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的创新应用
2018-11-28江苏省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
江苏省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 张 帅
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通常是教与被教,即老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局限在课堂,而没有过多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新知识,打造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模式显得格外重要。由此看来,趣味学习的应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我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打造趣味性教学课堂提出几点观点,望给广大教师带来借鉴意义。
一、灵活掌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趣味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是起引导作用,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灵活掌握课堂纪律,在有条不紊中进行趣味教学。一堂好课的产生是需要教师和学生配合完成,此时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踊跃地回答问题,感悟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所学的知识。比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骑牛比赛》这篇课文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让学生们对文章有大概的了解,消除对陌生文章的胆怯心理,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法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骑牛士为什么摔不下来”等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要启发学生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刻苦锻炼获得,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真本领”的道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这个模式,培养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并从一次次的比赛中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他们意识到只有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并不怕失败,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从而升华文章主题,把学生们带到勇士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已经摔下来上千次了”。因为所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年纪比较小,理解能力较低,如果教师把道理传授出来,学生们记忆并不深刻,相反的,教师可以在这堂课中灵活运用趣味教学,把课文中的内容转变为一个小游戏,让学生们充分地参与进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让他们用玩具来进行比赛,在玩中体会骑牛比赛的乐趣,并能自己感悟出骑牛勇士的话的深层含义,继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深入贯彻趣味教学,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要想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并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教师也需要长期的学习,抛开现象看本质,要从根本上进行转变。同时,教师要与时俱进,使自己的语音变得诙谐幽默,并发挥自己的教学素养,开创新的模式。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司马光》这篇课文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可能就是让学生朗读课文,讲授司马光是如何想到这个办法,让学生机械学习,但趣味教学可以运用直观的方式或者情景教学的方式,用道具把学生带入此情此景中,从而引发学生们思考。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知识的内容进行快速的预习,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课本知识的内容进行段落的划分,排除生字词,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有初步了解。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和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司马光是怎样在紧急的情况下急中生智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以此来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丰富起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还要让学生联系到文章主题,表达对文章的见解,教师要对此进行相应的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学生记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实现共同进步,达到课堂预期的效果,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赋予语文课堂更多的趣味性。此外,教师还要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文章含义,提升他们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
三、学习源于实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习离不开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在实践中学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并从生活实际中获得情感的升华,从而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课本中的知识,还要贯穿生活实际知识,以便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学习与进步。
比如,在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水乡歌》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快速地朗读课文并标记生字词,做到有目标的学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划分段落,排除生字词的干扰,加深对陌生课文的理解。其次,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深入,比如“水乡什么多”可以引申到自己的家乡什么东西多,进而引发学生观察生活,仔细品味大自然的意识,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让学生在合作中趣味学习,如作者描写的水乡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以此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组织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趣味语文课堂的过程当中更加全神贯注,为之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定的基础。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创新应用既可以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也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帮助学生走进课堂,熟悉教师,在趣味中学习。学生也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领悟与体验趣味课堂,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