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表演为载体,让语言活起来

2018-11-28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张桥小学姜跃琴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35期
关键词:桂花狐狸词语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张桥小学 姜跃琴

表演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表演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在语文实践中广泛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借助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它的形象性,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学习语文,借助它的活动性,吸引学生都参与课堂。一个精彩的表演,可以帮助学生长时间投入课堂,努力地表现自己的才华,用一些知识和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爱上语文。

一、表演,让词语学习更形象生动

词语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虽然词语都比较短小精悍,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中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深刻的含义,将一些小细节、感情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而且词语是组成句子的基础,只有理解好了词语,对于句子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

例如,学习了《桂花雨》(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后,在文中会发现有一个词“缠”,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字的背后蕴含的深意,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一些提问。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缠”的理解,回忆一下自己缠人的事件,这样在表演时就能带入生活体验,就会更真实。

师:阅读了这篇课文,文中的“我”是怎么缠着自己的妈妈的?找几个学生来演绎一下,谁愿意?(老师指定一个学生饰演作者)

生:(带着撒娇的语气读课文)“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师:(读课文)“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读完学生就停下了动作,看着老师)

师(提醒):在我们的表演中,同学们能体会到“缠”吗?一次询问够吗?

生(恍然大悟,又连续地说了几遍):“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接着教师演示了平时学生在家缠着父母要零花钱的一个简单情境,老师饰演父母,在师生的不断表演中,老师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纠缠下,父母的真实反应,在回答时语气愈来愈不好,慢慢有生气的口吻,进而为学生解释这种一直、反复地说、问就是“缠”,帮助学生更形象生动地体会到它的意义。

师:在文章中,作者在一遍遍地问,缠着母亲,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通过演作者,好像平时自己向爸爸妈妈要自己想要的东西,感受到了作者的期盼,有点高兴。

生2:感受到作者很喜欢摇桂花。

……

“缠”其实在文章中也显得很不起眼,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联系语境,就能让人在细细的品味中感受到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期盼之情以及小孩子特有的调皮爱纠缠的性格,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亲昵。有一些情感的体会光靠语言进行解释是不够的,但是通过精彩的表演,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感受到文字下丰富的内涵。本文抓住了“缠”这个词,师生通过表演再次将语言描述的场面变得鲜活,通过反复表演,改变自己的语气、表情,贴近角色,不断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融入表演中,使得文章与学生自己的生活相联系,真正体会到词语含义。这样的“缠”从一个冰冷的词语变得立体、富有感情,使学生学习理解整篇文章更容易。

二、表演,让文本理解更丰富充实

对于还在上小学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给时间让他们去阅读文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才能完全明白文章内容,所以可以借助表演,帮助学生快速熟悉课文,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

例如,在学习《狐假虎威》(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时,这篇课文中有一段狐狸去森林吓唬其他动物的场景,为了帮助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细节进行体会,老师建议他们进行一段表演,老师在学生进行粗略阅读后找到五个学生分别饰演书中的动物,其余学生就在观看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学生在一开始都是随意站着,然后开始了书中的对话,结果就有学生提出了质疑。生:他们站的位置不对,书中明明写到“往狐狸身后一看有一只老虎”,所以老虎不该和狐狸站着一起,而是狐狸在前,老虎在后。学生还提出其他动物应待在森林的深处,学生继续按照书中的内容开始表演,老虎的扮演者一出场就左看看,右看看,狐狸的扮演者抬头挺胸地看着,学生将东张西望和大摇大摆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问老虎的扮演者)你为什么左右看?

生:想看是不是大家都怕狐狸。

接着继续下去,老师继续对细节提问。学生随着老师的提问思考,也将文章内容进行深入了解。

老师巧妙借助表演,让其他的同学作为旁观者,不断对表演内容进行纠正,使得所有学生都思考起来,学生都自愿深入读书,对书中的词句反复阅读和揣摩,走进文本中,把握细节,深入理解文本,慢慢摸索出动物的内心。通过表演,可以将文章反复进行深入阅读,感受一字一句的含义,提高学生感悟能力,在表演过程中,字句中的形象变得鲜活丰满,对文章的理解也更丰富充实。

三、表演,让课文复述更完整扎实

表演的过程,就是将课文反复阅读,学生在脑海里形成记忆的过程,并且学生自己有亲身经历,在复述时就能完整表达。

例如,在学生《螳螂捕蝉》(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后,想要看看学生到底有没有真正读懂这篇课文,于是给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扮演吴王,复述这个故事给自己的大臣听,学生站在吴王的角度思考,他该如何跟大臣说,学生经过思考和组织语言后,进行了表演和复述。师:(找到一名学生)王爱卿,你明白来龙去脉了吗?生:还是有点不太明白,不太明白螳螂捕蝉与攻打楚国之间有什么联系?老师表示认同,于是询问:微臣还是不太明白,“哪位吴王能够说明白其中的联系?”于是这位同学在原来的学生描述的基础下,对更多细节进行了描述,还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生:通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在看到前面的好处时,还要想到后面的一些威胁,如果我们按照之前的想法攻打楚国后,就会有像黄雀一样的其他国家在后面攻打我们,吴国到时就会被攻击。这样解读后,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白课文深层的含义。

思维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复述则能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复述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许多学生都不太感兴趣,通过这种角色的演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思考。

精彩的表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的内容,让学生的词语学习变得生动形象,让课文变得丰富充实,让复述变得完整扎实,还能有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只要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努力,长期坚持,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实践能力将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桂花狐狸词语
桂花
容易混淆的词语
做桂花糕
找词语
桂花蒸
打桂花
狐狸和猫
词语欣赏
狐狸
狐狸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