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8-11-28钟兆林
⦿钟兆林
自信息技术普及以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促进教学效率提升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水平,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而且也能高效学习数学,牢固掌握知识,实现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应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知识以外,还可以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能够将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动态的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再适时引导学生,学生将轻松理解知识点,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找角、摸角、折角、画角和玩角等环节,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初步了解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在画角的时候,教师不再为学生示范,而是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先显示一个点,闪烁几下后显示“顶点”二字。接下来动态的为学生演示两条边的画法,之后这两条边也闪烁几下,并显示“边”这个字。学生获得直观感受以后,可以抽象出角这个几何图形,从而巧妙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内容。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既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堂教学也获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应用信息技术,拓宽教学形式
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生性贪玩,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需要教师合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新颖、有趣的方式,确保学生把目光始终放在课堂上。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拓展了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提升[1]。例如:在“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几何图形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摒弃以往单纯讲解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活动实践的场所,发动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对此,教师要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组织学生开展互动式游戏活动,即拼图游戏,在拼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借助计算机画图来完成图形的拼接,这样一来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学习乐趣,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与学习。
三、应用信息技术,培养思维能力
对于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有效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掌握数学知识[2]。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将新知识发现与形成过程生动呈现出来,教师既教的轻松,学生也学得容易。例如:在“认识时间”教学中,时间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抽象、复杂的概念,而学生又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所以学习上存在很大难度。教师若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那样,为学生单调进行讲解,则学生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对时间的概念也认识不准确。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小朋友一天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各时间段主要做了哪些事,这样就能让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知识建立有效联系。为让学生了解1小时等于60分钟的概念,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动态的演示出来,学生观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后,能让学生对小时和分两个概念有一个直观了解,这样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换算。紧接着,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动画,利用动画效果来直接向学生展示分针与时针直接的准确关系,这样就可以轻松突破本节课重难点,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虑,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科教学与学习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现象、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适时适当地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此不断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高效起来。
【参考文献】
[1] 谷景娜.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3):146.
[2] 袁生龙.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0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