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绿色交通方式及设施设计研究

2018-11-27田园赵艳云宁晓敏

设计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交通设施廊坊设计

田园 赵艳云 宁晓敏

摘要:目的(Objective)选取适合在廊坊推广的绿色交通方式,并提出设施设计思路。方法(Method)通过比较法分析各种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的特点,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选取适合廊坊的绿色交通方式,并从功能、交互、协调性及差异化四个角度,列举分析相关设施的设计思路。结论(Objective)适合廊坊的绿色交通方式有:地铁、快速公交系统、慢行交通、共享出行及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出行;在进行配套设施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设施的功能性,还应考虑人机交互性、整体协调性及区域差异性。

关键词:绿色交通 交通方式 交通设施 廊坊 设计

引言

绿色交通是指为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而发展的多元化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绿色交通模式倡导发展公共交通及慢行交通,限制小汽车交通,着力构建不同出行方式间的高效衔接换乘体系,以达到引导公民绿色出行的目的。城市交通规划设计者应结合城市的区位关系、规模、空间结构规划、人口密度、居民习性、通勤特征、景观风貌、生态情况等,选择适合本地居民出行的绿色交通方式。

廊坊地处河北省中部偏东,位于北京、天津、雄安新区三地中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在对廊坊市的综合交通规划及配套设施设计时,应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推广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以期增强廊坊交通的统一性、合理性、实效性、环保性。

一、绿色交通方式

(一)大运量绿色公共交通方式:随着以人为本、低碳出行、开放街区等规划设计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在规划设计交通系统时,不再单纯将拓宽道路、保证机动车通行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希望通过推广良好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来满足大部分民众日常出行的需求,减少拥堵,构建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大运量交通系统能够将整个城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安全、票价低等优势,能促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及时流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再加上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综合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能够快速提升城市综合发展的效率。

廊坊市地处“京津雄黄金交叉圈”;“北京新机场”大部分建设在廊坊市界内,距市中心仅26千米;廊坊的铁路、公路密度在国内处于前列。地理位置及政策优势,必将为廊坊带来跨越式发展,带动大量的人员及物资流动。因此,建设一条连接北京新机场、贯通廊坊中心城区的大运量城市交通干线极具必要性。

大运量绿色公共交通方式主要有地铁、轻轨、单轨以及磁悬浮列车。其中磁悬浮列车速度最快、能耗最小,但造价过高。地铁与轻轨、单轨相比,地铁车辆重量大、钢轨重、技术指标要求更高,建造成本也更高,但其具有列车编组多、安全性高、载客量大等优点。参考《廊坊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对上述几种制式进行综合比较,笔者认为,应在廊坊市首先建立一条连接北京新机场、贯通廊坊市中心城区的、以东西方向为主的地铁交通线。而在市中心的广阳区和安次区,未来可依据城市设施分布,规划建设环形线路加以补充。

(二)中运量绿色公共交通方式:中运量交通具有投资小、对地形要求低、建设工期短、与城市景观融合度高、乘车方便、可观赏风景等优点,能有效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主要包括现代有轨电车(Modem Tram)和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BRT)。

现代有轨电车主要采用超级电容储能或地面第三轨供电,摒弃了传统高空接触网供电形式,能较好地融入城市景观风貌。BRT采用集成调度智能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建造新式公交车站,是一种智能无轨公交系统,其最大运能与现代有轨电车相比差别不大,环保效益也不差,而且具备初期建设成本投资低、运营费用低等优点。廊坊目前仍属于快速发展中的中小型城市,在新建中运量系统时,可能会面临运营初期客流密度低的问题,从财务效费的角度分析,笔者认为BR硬适合廊坊。

(三)慢行交通方式:慢行交通是指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主体的城市交通模式,符合我国“城镇化”而非“摊大饼”的城市发展思路。廊坊市中心城区及各组团区域的政府、医院、商业区等主要功能区在空间上较为集中,且处于平原地带,非常适合通过推广慢行交通,来解决市中心车辆拥堵、尾气污染的问题。要想推广慢行交通方式,则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现有的快慢交通冲突、慢行者行路难等问题。如建立公交专用车道(Bus Only Lane)以保障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及准点率。同时应设计建造相应的配套服务及景观设施,以保障步行、自行车用户出行的安全性、便利性、愉悦性。

(四)其他绿色出行方式

1.共享出行:共享出行方式主要包括共享单车、共享电动汽车、拼车出行等。共享出行能够避免车辆闲置所带来的浪费,还能满足无车人士的用车需求,是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綠色出行方式。例如,廊坊紧邻北京,许多市民的工作、生活都需要经常往返于廊坊和北京之间,据不完全统计,每天约有四十万人白天在北京工作,晚上回燕郊睡觉。而拼车出行不仅可以降低居民的交通费用,还能缓解道路拥堵,减少尾气排放。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停车区域、完善共享车辆的配套设施、设立多乘员车道(High-Occupancy Vehicle Lane,HOV)等措施来促进共享出行方式的健康发展。

2.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出行:节能与新能源车辆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天然气汽车等,政府应加大对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出行的支持力度,建设以保障运行为前提、规模适度超前的充换电及天然气设施网络。廊坊市区现设有5个电动汽车标准充电站,6个分散充电点,共包含65个充电桩,数量较少,应进一步完善市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及主要道路沿线的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二、绿色交通配套设施设计

交通配套设施有很多种类,包括公共交通候车设施、行人过街设施、休息设施、导视设施、车辆停放设施、景观美化设施、警示设施、分隔设施、照明设施、监控设施等。好的交通配套设施设计能够为用户带来安全、便利、舒适、愉悦,起到促进绿色交通的发展的作用。绿色交通配套设施设计不仅涉及到城市交通规划,还涉及到艺术学、建筑学、生理学、心理学、地理学乃至社会学等多个领域,是—项综合而又复杂的工作。设计师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可从功能、交互、协调性、差异化四个角度进行设计。

1.功能性设计:城市交通配套设施设计的核心是“功能”,只有满足必要的功能需求,才能称得上合格的设计。设计时首先可以从用途、规模与布局、安装与维护三个方面来着手。

(1)用途。有些交通设施用途单一明确,设计时把握好主旨即可,如信号灯的用途就是准确高效地传达交通信号。而有些综合性的交通设施同时具备多种用途,包括主用途和辅助用途。设计师应进行充分的用户调研,选择确定合理的用途。一方面应通过适当添加辅助功能以满足用户的身心需求,另一方面也应适可而止,避免华而不实的设计所带来的浪费。例如,在设计公交候车站的用途时,首先应满足乘客候车乘车的基本生理、心理及行为需求,设计包括遮风挡雨、休息、路线查询、照明、垃圾回收等主用途;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候车站点地理位置、周边设施、车次、人流量的不同,适当对设施的功能进行增减。如在廊坊市高铁站、火车站等大型交通枢纽旁的公交亭,可增设行李台、公交卡充售、自助售货等辅助功能;而在居民区内的小型候车点,可以只设一个信息牌,以显示车次路线信息即可。

(2)规模与布局。交通配套设施的规模主要取决于交通规划以及该设施所在区域的特点,如周边公共设施的功能、街道的规模、车流量、人流量等。例如,在靠近廊坊各综合医疗机构的地铁站内,应设置更多的候车座位及无障碍设施,以方便老年人、病人、残疾人候车。而在万达、新朝阳等购物中心附近建设的步行街道,应设置间隔较为密集、数量较多的公共座椅,以缓解逛街购物后的居民在负重步行返程时的疲劳。

那么如何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呢?首先,可以从空间的角度进行布局设计。如设计廊坊市的有轨电车站台时,在火车站等客流量大、路面宽阔的地方可设置成岛式站台,有利于人流疏散;而在广阳道、爱民道、金光道、银河路等建筑空间有限的路段,可以设置成侧式站台,以节省空间。其次,应充分考虑用户的行为习惯。如查询、购票等功能应设置在彼此临近处,应不影响等候及上下车时的乘客流线;垃圾桶应设置在候车座椅附近,方便用户就近使用。第三,布局时应考虑用户的心理感受。如候车座位应尽量面向视野好、空间开阔的方向。

(3)安装与维护。应通过合理的结构及材料设计,使设施便于安装、拆卸、维修、监测以及清洁。如在设计可移动式的公共单车停放设施时,主体可采用折叠式构架,下端设可锁死的滑轮,既满足使用时的稳定性,又便于拆卸和移动。又如公共座椅的座面应尽量避免采用难以清洁的织物和极易磨损的皮革,可采用环保舒适易清洁的木质、竹质、藤编材料。

2.交互性设计:设计师要充分考虑人与设施之间的交互关系,结合人因工程学及心理学的规律,提升用户体验,让交通设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首先,应保证用户的安全。如在候车站的行车道和站台之间应设置隔离用的栏杆;在地面的斜坡处铺设防滑材料;避免出现障碍物及尖角等。其次,要提高用户舒适性。如公共座椅形状应适合人的腰椎曲线;照明光源应柔和、避免炫光;公共座椅可位于顶棚下或阴影范围内,以避免强日光照射。第三,提升设施的可识别性、可达性及易用性。如廊坊市各地铁站入口应采用易识别的造型或色彩设计;增设无障碍高站台或升降装置以解决轮椅上下车的困难。第四,趣味化设计。如在慢行区域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交互性、美观性的景观小品设施,增加人与环境的互动,提升骑行、步行时的愉悦感。

3.协调性设计:交通配套设施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是城市风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观造型应美观协调,符合大众审美。一方面,不同的交通设施之间,可以运用统一的设计元素,通过外观风格的一致来实现协调性。另一方面,交通设施应与城市景观、城市文化相协调。设计时可以从城市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中汲取设计的灵感,期望达到外观乃至精神内涵层面的共鸣。

4.差异化设计:在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下,许多城市的建筑及设施设计呈现出千篇一律的现象,逐渐丧失了其地域特征,设计师应努力挖掘城市内涵,转化为设计元素,设计出具有地域特征的城市绿色设施。

协调性与差异化两者看似对立,实则内涵统一,好的设计应具备一定的地域特征,既能够与城市协调融合,又能够体现出与其他城市的差异性,这样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宣传城市形象的作用,还可以加深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廊坊自古地处龙文化与凤文化的结合部,有許多历史遗迹和典故,被誉为中国龙凤文化之乡;而在当代,作为一座新兴城市,又被誉为“京津走廊上的明珠”。廊坊文化以龙凤形象为表,以“大气、锐气、和气”为魂。(如图1)是笔者指导学生江军毅为廊坊市设计的无障碍BRT车站,其外观灵感来自于“廊坊”的英文缩写LF,侧面又似凤鸟尾部,造型现代简洁,展现出“大气、锐气”的特征,无障碍设计则体现了“和气”的文化。该案例既能与廊坊这座现代新兴城市环境相融合,又体现了廊坊的精神文化,同时也与其他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设计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

结语

本文针对廊坊特点,因地制宜地选取了适合在廊坊建设推广的绿色交通方式:地铁、快速公交系统、慢行交通、共享出行及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出行;本着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功能性、交互性、协调性、差异化四个角度分析提出了绿色交通配套设施的设计思路。以期达到促进全民绿色健康出行、构建低碳和谐城市、推动廊坊市跨越式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交通设施廊坊设计
学校区域交通设施设置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BUBA台灯设计
浅析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法律适用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浅析城市交通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恒大举牌廊坊发展许家印的如意算盘何在?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沪深上市交通设施产业板块2013年年报主要经济指标
Dynamic City, Langfa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