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
2018-11-27杨银
摘 要: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开展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思政类公共课教学的改革也比较关键,这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只有创新教学模式,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才能真正有助于思政类公共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的重要性和教学影响因素加以阐述,然后就思政类公共课教学的问题和优化措施进行了详细探究。希望此次对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研究,能对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在教学当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很大的阻碍。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思政类公共课教学的研究分析,能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一、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的重要性和教学影响因素
1. 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内容比较多,其中思政类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这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高职院校开展思政类公共课,能够有助于学生思想价值观的正确树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面对多元的思想潮流的冲击下能保持正确的判断思路,对学生意识形态的良好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从学校因素层面来看,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比较重视,但是对学生思政类课程的安排比较少,没有在这一方面加强重视,甚至是压缩思政类公共课的课时。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課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层面的因素影响也是比较突出的。主要是学生的思政类公共课的缺课率比较高,学生对思政类公共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这就必然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另外,思政类公共课教学过程中在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也对其实际教学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二、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问题和优化措施
1. 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专业化发展下,对于学科建设比较重视,条件好的学校在教学模式上都相对比较完善。但是条件不好的学校在思政公共课的教学模式上就比较滞后,教学过程中对思政公共课的课时压缩问题比较突出,有的是进行删减思政类公共课教学的目标,将教学目标进行简化,对教学成本采集分析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思政类公共课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对学生内在修养培养没有充分重视,造成思政类教学边缘化的现象出现。
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教学中学生的要求愈来愈多,学生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对传统的思政类课程教学的方法不感兴趣,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造成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质量低下。思政类公共课教学教师资源的缺乏比较常见,教学中教师人数不足,不能满足实际教学发展的需求,这就必然会影响教学的质量。
另外,面对教学改革的压力,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收效比较小。一些业内教育教学专家对思政类课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诸多教学模式的探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如对慕课应用以及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等,这些都能有助于思政类公共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从实际教学的现状能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的效率,对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依然是换汤不换药,造成教学效果体现得不明显。
2. 高职院校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优化措施
(1)进一步加强思政类公共课实用性。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这一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理论性比较强,比较枯燥乏味。新的教学改革背景下,对于高职院校的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发展,要充分重视提高教材的实用性,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将教材当中的实用价值充分地挖掘,注重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思维水平相贴近,与学生日常生活相靠拢,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促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程知识的学习当中去。公共课程的教学和独立课程教学相比较,面对的学生数量比较多,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大,必然会增加教学的难度。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将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延伸,通过简单方式将内容生活化,这样才能方便学生的理解。不仅要加强教学内容的知识性,也要充分重视通过贴近学生的思维水平,引导学生认识知识价值,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思政类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2)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和学生的课内外交流互动,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思政知识的学习环境当中。教师在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和学生平等地交流,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充分地尊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强化,以及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敢于上台演讲说话,对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等,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得到锻炼,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在思政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精心地进行准备,并能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的方案等,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3)教学的激情投入是关键。思政类公共课由于教学的特殊性,处在大的教学环境中面对的学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激情在课堂教学中鲜明地呈现出来,通过教师的激情来带动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情感调动。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也是教师外化自己知识的过程,是对教师自身魅力呈现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还要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通过有激情地课程教学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就有重要作用。教师教学当中能够激情地投入,学生就比较容易受到感染,如在教学过程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内容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艺术的作用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语言充满热情,这样就能将理论性的内容生动化呈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学当中的诸多问题,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应对。教学过程中注重方法的科学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希望此次对思政类公共课的教学研究,能为解决实际教学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谢军.高职思政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
[2]张运萍.高职院校思政之实践教学反思[J].课程教育研究,2017(34).
[3]何霞.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困境及应对策略[J].科学中国人,2016(12).
[4]刘永旭.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困境及破解对策[J].新课程(中旬),2016(7).
作者简介:杨银(1988— ),女,彝族,教育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