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刺绣与法绣的异同及在服装设计中传承创新的思考

2018-11-27邵芳

设计 2018年17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创新

邵芳

摘要:目的:在中国这个富有魅力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突破了历史的约束,刺绣工艺一直紧随脚步,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响当当的位置,这是一种古老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需要灵巧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相辅相成来完成,文章深入探讨中外刺绣的不同内涵、方法和技巧,使大众突破封闭的思维,也使中国刺绣能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下去,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与文献参考法深入探究和分析东西方刺绣的流派和艺术特征,以及刺绣技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近一步研究中国刺绣的创新与立足之地。结论:刺绣独特的技艺特征、文化内涵以及象征意义,都深深体现着浓厚的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气息。中国刺绣与法绣针法、材料、题材、文化内涵等方面有很多异同,这需要后人不断创新、调整与改变发展理念,刺绣就会更加发扬光大。

关键词:刺绣工艺 民族精神 创新

引言

刺绣的名称称为“针刺绣”。由于刺绣多为妇女所为,故又称之为“女红”。每种工藝都有特定而又深刻的文化内涵,当然,刺绣也不例外,刺绣“针”这个工具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刺绣的细腻文化内涵。“箴”,“针”的古字,《说文解字》曰“箴”缀衣箴也。古老的技术还不发达。下部是“威”字,是说明身体被刺时会产生一种威腻而又辣爽的感觉。除了制衣用的工具外,“箴”在后来还被特指为劝告。所以可想而知,“箴言”就是像针刺痛身体般的语言来激励心灵的告诫之言。

刺绣源于一种装饰手段,在丝、缎、罗、绫、棉麻等纤维织物等材料上,用各种材质的线,表现不同纹样和色彩变化。刺绣最早的功能是修饰衣服,用衣服上面装饰的不同来表示阶级地位的高低,这不仅仅有宗教传播的色彩因素,也侧面突出了统治者的通知权威,如中国的十二章纹章服制度,佛绣的象征功能一样,英国Opus Anglicanum(用金丝银线在丝绒面料上织画宗教故事,将宗教、人物和花草抽象图腾和自然动物)被用来传递教义信仰,主教的斗篷罩袍会用这类刺绣图案作为地位象征,刺绣族徽彰显王族威望。随着漫长的文明演进,刺绣逐渐演化成美化生活的装饰物,各个国家的刺绣均无一例外。当文明的进展和技术的进步到了一定程度,工艺技术有了更高的水平,附加在衣服,布料上的装饰就向精细化、奢侈化发展,刺绣成了一种秀美昂贵而又不失传统文化气息的艺术作品,它的审美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都得到了巧妙的体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工艺和美术发展阶段刺绣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中国刺绣的历史和发源

我国刺绣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尚书》记载,早在四千年前就已经出现衣服上作画与刺绣的传统服饰规定;把布当作画纸,把线当作水墨,把针当作画笔,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中国古人对刺绣的由衷喜爱与崇拜。贾疏云也曾经记载过“凡绣亦须画,乃刺之,故画绣二工共其职也”。可见,刺绣需要画与绣共同协助起来完成。

据文献记载刺绣创于虞舜,但丝织物不易保存,考古出土遗物目前发现仅到商周。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汉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中国的传统刺绣匠人们历经千年演化,不断开拓精化技法,最终在宋代达到臻至高峰的时期。这和刺绣体系里“画绣二工共其职”是有关系的,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成就以及工具和材料的改良,开始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在贵族和民间广泛形成推崇刺绣服饰的风气。

作为一门女红技巧,刺绣包含的实用性、装饰性、民俗性、技巧性成分,使这项技艺几乎遍于全国,生活习性、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认识观念的差别成就了刺绣工艺、品种表现的多样化,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刺绣风格。从地域上来分,可以分为精致灵气的苏绣、美观大方的湘绣、清新优雅的蜀绣以及尊贵豪华的粤绣,这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中国四大名绣。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别具一格的民间刺绣,如苗绣、羌绣、水族马尾绣等,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差异之说。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据《清秘藏》叙述苏绣“宋人之绣,设色精妙清雅,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刺绣图案多以山水、花鸟、人物、书画等各种传统题材。其针法技法多变,比较常见的有齐针、乱针、抢色针、施针、接针、滚针、虚实针等,在变化中有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它的刺绣技巧可以表现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八个字,如何把苏绣运用的游刃有余,需要后辈们不遗余力地努力探索,来寻找它的奥妙。

湘绣比起苏绣来说会更加有色彩的层次变化与明暗变化,黑白灰关系处理得恰当和谐,湘绣以动物题材为主,例如:鹿、虎、猫、羊、狮子等形象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绣的花仿佛能闻出香味,绣的鸟仿佛能听到它的叫声,绣的虎仿佛能从图案中蹦出来,让人爱不释手,深受后人的赞誉。

蜀绣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的绸缎的材料特别柔软细腻,软得像人的皮肤,然后再配合彩丝便会显得严谨精密,针法精细、针脚平齐、色彩明快给蜀绣赋予了魔力般的色彩,它所运用的针法有十多种,例如:晕针、切针、沙针、汕针等。在整个绣制当中,各种针法交叉使用,线的粗细长短再交叉配合,或若隐若现,或阴阳互变。这种技法既能表现花鸟鱼虫的细腻,又能表现山水的磅礴浩荡,是四川的弥足珍贵的瑰宝。

粤绣整体布局大方饱满,用色鲜艳,图案对比强烈,构图繁琐但紧致有序,针法变幻多端,擅于捕捉光的效果,光影效果强烈,具有西方油画的韵味。粤绣民俗气息特别严重,题材多为牡丹、凤凰、孔雀、鹿等这些色彩丰富的动植物为主,反映出当地人对生活的强烈热爱与追求,始终以热情奔放的态度面对一切是一种很明智的选择。

刺绣是中国最传统、最保守、甚至是最受大众喜爱的手工艺,在古代,手工艺人们都在作坊里传承和发展刺绣流程与技巧,然而在现代,艺人们已不仅仅局限在作坊里,家里也成了她们传承与做工的重要场所,这保持了手工艺人们悠闲恬静的制作状态,看似方便却限制了刺绣的创新与发展。无论时代怎么变,人们的想法爱好怎么变,都影响不了对刺绣喜爱的初衷,中国刺绣就像一个独立于尘世外的小世界,静静,缓慢地继续生长,从来没有被人遗忘,不论时尚如何轮转,她就在那里自有—方天地。

二、欧洲刺绣概述

刺绣的发源和功能基本相同,但在漫长的人类文明进展中,东西方刺绣工艺最终形成不同的艺术审美、风格特点和技术手段。贸易往来活动将中国刺绣艺术远传致欧洲,从此在欧洲皇室贵族间得到推崇,以至于在古罗马、古希腊成为极其时尚的流行元素,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身穿刺绣装饰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一点与中国完全相同,刺绣技法在宫廷服饰和宗教服饰中被大量运用,工匠们使用金线和银线制作服装,以展现荣誉和宏伟。百分之90%上的社会贵妇必会花时间和金钱来为自己精心打造一个精美的刺绣服饰,这是教养的体现,也是对宗教的一种信仰。在欧洲,最专业的刺绣艺人-般都是修女,因为修女有大把时间和精力来做刺绣这个工艺,她们也帮宗教做一些专业的纺织品,因而带有刺绣的纺织品跃然而出在古代欧洲,刺绣被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画布,这和东方的绣画部分相似。受到宗教、生活习俗、行为方式以及当地文化的影响,欧洲刺绣变得更加赋有艺术灵感。乘着工业革命的东风,欧洲十八世纪时期的刺绣工艺技术和表现形式有了快速的进化,Joshua Heilmann发明了第一台刺绣机器,“穿梭刺绣”和“连锁刺绣”工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所以在后来的产品制作中,效率得到了很高的提高,为刺绣在历史上画上了绚丽的一笔,更多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刺绣产品的细腻与精美。数字化和现代化科技、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使刺绣以多层次形式呈现。但无论未来人类文明往哪个方向发展,传统技艺仍然在历史的尘埃中仍然发出耀眼的光芒(如图1)。

三、中国刺绣与法绣的异同

中国刺绣博大精深,同“四大名绣”之首的苏绣地位一样,法式刺绣之于法国工艺文化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法式刺绣工坊甚至可以说是高级定制业界的无冕王侯。本文仅以中、法刺绣为例进行比较:

(一)题材比较:东方刺绣内容多为花鸟、人物和风景、佛像;而欧洲刺绣取材多则来源于宗教故事、教堂里的彩色玻璃、灵兽人形和充满故事性的图腾元素。

(二)风格比较:可能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关,中式刺绣与法式刺绣在表现上完全相反,中国刺绣追求干净、平整且光滑,而法式刺绣强调用2.5D立体效果展现图案。另外,中国刺绣常用写实的手法,山水花鸟图案形象逼真具有感染力,法式刺绣主张抽象主义,追求与具象相反的精神与灵魂,它最大的特点是立体的图案与丰富的色彩。最后,中式刺绣“小而精致”,法式刺绣“极致华丽”。法式刺绣的最大特点是服装上成型的图案立体而丰富,满足时装对于装饰之美更高层级的追求。

(三)材料比较:原料是中式刺绣与法式刺绣最大的不同,欧洲艺人们善于运用缎带、亮片、珍珠、贝壳、宝石、金属,这些材料组合的图案和造型更加多变而富有立体感,绣线用的材质很丰富,应有尽有,真丝、亚麻、绒线、金属等都巧妙地运用到了刺绣中,比中式刺绣显得更加丰富大气。

(四)工艺比较:法国刺绣技法丰富,在工艺上并没有固定的范式、不拘一格。法绣需要用珠片来配合构思,钩针结合珠片在构想的图案上进行刺绣,双手灵活的艺人刺绣速度车水马龙。法绣一般情况下会配合宝石、羽毛等材料采用锁链针法进行巧妙结合来完成一部精美作品。英国Opus Anglicanum偏好接针刺绣(Split Stitch),针法简单,但利用不同色线组合,可演变出丰富的变化。中国的刺绣讲究工整章法,通过一针一线,单一类别的材料,形成了复杂微妙的针法和变化,根据表现内容多采用传统的平针、套针、散针等针法,表现极为精致细腻,富于东方传统含蓄蕴藉的美学。从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刺绣的最高境界追求心、意、形合一,已脱离世俗层面成为一种高雅艺术。这和西方刺绣在风格、美学、工艺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四、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上的表现

人类的服装特点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演变后,刺绣慢慢在它身上演奏出了一个又一个音符。对服装的装饰贯穿了漫长的人类历史。在现代,各种服饰上随处可见它的影子,甚至帽子上、香囊上,袜子上,衬衫上都用刺绣来进行美的装饰。昔日中国人对生活最美好的希冀,无论贫穷贵贱或绣娘的思绪都落在这一方小小的绣绷上,绣娘们把这种美好愿望寄托在牡丹富贵、龙凤吉祥、麒麟祥瑞这些吉祥纹样中,吉祥寓意的图案被广泛用于服饰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逐渐形成了许多固定的装饰模式和装饰部位。

在现代服饰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服饰的设计已经可以包含相当多种的材质和题材,在百花齐放的服装题材中有一些虽然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总不乏材质上的平庸与乏味,喷涂的图案远远比不上刺绣图案的魅力,刺绣团所显现出来的气质超群,并且较为立体,可以在小小的服饰上凝聚相当多的艺术技艺。

近几年,刺绣在国际时装舞臺上的魅力,无论是CHANEL花园系列,还是KENZO的风靡一时虎头系列,各大品牌借鉴东方不对称花卉、吉祥神秘图案为题材,在时尚舞台上大秀了一把中国风,刺绣在服饰上的运用开创了新的复古与现代流行趋势;我国本土品牌设计师更是频频运用传统刺绣纹样确立自己的风格,活跃在巴黎时装周上的郭培、劳伦斯·许、曾凤飞等中国本土设计师坚持运用中国元素,陆续推出华美的高级时装系列,向世界展示了我大中华的服饰文化。2017年的楚艳“丝迹”发布,是对古丝路上延续至今的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间相生相依、相汇相化的发现和思考,在创新中展现了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文化理念(如图2)。

传统的腰封纹样来自于唐代牡丹图案,经过细致更改,结合从古至今的设计理念,进行再制作,展现出气势磅礴的盛唐景象;最吸引人的是牡丹式样的香佩,形神兼备又小巧玲珑,堪称一大经典之作,它的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织物,这个织物以婀娜多姿的牡丹为主体恰当展现了盛唐浓浓的神韵,香佩上面有盘扣作为装饰,巧妙精致,背面用刺绣的手法,细节满载,贵气十足。

五、中国刺绣在未来的传承和创新的思考

“六七岁的时候低下头拿了针,然后拾起头再看是华发苍岩。”正是刺绣艺人刺绣生涯的真实写照。传统的技艺正随着老一辈从业者的老去而逐渐消失。前些年带学生去苏州丝绸博物馆参观时请教馆内绣娘,师傅们说从零开始至少需要学习三年以上才能算是专业入门级绣娘,这一过程花费时间长还需要沉下心来,这个过程很困难,就像是一场修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的心态也变得浮躁,刺绣更像是一种习俗,是一种需要忍受孤独的工作。大多数年轻人不会选择这个短时期内看不到前景的行业。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链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一部分先行者去追逐未来的时候,只有少数手工艺人和设计师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愈加沉浸在探究针线和细节的精细度上,在来时路上寻找先人的足迹(如图3)。

2017年的楚艳寻迹系列,设计师借鉴东方禅意的日常装形式汇集东方汉服、西式礼服,融合现代织锦、缂丝工艺、数码印花、激光雕刻和刺绣技法再现古老面料和纹样;最终形成了一场古今中外丝路文明在当代时尚的文化撞击。

(如图4)这幅作品针法上采用的是传统乱针绣,但在作品表现上没有使用传统花乌的表现方式,采用素描的手法单纯填充阴影部分,画面清雅富有时代气息,如果用于面料的设计不失为一种创新手段。

中国刺绣发展趋势要想朝着更好的方向行进,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追寻和挖掘能让其生命力增强的源泉,这个源泉融合了很多东西,包括中国传统、中国元素、中国创新与西方传统等。对于刺绣这种古老的传统技艺,传承不只是隐匿在深闺的绣娘们的责任,如何将中国传统刺绣技艺完美地运用到服装上,如何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如何将传统刺绣纹样与现代服饰造型相结合,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在新的审美标准下,刺绣不仅仅局限于旗袍、汉服,要结合现代西方服饰对服装结构的解构、面料的设计、图案的设计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诠释东方独有的韵味,赋予全新的时代魅力,正是当代设计师们思考的问题,传承文化更是设计师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随着当今科技的进步,数字媒体等电子手段已经成为了当众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来源。如果把这些手段恰当好处地运用到刺绣当中,大众无疑会对刺绣有近一步的了解与钟情。刺绣与其说是民族的、国家的,倒不如说是世界的。刺绣讲究精细与微妙,万不可粗心大意,所以较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刺绣基本都借助绣娘们的手力,手工的技艺传承是刺绣的主要传承方式,但是现在我们所处的是机械化制造的环境,用机械化逐渐代替手工何尝不是一种给大众带来便利的生产方式?所以,这也就需要机械制造者开动脑筋生产制造一些更加便利、精准的刺绣机器,来帮助减轻人力负担。但是一味地完全用机械去代替手工难免会丢失一些中国特有的精神文明与文化底蕴,做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的机械化,并且结合手工技艺,使二者合二为一达到艺术审美需求的最高境界,才是最省时、最省力、最可观的生产规划,才可以达到创新与发展,当然,我们也更需要调整与改变发展理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继承和发扬光大刺绣这门传统又神圣的产业。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创新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