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班班通 提升语文素养

2018-11-28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绣溪小学伍吉敏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5期
关键词:班班妙用天鹅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绣溪小学 伍吉敏

一、妙用“班班通”,激发阅读课堂“趣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帮助学生识记字母、字形,了解字义,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阅读课中怎样落实,首先体现在课文生字的认识和书写上了。

1.妙用直观演示功能

《天鹅的故事》共14个生字,对于四年级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迅速掌握大部分字的音、形、义,但像“窟窿”这两个字的字形辨析就有些难度,此时,教师充分发挥“班班通”的资源优势,形象直观地展示,让学生集体观察发现,教师适时用光驱将生字的重点部位闪烁提醒,学生就能充分认识到是穴宝盖,不是平宝盖,“生”的上面还偷偷存在的那一小横了。最后,利用“班班通”系统,引领学生正确读音,理解词义,指名学生在”班班通”上摹写,利用“班班通”的直观演示功能,让学生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窟窿”便深深地烙在他们的脑海中。

2.妙用动画建构功能

生字“塌”,笔划多,组成复杂,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写得过于松散、肥大,各部分占位不准确。面对这一难题,借助“班班通”动画建构功能,难题便迎刃而解。打开已做好的flash资源,在放大的田字格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如何落笔,才能更正确、更美观。在激烈的争论中,学生很快统一:“塌”,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下角的“羽”,左半边的横折钩与竖中线重合。此时再随着“班班通”里的“笔顺动画”进行书空,学生很快掌握了这几个注意点。

“班班通”在阅读教学的“识字、写字”环节中,通过生动、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瞬间集中起来,将他们的思维切入到认知冲突点、结构突出点和辨析疑惑点,从而实现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体悟“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杜威)。

二、妙用“班班通”,体验阅读课堂“本味”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阅读教学,多数教师依然依赖于烦琐的分析,师问生答的形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必须要求学生在阅读、表达的实践上下功夫,避免围绕知识条文、概念定义耗费精力。通过静心研究,懂得创新的教师就会借用多媒体这一平台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了。“班班通”集声形图文于一体,在深层阅读和理解文意方面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注重表达,引领深层阅读

《天鹅的故事》这篇文章讲述了一群天鹅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为了生存英勇破冰的感人故事,教育我们爱护鸟类,保护环境。文章比较长,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抓住重点,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获得自己的真实体验,作为教师是要费一番心思的。课前,我精心制作了PPT课件。其中一段天鹅破冰的动画我作了深加工,音频、视频结合。

在理解重点段落,实现体会天鹅英勇无畏,团结协作这一教学目标时,用多媒体出示了动态画面。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得抽象的文字变得形象起来,“冰冷”的铅字变得生动起来,看着天鹅像石头一般落下,“嘭”的一声,砸开学生冰封的“心湖”,学生的情感中的那份柔软被触动了。他们神色凝重,有的紧紧捏起拳头,有的瞪大了眼睛,有的却是脸色苍白,那份不忍、那份揪心,已深深埋入学生的心田,天鹅们的命运牵动着他们的神经,这时的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可是情感却在教室里漫延。静静的几秒钟后,我在重点句段处,引领学生表达自己的所思,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

2.拓展延伸,深化情感体验

每一个文本都具有独立的生命旅程,这个旅程是由“言”“象”“意”三维构成的风景,“言”是文本的物质载体,“象”和“意”是文本的情感世界。阅读教学,正是一个“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历程。

《天鹅的故事》在拓展延伸中能够让学生更为深刻地体验文章的“本味”,在学生“循文”“识象”之后,让学生“明意”。我运用多媒体资源出示了一段天鹅与同伴共同觅食,亲密嬉戏的画面,在轻柔和谐的音乐声中,同学们无限神往地欣赏着那些温馨暖人的场景,这样的视听效果让学生身临其境,他们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激起了他们爱护动物的强烈意识。凸显观“象”解“意”,文道统一,还原作者表达的“本味”中潜移默化,实现“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班班妙用天鹅
余数的妙用
一张图看天鹅奖
“热跑”天鹅
天鹅之死
难忘的“班班有歌声”
红梅少年
——重庆市永川中学初2016级6班班歌
“二”的妙用
“班班通”背景下微课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天鹅
班班通辅助提升小学数学课堂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