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字体现的家庭观

2018-11-28

文学教育 2018年29期
关键词:形体甲骨文汉字

龚 梅

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跟我们汉民族的文明紧紧相连。如果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汉民族的灿烂文化。汉字不仅仅是一个表意的载体,它还在诠释着人生状态,人际关系,伦理关系,家庭观。今天,通过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和考察,我们能够总结出汉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汉字是一种记录符号,正因为如此,即便时隔几千年,我们仍然能够从一些汉字中看出先人在家里的角色位置,历史分工和社会秩序感。

一.从汉字看家里的统一标准

古代的家庭规模比现在的家庭规模要大。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家庭形式即是累世同居,它最基本的特点是同居、共财、合爨。累世同居自汉以来,历经各朝有所发展,不同的历史时期,累世大家庭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是那种形式,古代的家庭是一大家族人,家里的人要孝亲尊长,不数典忘祖,上下有序。所以,古代要齐家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家”,《说文解字》:“家,居也。从宀,豭省声。”甲骨文“家”的形体是以“屋内有豕”为家。左民安先生在《细说汉字》中说:“从‘家’这个字可以看出,在上古时期人们的牧业是从养猪开始的,可见猪对人之重要。家是个会意字。”左民安先生的这一观点正说明了“家”这个汉字的构意。古代在造字的时候,“家”是个家族。古代的家里是小富即安的,人们能在家里养头猪,全家人有点肉吃,做点小买卖,这个家族就平平稳稳的。

家里需要什么呢?家里需要安宁。“安”,《说文解字》:“安,安静也,从女在穴下。”甲骨文“安”字的形体外边是一座房子,房子中间坐着一个人,这个人是一个面朝左的女人。“安”字的构意显示把房门一关,家里平安而又舒适。雷江红先生在《浅析“女”部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一文说:“‘安’的意思就是把女人安排在家里,限制自由,不准出三门四户,这样男人才得以安心。”雷先生的观点反映了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但是不管怎样,女居室中为“安”,“安”字给我们呈现出的就是在古代家里要有一个稳稳当当的女人。

要维护好这个家当然就需要宁。“宁”,《说文解字》:“宁,安宁。”甲骨文“宁”字的形体是在房子内摆放了一个摆着吃喝的器皿,表示非常稳固,非常安宁。形体中的“丁”字表示读音。金文“宁”字的形体多了一个“心”字,“心”是义符,一个人心安了家里就安宁。要伺候好这个家,要回家安顿下来吃饭就要有心。

所以“宁”就是要带着心回家吃饭。全家人要稳定,要富足,要有统一的标准,所以家里还要供个牌位,这就是祖宗。“宗”,甲骨文“宗”字的形体外部是房子,在房子里边有块灵石,这块灵石就是祭祖的,在房子里表示这儿就是宗庙。《说文解字》:“宗,尊祖庙也。”所以“宗”由“祖庙”引申为“祖宗”。祖宗是家族人遵从的标准,他是全家人精神的寄托,他能够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

以上列举这些都是在房顶底下进行的。但是房顶底下不能宠孩子。“宠”,《说文解字》:“宠,尊居也。”家里不能宠孩子,在家里宠孩子就像是在家里养一条龙。谁敢在家里养一条龙呢?这样肯定会把孩子宠坏。所以古代家里的孩子要无条件听从父母的命令。

总之,把家里的事情都按照这些字处理好了,那每个人就找到他的位置了。

二.从汉字看严父慈母

家里都有长辈,我们每个人都有父亲母亲。父亲母亲在家里的作用是什么呢?古代对父亲母亲的形象描述是严父慈母。父亲在家里的权威就像天一样,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子女对待父母要毕恭毕敬,父母的话必须听从,绝不能违抗父母的命令。这些观念在“父”、“母”两字上均有反映。

“父”,《说文解字》:“父,矩也,家长,率教者。”甲骨文“父”字形体是一个人执着仪仗,这是父亲的形象和父亲的功能。父亲在家里就是威风凛凛的。所以父亲永远都是家里的规矩。《仪礼》:“父,至尊也。”古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倘若只生孩子,不给孩子立规矩,不能把孩子带出一定的门风来,这就是父亲的失职。母亲有没有功能呢?“母”,甲骨文“母”字形体是面部朝左半跪的女人,双手交叉在胸前,两个点表示乳房。这就可以看出,有乳房能够哺育婴儿的这个女人就叫作母亲。在古代,女人生了孩子一定要养,母亲一定要哺育婴儿,这是母亲的天职。古代不会有人问是不是母乳喂养,她生了孩子,一定要母乳喂养。所以母亲的功能相比父亲来说更为重要。母亲是孩子的精神哺育者,母亲是慈爱的,所以古代母亲又叫“家慈”,这个称呼就是母亲功能的一个反映。父亲是立规矩的,比较严苛,所以,父亲又叫“家严”。这个称呼也反映了父亲的功能。

三.从汉字看夫义妇顺

夫义即是作为丈夫应尽的道义。丈夫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是家里每一个成员的依靠,他有责任把这个家庭建立起来,并且要让这个家衣食无忧,他要有道义。妇顺即是妻子必须顺从丈夫,要以丈夫为中心,把丈夫说的话当做要遵从的标准。所以妻子必须听从丈夫,顺从丈夫,要尽心尽力服侍丈夫,不可有所逾越。这些观念在“夫”、“妻”等字上有所反映。

“夫”,《说文解字》:“夫,丈夫也。从大,一以象簪也。”甲骨文“夫”字形体下面是个“大”字,“大”就是站立着的一个人,“大”的上面有一小横表示头簪形,这就是“以簪束发,人已长成”。“夫”字的构意就是一个人把手伸平叫作“大”,长大加簪叫作“夫”。因此丈夫就要顶天立地,要以身作则,带领家里的每一个成员,端正自己。所以当一个人可以做夫时,他对社会、对家庭必须要有一种承诺,要有一种担当。

“妻”,“妻”要比“夫”复杂得多。《说文解字》:“妻,妇与夫齐者也。”从许慎的解释来看,妻子与丈夫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此处的“齐”是相对于古时娶妻的礼节来说的。因为古时男人不只娶一个女人,还要娶妾,妾的地位没有妻高。古时候妻子跟丈夫相比,其地位还是卑贱的。妻子在家庭里,只能是操持一些琐碎的家务,侍奉公婆,生儿育女,传宗接代。不仅如此,妻子的言行也要受到各种约束。我们不仅从丈夫、妻子的角色的分工上看出妻子与丈夫的地位不平等,还能从“妻”字的形体上看出妻子与丈夫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甲骨文“妻”字的形体,下边是一个妇女,此人面朝左跪着的,上边是蓄长发的形状,右边上面有一只手。对于“妻”字的这一字形的构意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只手是在抢女子,即捉女为妻,这与上古抢亲的风俗有关。另一种说法是这只手是丈夫抚摸妻子的头发之手。不管哪种说法,总而言之,这只手是融合进去了,演变成现在的“妻”字。显然,可以抓住女人头发的只有丈夫,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古代的妻子是受丈夫管控的。再者,儒家思想大力倡导的“夫为妻纲”也足以说明,古代在一个家庭中妻子必须服从于丈夫。丈夫的一切行为和想法,妻子都必须要赞同和维护。《礼记》:“夫者,妻之天也。”这表明做妻子的要尊重丈夫,妻子要像尊重上天一样尊重自己的丈夫。这些反映出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

四.从汉字看男主外女主内

古代社会主要是农耕社会,男子由于有强壮的身体,有较强的劳动能力,所以男子成为了农耕的主要承担者。女性由于娇弱的生理特点无法从事繁重的农事活动,所以女性只能在家里操持一些琐碎的家务。

从“男”、“妇”两字的汉字形体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夫妻在家里各有分工。“男”,甲骨文“男”字的形体右边是一个犁铧一样的耕田工具。《说文解字》:“男,丈夫也,从田从力。”男人用力于田。古时候男人和女人在劳动上有所分工,男人就是在田地里出力气的人,所以繁重的耕田之事由家里的男人担任。妇人干什么呢?《说文解字》:“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段注:“妇主服事人者也。”“妇”,甲骨文“妇”字的形体左边上方是一把笤帚,右边跪着一个女人,“妇”字的构意表示手拿笤帚扫地的人就是妇人。《四库全书》:“妇,服也,服家事也,夫受命于朝,妻受命于家。”这也说明妇人要服侍自己的丈夫,要操持家务。这和上文中“夫”、“妻”两字体现的夫义妇顺是一致的。妻子必须听从丈夫,顺从丈夫,要尽心尽力服侍丈夫,不可有所逾越。从“妇”字构意也看出妇人要服侍自己的丈夫,因此从“男”、“妇”两个字的构意我们可以确定男主外女主内的关系。所以在古代,不管家里的地多还是地少,男人得好好干活养家,不管这个家庭是贫还是富,妇人得拿起笤帚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这就是家庭的本分。

今天,通过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和考察,我们可以揭示出汉字蕴含的文化信息。正如滕宇鹏、吴昌两位先生在《从汉字看中国古代家庭伦理观》一文中说:“文字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它打破了语言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信息传向远方,是记录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为后人通过文字理解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和精神风貌提供了可能和最为直接的‘素材’”。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它为我们传递着各种信息。上面论及的这些汉字就给我们呈现出古代人的家庭观,这些汉字把每个人在家庭里的角色位置表达出来了,虽然它们带着历史痕迹,但是也代表了人原来的分工跟社会秩序感。

猜你喜欢

形体甲骨文汉字
高职体育教学中形体训练的价值与对策探讨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