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校企协同”模式探索
2018-11-27陈珏钟香炜
陈珏 钟香炜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采用兼职工作的形式实现与企业的校企协同。为解决校企协同在时间计划与技术匹配上的难题,设计了“分段式”毕业设计课程模式。该模式在环境设计四年制本科毕业设计课中的应用获得良好效果,证实了其可行性與有效性。
关键词:环境设计 毕业设计 校企协同 课程
引言
毕业设计课程是一门体现学生四年学习效果的综合性课程,对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意味着要综合运用几年内所学知识技能去设计、分析、解决一个具体的课题。这门课程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次测试,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社会的能力,训练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方案中定位准确、构思创意独特。在设计风格、表现手法上寻求创新和突破,追求个^设计语言,能够胜任现代社会和环境设计就业市场的工作需求。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对设计程序(收集素材、创意定位、草图方案、正稿制作、作品展示)的学习和了解,掌握毕业设计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对环境设计的观念、思想、需求有全面的了解,并结合本专业及社会需要进行选题,完成一套设计作品。
校企合作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是高校产、学、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许多高校在进行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探索适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的“校企协同”模式,作为大学四年专业学习的大“汇演”,毕业设计课程自然成为“校企协同”实验的首选,我院也在近些年的毕业设计课程中,有意识地将课程创新模式引入,希望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本专业特点的“校企协同”之路。
一、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校企协同”的基础
校企协同是以校企双方各为独立主体,基于各自或共同的目标需求指向所进行的信息、知识、资源及行为合作活动,以期实现功能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校企协同的方式多种多样,参照美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形式,大致上可分为“交替式(全职工作)和平行式(兼职工作)”两种形式。作为四年制本科环境设计专业,需兼顾理论与设计实践两方面的学习任务,毕业设计课程在时间、人员配置、技术互助等方面均具备平行式(兼职工作)的优势,具有较为牢固的“校企协同”的基础,因此,平行式(兼职工作)模式是校企协同可行的方式。
(一)连贯充裕的课程时间: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一、二年级主要以专业基础课、理论课、技能课为主,学生处于技能学习的阶段,尚未具备完成“真题”的能力。加之课程时间段给“校企协同”形成了时间的限制。我院教学大纲中毕业设计课程为256课时,计八周,如果算上选题时间,实际可用时长可达十周以上,在这期间不再安排任何课程和考试,学生实际上获得两个半月左右的全职工作(学习)时间。另外,有意识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半期,结束后学生还有寒假及第八学期开始的毕业实习时间,把毕业设计、寒假、毕业实习时间加起来,学生获得近半年的持续工作时间,这为学生参与企业兼职工作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
(二)根据企业业务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人员分组:毕业设计课程的人员组成以小组构成。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导师提供不同的课题方向,然后是学生根据其特长、兴趣及能力组团,选择加入不同的导师课题组。导师课题组并非以具体的项目为导向,而是以环境设计大类划分,例如家居类、商业空间类、滨水景观、城市景观类等方向,这样划分有利于与不同企业的业务范围对接,有利于针对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爱好来选择合作企业,为企业提供适宜的设计人员,发挥每个人应有的作用。
(三)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身优势,实现互利共赢: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设计,近些年来,环境设计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前期设计调研和分析,重视对新设计理念的认知与提升,市场对设计服务的需求也不再只停留在美观与技术层面。这就需要企业增加投入,增加研究型人才配置,企业的人力及智力成本也随之上升。另一方面,随着行业的发展,对技术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的技能及经验很难满足市场需求。面对市场的新变化与新挑战,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学校有较为良好的研究环境与研究人才,而企业则可提供技术培训和实践的机会,双方可以进行技术互助,实现互利共赢。
二、“分段式”毕业设计“校企协同”模式
(一)环境设计毕业设计课程“校企协同”难点:企业可以为课程提供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真实项目作为课题,项目用户的设计要求更是形形色色,选择什么样的课题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课程的顺利开展和课程成果的优劣。环境设计项目有一定的设计周期,短则数周,长则持续数年。以课程导入企业单个项目之中来进行校企协同,时间的安排无疑是最为困难的地方。这包括与项目启动时间的衔接以及在整个项目周期提供有效持续的工作时间。此外,学生由于只经过三年左右的基础的专业训练,无论是实际的软件操作技术还是设计经验上,都与企业工作所要达到的标准与效率有较大的差距,这为实现“校企协同”互利共赢增加了难度。
(二)“分段式”毕业设计应对“校企协同”难点:“分段式”毕业设计是根据环境设计项目特点而提出的课程构想。市场上较为规范的环境设计项目一般由四个阶段:概念设计-方案设计一扩初设计一深化设计组成。“分段式”毕业设计就是分阶段来参与企业项目的协作。在这四个阶段中,“概念”及“方案”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的方式介入和参与,“扩初”与“深化”阶段由于受能力、经验及团队协作的限制,学生通过课程的方式介入还有较多障碍。
在“概念”及“方案”阶段,其时间周期较为稳定,一般情况下,不管是小项目还是大项目,甲方在“概念”阶段提供给企业的时间为2-4周,在方案阶段,则根据项目的大小,短期周期大致为2-4周,长期周期为数个短期周期的复加。从时间的分段来看,2-4周的周期可与毕业设计8周的课程时间相互衔接。因此,毕业设计可通过分段式来参与企业的具体项目。大纲规定的8周毕业设计时间能至少保证“概念”阶段的工作需要。如果此后时间安排上难以与企业项目步调一致,学生可自行进行方案设计工作,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课程。如果项目进展理想,由于可增加寒假及之后的实习时间,学生可以继续参与“方案设计”甚至是“扩初设计”等阶段的工作,可以与企业员工进行协作,增长技能,增加经验。
(三)“分段式”毕业设计课程优点:“分段式”毕业设计课程模式的优点体现在:1.在时间问题上能做到灵活控制,避免与企业和学校的教学计划产生冲突。最基本能保证满足单个阶段时间需求,同时也能兼顾后阶段的时间需求;2.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兼顾不同水平学生。学生的能力与专长各有不同,“分段式”的课程设置,对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可引导其向二、三阶段发展,对技术能力强弱的学生,可在第一阶段结束后,延续前期成果,转向课堂学习。3.发挥学校及企业优势,互惠互利。“分段式”毕业设计课程模式有效地解决企业在项目前期的智力投入难题,可以发挥学校的人力与智力优势,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充分挖掘一些学生的潜力,使其在参与企业项目中能够快速成长,兼顾学校与企业双方利益。
三、“分段式”毕业设计“校企协同”模式实践
该模式在我院2017届环境设计专业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课程中进行尝试,取得良好效果,大致分为四个步骤展开。
(一)项目的选择:我院毕业设计课程是导师制,根据导师特点及其所长,分属不同方向,学生再根据各自特长、喜好组团选择参与。以商业展示终端空间设计组为例,导师根据学生报名情况,综合考量学生的能力、特长,在项目选题期(毕业设计开始前两周)便与长期协作的企业进行联系,甄选与设计课程时间及难度相匹配的实际项目。最终选择“大朴家居用品品牌实体店形象设计”这一项目。
(二)时间安排:企业在获取项目信息到项目的启动会有一个较长周期,这一时间恰好提供了一个相对充裕的时间给学校进行选题及人员组成等准备。一旦准备工作结束,学校可按照毕业设计课程的时间计划来启动项目的运行,而不必等到项目真正启动。
(三)阶段性策略:由于是早于企业启动项目,对甲方的预期及设计概念方向尚未完全确定,因此在,在“设计概念”阶段应充分发挥学校人力资源的优势,尽量做到“多点开花”。在本例毕业设计课程中,对同一项目进行双组操作,即同—项目拟定不同思路与理念、风格相异的两组提案(如图1、2)。
(四)成果控制:为了兼顾企业及课程任务的双重需要,学生在最终成果的提交上也分段进行,首先是保证设计概念阶段的“市场调研”及“设计理念”这两部分的成果质量,因为这两部分成果将会直接被引入到企业的项目工作当中,应以企业的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为标准(如图3)。在“空间概念”的环节则以学校教学的目标为标准,强调学生大胆创新,虽然不一定能够符合企业的项目标准,完全被企业项目采纳,但能够在设计手法、拓展设计思维上对企业项目有建设性作用,其成果可作为项目的备选方案之一,与其他方案一起提交甲方,充实项目内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也能为下一步的决策提供参考(如图4、5)。
结语
“分段式”毕业设计“校企协同”模式在时间计划上富有弹性,能满足企业项目阶段需要,同时也能与学校的教学计划相匹配;在课程教学效果方面,能夠为不同水平与能力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操机会,有利于因才施教、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育;在“校企协同”的实践效果来看,该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其所需阶段性成果,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提供项目实操机会,甚至是后续实习的机会,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通过环境设计四年制本科毕业设计课程的检验,该模式具有良好实践效果,进一步证实了其可行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