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预防

2018-11-27黄万群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

黄万群

摘 要: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确保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名师生都必须强化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每项实验安全、顺利、成功完成。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风险预测;处置预案

高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确保实验室安全是高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实验室安全主要涉及用火、水、电、气安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严格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每名师生必须全面了解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规定,熟练掌握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将安全制度、安全规定严格落实到实验过程中。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做到指导教师带头遵守,组织学生专门学习,并将学习效果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强化学生的遵规守纪意识,杜绝违规操作,以确保每项实验任务顺利完成。

二、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提高个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实验室安全教育氛围

实验室安全事故多为人为事故,人的安全行为能够保证安全生产,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和构成安全事故的要素。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做好实验人员的预防性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和提高个人的安全行为,改变和抑制个人的异常行为,满足实验安全进行的客观要求。建议引入实验室安全培训考试平台,推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每名实验负责人必须承担本组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并制订教育计划,根据实验特点开展专题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实验人员本身也应主动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强化自身安全技术素质和处理事故的应变能力,树立牢固的安全思想,并要求受教育人签字,形成安全教育、培训记录,为有效预防实验室安全人为事故的发生提供基础保证。

三、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各级安全责任

根据实验室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开展专项安全检查、日常安全检查等,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预防能力,检查项目一般包含: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是否完善可行、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落实是否到位、实验设备运行情况、实验人员是否规范落实操作规程、实验防护措施、实验环境等。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应立即责令及时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必须限期整改,严禁实验设备“带病”运行,并做好检查记录。为更好地落实实验室的安全责任,签订各级责任书,明确各级责任,建立院系—实验室负责人—指导教师—学生等多级管理模式,各级要指定专人对实验过程进行安全提醒和安全监督,人人明確责任,层层落实责任。

四、建立实验室安全风险预测评估制度和预防机制

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这就要求实验管理者根据实验安全性超前预测安全风险,并对危险性进行评估,运用人为事故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原理联系实际,对实验安全事故进行超前预防和控制,做到预警于人。评估事项一般应包括:实验设备使用年限,保养期限内运行是否正常,可能出现某种故障,导致实验事故的发生;实验环境能否对人员造成伤害,如辐射性实验、有毒性气体实验、涉易燃易爆性物质的实验等,评估实验人员和实验室的防护条件;实验人员主观意识,如是否存在实验过程中精力不集中、擅自离开实验岗位、违规操作实验设备等现象,导致实验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实验本身存在危险性,如高温加热类实验、涉有毒性药品类实验、涉放射源类实验等,评估危险系数,明确安全等级。针对安全风险评估事项,制订专项的预防机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师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各类实验事故的发生。

五、制订应急处置预案,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为了有效处置突发性实验事故,严格制订周密可行的突发安全事故处置预案,建立事故处置流程,明确处置责任,针对预案安排进行事故处置演练。教育学生掌握前期处置突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在个人能力范围内有效控制实验事故的发展,减少或减轻实验事故造成的损失。

作为一名高校专职教师,需不断增强个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掌握安全防护知识,为维护学校和谐、安全、稳定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王永强.当前大学校园安全问题研究与对策[J].科技信息研究,2014(35).

猜你喜欢

实验室安全安全教育
基于Arduino与Python的实验室联动门禁报警系统设计
浅谈初中校园安全教育
信息技术在高校安全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实践构想
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及管理措施探讨
幼儿家庭安全教育问题漫谈
基于多角度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体系的探索与研究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