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智学校分类技能的集体教学策略∗2017年广州市特殊教育小课题“培智学校班级中开展分类技能的教学之个案研究(编号:T2017095)成果之一。

2018-11-28石育清

小学生 2018年10期
关键词:培智智障物品

⦿石育清

一、问题的提出

《全国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在生活数学、绘画与手工等课程中,已明确提出了如“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标准,对事物做初步的分类”;“能按照品面图形的形状、大小或其他特征进行分类”;“根据身边物品的颜色进行简单的配对分类”等课程目标,由此可见,分类技能的培养是培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分类,即按照事物的性质、特点、用途等作为区分标准,将符合同一标准的事物聚集一起的过程或方法,它是衡量智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掌握分类技能对于智障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数概念等具有较大意义,而就智障学生尤其是自闭症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说,分类具备以下功能:降低环境的复杂性,有助于物品的辨识与寻找;形成结构化的场景,有助于稳定情绪;分类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注意力,促进动手能力的发展。

然而,由于智障学生在感知觉、注意力、记忆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思维分析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学习能力较弱,且在一个班集体之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使得相关教学十分有挑战性。

二、分类技能的集体教学策略

笔者从教学实践的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分析和反思,小结出一些做法,以供同行参考。

(一)从功能性角度出发确定教学内容 根据王宪钿等人的研究,分类水平从初级到高级可分为依据事物感知特征分类(如按大小、颜色分类)、依据事物的情境分类(如教室情境中的黑板、书桌、图书等可归在一类)、依据功用分类(洗发水和沐浴液都是在洗澡时用的)以及依据事物的概念分类(如巴士和轮船同是交通工具)四个阶段。智障学生和普通学生一样,在能依据事物概念进行分类之前,需要经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一过程会复杂而漫长得多,甚至会在某一阶段上裹足不前。然而,如果我们从功能性角度去考虑,对智障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行分析,则会发现,依事物情境分类和依据功用分类技能最为实用,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更有意义。因此,我们可在一定程度上跳出智障学生能力水平的限制,打破“最近发展区”的认知教学规律,更多地以他们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入手,筛选合适的分类技能的学习内容,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以丰富的游戏形式实施教学 针对智障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分类技能的集体教学应以游戏形式开展。

首先,将游戏模式固定下来。如长期地在生活数学课堂中安排“嵌塞”、“百宝箱取物”等活动,逐渐让每位智障学生感知或熟悉有关玩法与规则,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他们的表现,不定期更换素材,一方面帮助智障学生在熟悉的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贯通式,“换汤不换药”的分类活动促使智障学生掌握分类标准相类似的物品整理能力。

其次,在组织同一游戏时,可在素材呈现的数量、速度、区分度以及具体形式(具体实物或抽象图片)等方面进行难度的调控,让所有智障学生尽可能参与到课堂活动的同时,照顾他们的能力差异性。

另外,注意将分类技能训练与感知觉训练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运用视、听、嗅、味、触觉去感知物品的性质,继而辨别它们是否相同或不同。因此可从多种角度呈现素材,通过不同的感官刺激,培养智障学生对物品形状、颜色、音色、气味、味道、软硬和粗糙程度等的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将物品进行分类。

(三)在班级环境和日常生活中挖掘练习机会 一方面,在进行班级环境布置时,应考虑上墙或入柜图片和物品的可操作性,增进智障学生与环境互动的兴趣;采取直观形象的视觉提示,帮助智障学生感知物品的区别;通过不同的分类素材,利用多种物品为智障学生提供练习机会,诱导、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分类活动。

另一方面,可结合与生活自理相关的各种日常活动,进行分类技能的教学,实现处处有教育,时时可教学的理念。如在每日的文具、图书、衣服和书包的收拾工作中,指导智障学生按照要求分类整理个人物品;午休之后,安排集体的刷牙、洗脸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对有关工具进行分类等。

三、结语

分类技能的教学非一朝一日可以达成,它需要遵循“小步子,多循环”这条培智教育教学的铁律,在课堂内外进行反复的教学。而由“分类技能”转化为智障学生在生活中自然而为的“分类能力”,则需要带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地锻炼与运用,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密切联系,通过家校合作,共同实现此一目标。

猜你喜欢

培智智障物品
称物品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具身体验:培智体育教学的实践
智障儿童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全民健身背景下健美操在智障群体中的推广意义
图画捉迷藏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
找物品
创意,源自生活的可爱小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