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明朝对朝鲜“仁祖反正”的态度

2018-11-27宗玲

东西南北 2018年18期
关键词:明朝朝鲜

摘要:1623年,朝鲜发生了绫阳君李倧废光海君事件,朝鲜通过议政府左议政朴弘者等上奏明政府“珲失道悖德”,请立倧。针对此事,明政府内部对于李倧是否为篡位,是否应该对其讨逆,是否应该封李倧为朝鲜国王展开了一场讨论,最终鉴于此时明朝在后金的威胁下需要朝鲜相助,而不能把朝鲜推向后金等方面考虑,明朝于天启五年二月遣使册封李倧为朝鲜国王。

关键词:明朝;朝鲜;“仁祖反正”

天启三年(1623年)三月甲辰,朝鲜宣祖国王的王后王大妃在国人的支持下,宣布废掉光海君,其《教书》曰:“我国服事天朝二百馀载,义即君臣,恩犹父子。壬辰再造之惠,世不可忘也。先王临御四十年,至诚事大,平生未尝背西而坐。光海君忘恩背德,周畏天命,阴怀二心,输款奴夷。已未(万历四十七年)征虏之役,密教帅臣观变向背,卒致全师投虏,流丑四海??使我三韩礼义之邦,不免夷狄禽兽之归,痛心疾首,胡可胜言。夫灭天理,敕人伦,上以得罪于宗社,下以结怨于万姓,罪恶至此,其何以君国子民,居祖宗之天位,奉宗社之神灵乎?兹以度之,量宜居住。”①对于废掉光海君的主要原因,朝鲜提出是由于他对明朝的“不忠”,例如萨尔浒之战中令将领“观变向背”。关于光海君对明朝和后金的“两端外交”,此前文章多有分析②。仁祖即位后实行不同于光海君的外交政策,决意联合明朝对抗后金,同时请求明朝对其册封。

一、仁祖即位前后明、朝鲜与后金形势

天命六年(天启元年)三月,后金遗朝鲜国书曰:“满洲皇帝致书朝鲜国王,如尔仍欲助明则已。不然,凡辽人之避兵、渡镇江而窜者,可尽反之??尔若纳我已附辽民,匿而不还,淮明是一助,异日勿我怨也。”③后金政权要求朝鲜刷还其民。同年冬十一月乙卯,“上命二贝勒阿敏统兵五千,渡镇江,入朝鲜境,攻剿明将毛文龙。二贝勒至镇江,遂乘夜入朝鲜。斩游击刘姓者,及兵一千五一百级。文龙仅以身免,乃班师。”④可见,此时后金已经开始对朝鲜进攻,对于毛文龙作战还取得了重大胜利。

日益强大的后金政权对明朝构成的威胁愈发严重,仁祖即位后,立即表示要与明朝“协力讨虏”,加大了对明军毛文龙部的粮草军需的支援,同时极力备战。天启五年正月庚戌朔丁丑,“上敕谕平辽总兵官左都督毛文龙??朝鲜形势相依,恭顺素闻,已俞中外所请,先准王封,听行国事,尚需特遣以答忠勤,尔其宣示朕意,俾与尔协同心力以制狡奴。”⑤此时的明朝政府需要朝鲜对其抵抗后金进攻进行支持。

二、明朝政府内部的不同态度

时值后金在辽东地区对明王朝步步进逼的非常时期,朝鲜作为与明朝联系最为紧密的藩国发生了篡立事件,引起了明朝上至内阁、六部及言官、下至边关将领的强烈反应。归纳其主要观点如下:

(一)认为李倧为“篡位”

得知朝鲜政变,登州巡抚袁可立上言:“李珲袭爵外藩已十五年于兹矣。倧即系亲派,则该国之臣也。君臣既有定分,冠履岂容倒置??李倧之心不但无珲,且无中国,所当声罪致讨,以振王纲。使彼中臣民亟讨篡逆之贼,复辟已废之主。”⑥礼部都给事中成明枢亦言:“宜敕该部速议责问之檄,不失正罪之体。仍一面敕登抚以细讯属国之情,一面谕枢辅以详商讨逆之举,诏付部议。”⑦这些言论出于朝鲜是明朝的传统的臣属国地位,指出李倧不仅是对光海君为篡位,也是对明朝的僭越,应对其问责,甚至“商讨逆之举”,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当时明朝在后金威胁下的险要形势。浙江道御史彭鲲化上言:“朝鲜内变??彼先自乱,安能助我,况无君之人,岂肯倡义效顺??若举朝鲜归顺奴酋,毛文龙必难久居,牵制无人,奴得安意西来,无复东顾之忧矣。”⑧这种论述更加激烈地怀疑朝鲜“谋逆”者是否能对明朝有所帮助,所以提醒朝廷需要在防备后金的同时加强对朝鲜的军事防备。

(二)考虑时局及李倧对明、后金态度再做定夺

提出不同看法的是天津巡抚、兼领督饷侍郎事毕自严,他对朝鲜发生的篡立事件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于天启三年六、七月间上《朝鲜情形疏》,“认为仁祖篡立虽违反了君臣大伦,但从明朝当时的内外局势和维护明王朝的根本利益出发,不宜出兵干涉,同时不宜立即册封,要以我为主,静观其变。”⑨

御史游士任更是把是否通奴作为处理此次篡立事件的一个重要标准,主张“废立之役,逆理顺理,只在通奴二语,(李珲)若不为通奴也,是篡也,若果为通奴也,(李倧)是恭也,非篡也,止多一擅耳。而徐之应立与否,又当再论。”可见,决定李倧是否为篡位以及是否承认朝鲜政权不仅仅在于事件本身,还在于对这一事件的处理给明朝带来的影响。最终,经过一年多的审慎考虑,明朝于天启五年二月丙午遣使册封朝鲜国王李倧、颁赐诰命冕服。

结语

综上,发生于1623年的朝鲜宫廷政变,是朝鲜国内西人党在南人党的协助下打败大北派政治斗争的结果。此前朝鲜国王光海君对明与后金“两端外交”的态度被当作废掉其的理由。可见,明朝与朝鲜的名分被看作朝鲜统治者应遵守的首要内容。由此,仁祖即位后实行了联合明朝的“亲明斥金”政策,希望因此得到明政府的承认。而明朝一方面对仁祖即位的正当性表示质疑,恐怕仁祖对光海君不顾君臣之礼的作为影响明朝与朝鲜传统的“君臣之义”;另一方面,由于后金的逐渐强大,为稳定朝鲜,使之继续支持抗金的毛文龙,与明朝共同牵制后金,所以不能恶化与之的关系,最终明朝对仁祖进行册封。而仁祖与明朝的联合最终恶化了朝鲜与后金的关系,得到明朝册封三年后,后金皇太极对朝鲜发动了“丁卯之役”,迫使朝鲜与之建立了“平等”的地位,双方结为“兄弟之盟”。

注释:

①李朝仁祖实录.元年三月.

②对于光海君“两端外交”文章主要有:李善洪:十七世纪初朝鲜内外局势看光海君的“两端外交”:朴星:光海君“两端外交政策”之主客观原因分析:金民主:萨尔浒之战前后朝鲜光海君两端外交研究:焦耀:朝鲜光海君时期“两端外交”政策效果分析:李长宏:朝鲜光海君在位期间内外举措研究:王燕杰:朝鲜光海君时期对明、后金“两端外交”政策探析.

③《太祖实录》卷七页·22b.

④《太祖实录》卷八页10a.

⑤《天启实录》卷五0页,21ab.

⑥《明实录》四月庚中朔戊子(二十九日).

⑦《天启实录》卷二十八页40b一4lb.

⑧《天启实录》卷二十九页4a.

⑨高明. 《朝鲜情形疏》与明臣对“仁祖反正”之政策[J].

参考文献:

[1]蒋非非、王小甫.中韩关系史[M].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韩国学丛书.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楊昭全、何彤梅.中国·朝鲜·韩国 关系史[M].天津人民出版社.

[3]王其榘.清实录邻国朝鲜篇资料[M].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1987年.

[4]刘为.清代中朝使者往来研究[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5]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中朝关系档案汇编[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6]王其榘.明实录邻国朝鲜篇资料[M].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1987年.

[7]姜龙范、刘子敏.明代中朝关系史[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年.

[8]李善洪. 后金朝鲜“丁卯之役”原因浅析[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7期.

[9]王臻.后金政权对朝鲜的第一次征服战争述论[J].

[10]玄花. 萨尔浒之战前后明对朝鲜政策探微[J]. 兰台世界.2012年10月上旬.

[11]刘吉国.试析1616- 1644年朝鲜对明、后金(清)的外交政策[D].延边大学.

[12]高明.《朝鲜情形疏》与明臣对“仁祖反正”之政策[J].

作者简介:

宗玲,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2016级世界史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时期的中朝关系。

猜你喜欢

明朝朝鲜
朝鲜迎接韩总统展现“最大诚意”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论明朝监察制度及对当代中国借鉴意义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的影响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明《宣平王夫人张氏墓志》考释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