8 个主题相关的、我们认为能够代表这8 个题目研究现状的论著。入选的作者不仅是哲学家,有些甚至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甚至是修辞学家,但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对语言进行哲学探讨,因此他们的研究代表当前语言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至于有些非常经典的论著,我们只能忍痛割爱。

本教程里25 位学者的30 篇选读中最早的是弗雷格,发表于19世纪末,最新的是戴维特,发表于1999年,时间跨度为100年。一个世纪的人类智慧结晶是一本教程所无法全面反映出来的。我们只希望它能满足语言研究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及其他有兴趣的读者的基本需求。另外,毕竟英文原文很具挑战性,加之有些哲学家的语言和风格晦涩难懂,因此,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理解,编者为每一篇选读都写了中文导读。希望导读能给读者理解主题内容提供帮助,以便能够比较顺利读懂并理解好原文。这也是本教程的一个特色。

猜你喜欢

教程读本英语专业
雏燕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Integration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and Speech Acts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挽碧制作教程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